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芳
【摘 要】本文从初中生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知兴趣;立足生活实际,促进思维发展;开展互动探究,深挖学生潜力;巧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点难点;改变教师角色定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有效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刚刚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这个阶段,是初中生物理思维启蒙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将为孩子们进入高中乃至大學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有利于孩子们的可持续性发展。从初中物理教学目前的状态来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记下笔记,课后再去复习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非常沉重,使得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为降低,严重束缚了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致力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物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探知兴趣
物理新课程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依托物理知识的学习,提升探究能力,培养综合的物理学科素养。”因此,物理教师要精心备课,每一节课上都要努力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生一旦进入情境之中,那么他们探究的劲头就会持续而且深入。
例如,物理教师在教学《光的折射》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巧妙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上的插图,让学生扮演渔民,体验叉鱼的过程。教师把用橡皮泥捏成的小鱼放入盆底,盆里装满了水,再把一个塑料的叉子绑在一根筷子上,让孩子们手拿“钢叉”,去叉盆底的小鱼。孩子们自然争着抢着去叉鱼。多名孩子经历一番体验以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叉子叉下去,总是不能准确地叉到鱼儿,鱼叉与橡皮泥做成的鱼的位置总是有所出入,不是鱼叉越过了小鱼,就是鱼叉停留在鱼的上方。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一奇怪的现象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求知欲望。教师趁势引出“光的折射”这一内容。这节课,教师成功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际体验,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急于探究的欲望,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内驱力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样,教师结合物理课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情境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入情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积极性。
二、立足生活实际,促进思维发展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孩子们在初中阶段所学的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孩子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自然想象,如自然界下霜了、衣服晾干了、樟脑球变小了,斜坡的运用等等,这些现象,都可以运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而孩子们学到了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如,下雪天,可以增大车轮和雪地的摩擦力来提高开车的安全性等。所以,物理学科上学的物理知识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把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立足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物理,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杠杆原理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杠杆原理,哪些是费力杠杆,哪些是省力杠杆?吃饭时,不妨引导学生思考一下:我们拿筷子吃饭的时候,这个筷子是省力杠杆呢?还是属于费力杠杆?为什么?饭后,就可以引导孩子画出图来,找一找吃饭时,筷子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在哪里?经过结合示例图进行分析,孩子们很快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再比如,冬天,孩子们戴着眼镜从温度比较低的教室外面,进入到开着空调温暖如春的室内,眼镜蒙上了一层白雾,这是什么现象呢?教室里的灯泡时间用久了,灯泡壁上有一层黑色,这又是为什么呢?车轮上有花纹,我们的鞋底上也有花纹,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呢?水烧开了,壶盖会被顶起来,这是什么现象?人们洗完澡,从游泳池里出来,为什么风一吹,感觉特别冷呢?为什么,人们晒稻子时,把稻子平摊开来呢?教师联系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教学,既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促进他们物理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开展互动探究,深挖学生潜力
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虽然接受了,但是并不一定完全能弄得懂。只有他们自己动手探究弄明白的知识,自己悟出来的知识,他们才能够学得透彻。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探究的能力比较弱。教师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将自己一个人的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进行探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精神,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这一环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再进行实验探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有的负责匀速拉木块,有的负责改变其中一个变量,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整理数据……整个过程,小组同学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最后再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这样,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得到的知识,他们理解透彻,不仅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再也不是一知半解。再比如,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师如果只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那么学生很难接受,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不断改变凸透镜和物体的距离,自主探究在这几种不同的情况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因为学生自主探究,经历了仔细的观察和实践,对于不同情况下,凸透镜成的像的大小、虚实、位置等等就能一一弄清楚,再也不会混淆了。
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了学生,给了学生充分的时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仅仅营造了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而且深入挖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力,学生亲自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他们学得透彻,记得清楚,也能灵活地加以迁移运用。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仅仅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讲解,费时费力,效果不好。而现在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图片、声音、动画的形式,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演示,变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直观浅显,变枯燥为有趣,通过立体化、多角度的演示,通过创设学习的情境,依靠动画能动起来的特点,来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物理结论的局限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元性、趣味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电流”的知识时,由于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对于无法观察到的事物总是觉得很模糊,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的演示什么是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课件上,教师还可以把电流和学生可以直接感知的车流互相比较,通过车流的概念来理解电流以及电流的方向,这就节省了教师繁琐的讲解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分子运动”的知识时,由于分子的运动也是学生肉眼无法观察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等,直观而又生动形象,让学生过目不忘。因此,物理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等,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改变角色定位,建立和谐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學习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不要再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是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和孩子们亲密无间,教师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学生探究,及时为学生引航导向,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领者。教师要有广博的师爱,关心每一个孩子,成为孩子最为亲密的学习伙伴,让学生爱和老师在一起,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分享。师生之间深度交流,有效沟通,教师要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疾苦,及时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课堂上,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对于优等生和学困生,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要给学生贴标签。对优等生要加担子,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对于学困生要及时肯定他们所取得的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和其他学生并驾齐驱。师生之间亲密无间,时刻进行思维的有效碰撞,进行情感的和谐交流沟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想学生之所想,快乐着学生的快乐,真真切切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合作伙伴,教师和学生倾心交流,打成一片,使得学生由于爱老师而爱上物理学科的学习,他们自主探究,主动热情,全身心参与,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郁的学习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助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物理,主动探究真知,积极探求自然界中的奥秘,教师采取种种举措,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冶勇.浅论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
[2]崔玉有.浅论如何有效的提高物理课堂教学[J].软件·教学,2013(02)
[3]冯建萍.浅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初中,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