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开展“双减”工作。《意见》确定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等9个城市为全国试点。10月,郑州市发布《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双减”政策落地有了具体举措。
“双减”对学校、家庭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功能进行重构,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在“双减”背景下,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教育更有温度,关键在于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变革课堂教学、加强作业管理、构建家校社共育新路径……本期我们将焦点放在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身上,重点探讨“双减”政策实施几个月以来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解决办法和创新举措,以期为义务教育阶段广大教师提供思路和借鉴。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完善招考制度改革……11月17日,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方案》是我省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文件,聚焦校内减负提质增效,通过部署推动、组织实施、总结推广、巩固提升四个步骤,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招考制度、质量评价、教研支撑、课后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改革,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真正减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切实提升。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于课堂教学,一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教育教学提质工程,建立健全教学指导工作机制,制定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定期举办主题活动,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每年培育、推广一批优秀教学成果,遴选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二要深化课程领域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引导学校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三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加快建设全省教育专网,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常态化应用,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惠及全省师生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遴选一批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和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引导师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关于作业管理,一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建立全省作业管理等规范办学行为监测机制,加大分级处理工作力度。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测。二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各地各校要加强对学校作业总量的监管,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三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编制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学校要把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形成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四要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开展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评价试点工作,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业指导职责,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并及时做好反馈。督促学生回家后主动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文体和阅读活动。
完善招考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压力
关于招考制度,一要完善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坚持“公民同招”,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坚决遏制“择校热”、掐尖招生等问题。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二要加强学校考试管理。积极落实教育部和我省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有关要求,严格压减考试次数,合理控制考试难度,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科学运用考试结果,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义务教育学校考试日常监管制度。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育质量监测
关于质量评价,一要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的导向作用,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教育领域“破五唯”。在中小学探索绿色评价、增值评价,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创新评价工具手段,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二要加强质量监测评价。制订河南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联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实行县(市、区)和校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价的办法,并定期对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的评价结果进行公布。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各学段各学科的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诊断反馈机制,指导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强化教科研支撑引领
关于教学研究,一要强化教科研支撐作用。完善省、市、县、校教研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教科研机构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教科研活动方式,持续强化校本教研,打造高素质教科研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水平,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科研工作体系。二要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各级教科研机构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运用教科研手段精准施策。不断加强国家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作业设计、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及教科研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力度。三要推进教科研成果转化。引导教科研部门加强教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密切关注学校教育减负提质增效的重点难点工作,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项目研究,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研究,促使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方面的做法系统化和成果化,形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系统理论与实践经验。各地要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等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加强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推动教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后服务方面,一要保障课后服务时间。确保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开展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学校要根据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等方式,保障教师学习、备课时间及休息权利,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二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完善“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鼓励学校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加强课后服务质量监测,指导学校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做好课后服务宣传工作,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要保障课后服务条件。各地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积极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既要进一步强化学校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要充分利用本地社会资源参与校内课后服务,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多样服务需求。
《实施方案》强调,一要加强党的领导。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党对义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定期视导学校制度,市县级教育局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至少视导1所学校。加强统筹规划,保障必要条件,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将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二要狠抓工作落实。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突出工作重点,聚焦关键环节,破解难点问题,着力推动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招考制度、质量评价、教研支撑、课后服务等落地落实落细。三要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要加强督导检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四要注重宣传引导。各地要及时总结推进义务教育质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做好宣传推广,大力营造有利于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师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