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怡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涵括我国优质的历史革命、文艺创作、房屋建筑等形式,且这些内容都能直接或间接体现出“自强不息”的意识形态,这对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有利的。因此,教师应当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利用合理的指导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思维,进而开发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研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方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汇集了大量党的文化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优秀的民族精神等文明,它既能体验中国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能体现出革命历史的内涵。由此可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资源,改变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需要教师设立思政课程目标,打造出感染力强、影响力大的政治教育模式,这也能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法治思想理念和理性、科学的参与意识。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活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践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实践期间,教师应侧重对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发展、身体机能、思想道德品质的开发与培养,而红色资源文化富含中国传统国学文化、政治思想、经济发展方面的理论,故可让学生在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掌握政治学科所特有的魅力及内涵。另外,该理念融入期间,教师还可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而明白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念。通过让学生逐步发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学科價值观,形成遵纪守法、遵纪守德的公民。
(二)有利于加深思想政治教学的深度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项有深度的思想、文化资源,学生可在自主品鉴、探索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思想价值观,以便更深层次的记录、感知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另外,资源融入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行找到这些红色文化的缘由、历史故事和发展情况,可让学生深入感知到当人民、国家受到压迫和打击时,应当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从综合的角度来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也能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进而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影响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生需高强度的应对月考、期中、期末、高考等考试,而部分教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意识形态、学科掌握能力的重要指标,可能会导致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过于机械化。另外,若教师没有渗透红色文化资源内容,或者是没有透彻讲述这些思想形态的内涵,可能会致使学生不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甚至无法与这些精神形成思想共鸣,故需要教师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高效、全面渗透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进而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生个人信仰不科学
在智能手机的干预影响下,学生会在网络中接受很多新鲜的事物,但也会吸收网络舆情思想,而此类消极意识形态也会限制学生个人思想的开发。例如霸权主义、享乐主义、攀比心理等“三俗”思想,会致使学生的意识形态出现一定偏差,进而影响了学生主观思维的形成。因此,为了解决学生信仰不科学的问题,需要教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时期社会主义理念思想,以期培养革新学生的思想信仰精神。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措施
(一)整合教材知识点,拓展关联性红色文化资源
为了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形态,教师需总结适合学生接受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方便学生从生活实事、社会热点、经济意识形态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另外,由于课程本身不能全面渗透当地的地方特色,需要教师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探讨,在合理的筛选、整合、融合过程中,让学生更全面意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例如在统编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说出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原则,促使学生逐步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形成状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借助“烽火抗日”的主题元素,说明抗战时期人们的所作所为。譬如图片《松花江上》,展示了有关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以及日军的暴行。通过以生动、全面的资源说明标杆性人物,如马克思、黄继光、鲁迅、毛泽东等人的生平事件,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此时,教师可将新中国成立前、成立时、成立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化,可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我国在不同时期的进步方向。此时,教师还可利用井冈山上的五星红旗、万里长征日子、抗战时期的起因、发展及结果。通过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感受到新中国成立时所遇到的挫折和困扰,能让学生在自行感知教材内容、教材知识点、课本理论内涵的同时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历程,进而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融合综合探究和红色文化,开发学生的核心素养
指导学生围绕具体的知识点展开探究,并利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关联性学科内容,可让学生在辩论、思考、理解、创新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背景下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历程,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政治认同思想的培养和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实践探究期间,教师也应当组织学生总结所遇到的问题,在思考辨析、理解感知的过程中更深入的意识到主流思想形态的内涵。例如统编版《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设立、发展和完善》的教学期间,教师可从改革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求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政治的变化特征。为此,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①新中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有什么关系?②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是什么?③有哪些元素中富含着红色文化资源?在这两课的探索期间,学生们想到《春天里的故事》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句歌词,而这一句歌词就是反映深圳、珠海等地区的经济建设方向。为了进一步探究改革开放的影响,教师可利用《走进珠海历史》的指导活动,要求学生观看《颂英烈》的粤曲表演,在关联性陈列馆、烈士陵园中讲解红色革命遗址背后的故事。通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新中国前进的方向,可让学生进一步坚定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明白“文化大革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特色的政治思想,也能让学生逐渐形成文化自信意识。最后,在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融合介绍期间,教师可利用马克思思想、民族精神、革命等方面资料进行理解与探究,可方便学生在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更快速地形成健全的思想价值观。
(三)侧重情感教育渗透,融合生活化元素
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能帮助学生带入自己的情感认知,主动、全面地感受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当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元素。另外,教师也需要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临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文化景点进行参观,以便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体会到革命的价值。例如在统编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教学期间,教师可从三个维度进行教育渗透。第一,教师可利用马克思主义观念解释该理念在新中国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可说明李大钊思想下的发展道路,促使学生了解到李大钊学者的思想境界。其中,教师可重点说明“五四运动”和《新青年》这两个历史元素,让学生借助工人運动了解到群众对国家发展、政治、经济的需求,同时也可说出段祺瑞政府迫害爱国学者的“三一八惨案”,帮助学生了解到李大钊一生的追求和诉求。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此类史料的看法和见解,围绕红色文化讨论各类历史故事对当时国内的影响。通过这一培养形式,不仅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教师应当整合当地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如贵州遵义会议遗址、李大钊故居、延安会议旧址等元素,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类红色文化资源所特有的魅力及价值,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思维培养期间掌握政治文化资源的作用。通过设立专业性的探究课程,要求学生自行讨论红色资源背后故事和历史使命,以便营造出一个赋有“红色使命感”的校园环境。在此期间,学生可自行收集、学习当地的红色文化历史、雕塑文化、博物馆资料和档案,能让学生明白红色文化其实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针对此,教师还可围绕民族复兴设立“诗歌朗诵大会”“红歌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校内了解到、学习到红色文化资源特征,而这一形式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积极学习的态度。第三,家庭教育渗透期间,教师可联合家长共同进行教学,例如可要求家长带领学生亲临革命旧址体验,仔细聆听旧址导游、文化讲解人员所提出的观念,并汇总相应的文化资源。譬如学生在参观革命旧址后,根据导游的讲解明白了革命时期党组织人员的使命及义务,了解到《党章》中誓词的权重和责任感,以便让学生在透彻地理解、探讨、学习后明白红色文化资源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最后,教师可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总结,说明与民族复兴相关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同时要求学生围绕这些元素进行探讨,进而全面开发学生的责任观、历史使命感及发展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努力打造出拥有历史使命、发展价值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学生在明确自己思想观念的同时养成文化自信意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赵丽君.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现状与策略[J].教育观察,2020,9(03):44-45.
[2]姚波.红色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价值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16):49-51.
[3]巫昌雄.高中红色文化教育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2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