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开花也灿烂

2021-12-08 22:12丁倩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长课本上山海经

丁倩

按部就班,逐段推进,慢慢肢解课文,是语文课堂常规,但却收效甚微。我执教《阿长与〈山海经〉》时尝试中间开花,灿烂绽放。

课堂开始。“阿长和《山海经》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她怎么帮作者买到的?请在课文中找找。”我率先提出问题。

很多同学找了之后说没有,作者没写啊。于是,我抛出另一个问题:课本上没有,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阿长,我是店员,你会怎么问呢?王冰举起手,问:“老板有‘三哼经吗?”“没听过,有《三字经》。”我回答。“有带画的小孩看的书吗?”“很多,你要哪种?”我又回答。“这怎么能买到书呢?”我对全班发出疑问。此时多数同学在课本上飞速翻看,有的还小声讨论。我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时候到了。“阿长到底知道不知道《山海经》?”我问。“知道。”章晴举起了手,念出文章第22段中提到的“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没找到的同学听到这里,也恍然大悟——阿长是知道《山海经》的。于是,王冰再一次举手:“老板,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这样的书吗?或者是一个人没有头,用乳为目、肚脐为口这样的书?”“哦,你要的是《山海经》啊!在这里。”我做了一个递书的手势,大家都笑了。

接着,我要求大家齐读第25段,再次领悟阿长买书带给作者的震撼。这里自然照应到题目,因为阿长和《山海经》、作者之间发生过这么难忘的事,所以鲁迅先生把它写进自己的文章。我顺势做了写作上的点拨。“这件事让作者受到怎样的震动?”我又问道,同学们在我的指导下找到第26段,并反复朗读。读完后我继续抛出问题:“产生这样的敬意之前,还有哪些敬意?请同学们快速寻找。”

“第13~16段,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一向不爱发言的陈康做出了回答。“找得很准啊。”我鼓励道。“這敬意和买《山海经》的敬意一样吗?”本文的疑难点出现了,课堂短暂陷入沉默。一向积极的班长最先举手:“不一样,这里是佩服阿长勇敢,买书是别人不肯为作者做,只有阿长做了。”在他回答完,马上有人反对:“阿长不勇敢。她是被长毛掳去的,是被迫的。”

“你们说‘敬意,到底‘敬意是什么?”我问。没人说得出,沉默。我再问:“这敬意产生在何时?文章写于何时?”听到我的问题,彭舒立即说道:“敬意是小时候的,写作时是以一种幽默的口气。作者小时候不懂,真以为阿长有神力,所以产生敬意,和买书的敬意不一样。买书是感动,内心受到震动。”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彭舒的分析合适。

我用中间开花的方法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重点后,学生自然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位普通的保姆。“文章为什么在前面部分写了阿长的一些‘我憎恶、讨厌的地方?作者是真的讨厌吗?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我说道。关于阿长的一些习惯,同学们很快找到,比如阿长的“切切察察,睡觉的大字,谋害隐鼠,懂很多的规矩”。而对于元旦的磨难,我作为次重点讲解,旨在让学生理解阿长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以第七段为主,我要求学生体会阿长的语言:“哥儿,你牢牢记住!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阿长也是像我们所有人一样,渴望平安幸福的生活。作者儿时不懂,成年后才明白。“那么作者前面写的讨厌、憎恶,是为了后面的买书震撼的铺垫,这样的写法文学上把它称为‘欲扬先抑,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我总结道。

回到对阿长的情感上面。作者的憎恶是何时?写该文时又是怎么样的?大家讨论起来。首先发言的是课代表,他说出了作者的心声:“讨厌憎恶是儿时,现在是同情和内疚、感激和怀念。”“从哪里看出作者的祝福怀念?”我问道。同学们很快找到了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复杂的情感尽在这句体现出来了。

为了加强感悟,我还鼓励学生用一副对联为阿长做碑文,上联“无名无姓无家庭”。几分钟后,同学们纷纷对出了下联:有情有爱有关怀、有心有法有期盼、有情有义爱孩子、有优有缺有人怜等。对仗虽不很严格,却抓住阿长的性格特点。我点评之后,加上横批“可怜可敬”。

中间开花,在对阿长的祝福中,结束了一课灿烂的行程。

(责编 侯心雨)

猜你喜欢
阿长课本上山海经
阿长最看重的是“福”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阿长与沙县小吃
山海经夫诸
阿长买《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奇兽
借课本
阿长买《山海经》
算盘是个“小气鬼”
课本上的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