陈婷
【摘 要】相对于小学其他学科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在于实践性、动手性强,且课程中涉及了诸多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积极开展各项操作,以达到培养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师可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交流,创造教学资源,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课后活动整合与补充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合作交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近些年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后开设的新课程,主要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与自然的机会,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然而,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现状可知,教师应用的课程资源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多方面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并且灵活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改变教学环境与氛围,创设更多体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经过实践活动后提升学习品质,为今后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可在原有基础上做到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挖掘潜能,拓宽知识视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通过日常生活,挖掘教学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再加上学生思维逻辑与理解能力尚未发育完全,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将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通过日常生活对教学资源进行挖掘,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例如,在《水果大观园》教学中,教师上课时首先引入当堂课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水果里含有丰富的营养与微量元素,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水果,那么你们对水果的了解有多少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水果大观园了解一下水果的世界吧!”随后,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水果的图片,随机选取学生简单介绍图片显示的水果及其具有的作用,对于水果的名字,学生可以轻松回答, 但是水果具备的营养价值,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水果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苹果含有的纤维物质可溶解硫元素,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消化能力;香蕉含有大量钾元素,多吃香蕉可以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在学生了解水果的众多功效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些水果,在下一堂课开展“制作水果拼盘”的活动。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走动于课堂中,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与制作情况,有学生认为:水果拼盘应该合理搭配水果颜色,通过艳丽的色彩唤醒人们对食物的欲望,如使用苹果、香蕉与橙子进行搭配;有学生认为:水果拼盘不仅要注重色彩搭配,还要考虑营养搭配,如水果拼盘是在下午制作,那么应该选用适宜下午吃的水果。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思考、设计、讨论的机会,可以拉近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综合实践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带动个人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合作交流,创造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在学习过程中喜欢与人交流,再加上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均具有个体差异性,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诸多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以满足学生的交流需求,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分析与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合作交流创造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对对联》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对联的历史、类型、写法等内容,并分享一些与对联有关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对联,以便开展下一步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后,教师组织学生组建成两个小组,两组之间开展对对联的活动,即A组收集资料或是小组讨论后创作对联,B组根据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两组轮流给出上联,对出下联数量最多的组获胜。在开展对对联的活动过程中,两个小组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如A组给出的上联较为复杂,B组偶尔对不上来,但B组有学生逻辑思维反应速度快,能够及时创作下联,最终取得了胜利。课后,要求学生记录在对对联活动中听到的有趣、精巧对联,或是通过其他途径收集对联,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此创造教学资源,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让学生形成集体观念,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促进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提升。
三、通过实践活动,整合教学资源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学生学习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加深印象、巩固基础,在经历综合实践活动后掌握的技能又有利于提升实践能力,发展逻辑思维,为各学科学习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开展实践活动时尽可能讲授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促进實践活动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校园乐韵》实践活动中,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音乐知识,教师授课时首先通过图片、视频为学生介绍琵琶、竖琴与二胡等乐器的功能,提高学生对乐器的认知,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乐器知识。其次,教师与学生鉴赏一些优秀音乐作品,其中一些音乐作品,学生已经学习并且有所了解,教师可以指定学生补充音乐知识,或是分享自己欣赏音乐作品后的感受。最后,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即教师发放提前准备的材料,其中包括剪刀、塑料瓶、小刀与透明胶带,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制作乐器“排埙”。在制作前,教师播放制作“排埙”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一遍后再开始制作,学生认真观看后,使用透明胶带密封塑料瓶的瓶口,再做稍微大的孔在封口处,使其可以发出声音,最后有序摆放几个塑料瓶,将水注入瓶内,保证每个瓶子中有不同高度的水,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制作结束后,组织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各小组起一个乐队名,经过分析讨论后使用“排埙”创编音乐,并设计节奏,将创编的音乐作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在课堂上开展“班级演奏会”,各小组抽签决定演奏顺序,使用本小组的“乐器”演奏本组创编的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可在活动过程中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应用所学的音乐知识于实践活动中,从而巩固知识基础,推进实践活动的进程,达到提升实践活动效率与质量的目标。
四、通过课后活动,补充教学资源
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教材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有限,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需要尽可能围绕日常生活进行。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课后活动,一方面是让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拓宽知识面,避免长时间接受课堂知识而产生抗拒情绪,另一方面则是借助课后活动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从而拓展与延伸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生活中的规则》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规则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意义与重要性。其次,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了解规则”的课题活动,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以及与规则有关的事例,如部分小组通过实地走访,记录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则,其中包括《实验室器材使用登记表和规章制度》、《游泳馆规章制度》与《健身房器材使用规则》等;部分小组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一些违反规则的事例,其中包括有些人坐公交车不遵循“前门上、后门下”的规则、强行挤上地铁、食堂打饭插队等。在学生收集资料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方框图重新制定一些规则,可以为不同场景、环境设计不同的规则。如部分学生制定《家庭规则》,要求家人回家后及时换鞋整齐摆放于鞋架上;部分学生制定《食堂就餐规章制度》,其中包括文明用餐、禁止大声喧哗、用餐结束后将餐具放至指定地点等内容;部分学生制定《多媒体电教室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保持教室整洁、不可随意移动设备等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后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优化教学模式,改变实践活动现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需重视该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通过日常生活挖掘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以创造出教学资源,并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与课后活动,以丰富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劉彩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误区与策略研究[J].师道·教研,2019(05):181.
[2]郑东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J].新课程,2019(31):P.132-133.
[3]吴高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19,101(28):40-41.
[4]王晓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26):P.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