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洁,张舵,石建莹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全球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国有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有助于国家和地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也有助于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西安市高新区产业集群汇聚、创新创业兴旺、新兴业态活跃、高端人才集聚,是创业的沃土。区内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通过并购方式实现企业的多元化、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亟须面对的问题。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着手,通过SWOT分析的方法,着重梳理西安市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结合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趋势和规律,能够清晰地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并购模式及并购策略,可为区内国有企业更好地参与并购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并购模式;并购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j.cnki.sxsx.2021.04.020
M & A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About Particip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Xian High Tech Zone
SHU Jie, ZHANG Duo, SHI Jian-ying
(Department of Manag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Xian Academy of Governance, Xian 710054, China)
Abstract: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lob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an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not only helps the country and region to optimiz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helps to promote the forward-looking strategic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of state-owned capital. Xian high tech zone is a fertile ground for entrepreneurship with the convergenc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prosperou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e emerging businesses and top-level talents. How to better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region through M & A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faced at present.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rough the method of SWOT analys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comb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Xian high tech zone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an clearly plan the main M & A mod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rend and law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hich can provide useful ideas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region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M & A.
Key words: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state-owned enterprise; M & A mode; M & A strategy
一、新形勢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一)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当前,世界和各国经济结构出现深度调整,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肆虐,给各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部分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战有所加剧,给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链国际化蒙上了一层阴影。各方面因素叠加,使得本就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风险正在累积。国内方面,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资源环境出现双重约束的大背景下,运用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主动参与世界分工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传统优势已经不复存在。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战略部署。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指以重大科学技术突破为前提,将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引起社会新的市场需求,对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新产业[1]。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抢占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西安市实际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的有新材料和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2019年以来,西安市确定了“6+5+6+1” 现代产业体系,即六大支柱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其中电子级硅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封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9.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4.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2.5%和26.3%,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2]。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提出的“五项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十项重点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重要内容,是在立足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二、西安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 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西安高新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是陕西自贸区中面积最大、特色最为鲜明的核心片区。产业集群汇聚、新兴业态活跃、高端人才集聚是其最大特色。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以信息、半导体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二是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现代制造业;三是以文创、金融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在创业环境方面:高新区以高科技作为引领,依托丰富的创新资源,聚集了包括三星、西门子、镁光等在内的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同时全区累积注册企业超过12万家,大量优质企业涌现,助推高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高新区已经初步构建起创新创业、创投协同的互动新格局。
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和方向明确。高新区是全国较早一批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产业布局上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今年以来高新区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十项重点工作,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快和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截至6月1日,西安高新区重点产业类项目已有84个,涉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总投资1782.41亿元[3]。 在电子信息领域,将着重打造以高端智能制造为主体的世界级产业园区。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将会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集增材制造、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金属增材制造智能工厂。高新区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有效促进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
3. 具有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完善配套。高新区拥有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完善配套。一是产业基金完善。目前高新区设立了1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150亿元的首善高新产业发展及并购基金,建成了西安高新区信用金融服务平台,成立全球丝路创投联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创新平台齐备。区内拥有各类科技孵化器30余家,其中国家级14家,孵化面积近520万平方米,认定的众创空间58家,其中国家级12家。各类型的创新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三是营商环境良好。产业的发展,短期依靠的是项目,中期依靠的是政策,长期依靠的必然是良好的营商环境。西安高新区在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施工许可办理程序、优化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提升企业投资便利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极大地缩短了各类事项办理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劣势分析
1. 国有资本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从全国来看国有资本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总体上国有资本投资热情高、投资意愿强烈。甚至国有资本在部分行业部分领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投资运维经验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新领域,国有资本囿于资源禀赋、内在动力、认知水平等主客观因素,普遍对新兴领域及新兴行业企业情况不熟悉。二是缺乏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新技术的吸纳和运用较多,国有资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应领域的专利或核心技术等。三是专业人才紧缺。国有资本大多来源于传统行业,主要人才构成以经营管理、资本运作为主,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匮乏。四是各路资本竞逐,市场竞争激烈。外资企业、大型民企、科技创新型企业等纷纷加入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资本作为市场的新进者,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2. 市场结构亟待完善,国有资本投资风险高。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结构合理与否是重要因素。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产业组织角度来看产业健康发展所需的合理市场结构还没有完全形成。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过热、产能过剩的风险加剧。各级政府、各路资本对其热情高涨,但在现实中各地在产业发展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导致市场集中度低,规模效应难以形成,产业发展过热、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成倍叠加。二是低层次创新、伪创新现象严重。现实中部分企业由于自身技术能力限制,并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产业技术链条,导致企业数量虽然较为庞大,但真正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企业数量不多,甚至陷入只有商业模式创新没有核心技术创新的低层次创新、伪创新怪圈。面对不完善的市场结构,国有资本如不经过细致缜密的市场调研就贸然进入,必然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下降、投资风险加剧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国有资产流失。
3. 国有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化运营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高新区的发展实际来看,国有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化运营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地在培育和发展产业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政府宣传、政策支持、规划引导等推动的,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不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由企业、团体、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等多元化市场主体来共同推动,并借由市场机制来选择具体的产品、技术路径和优胜企业。而在国有资本介入过程中,市场化运营机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一是国有资本依托手中充沛的资本以及政府资源优势,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即乐于追求规模扩张,而不注重产业培育。容易形成重增量、轻存量的问题。二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选择受传统思维影响较大。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对有形资产投资较为关注而对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投资则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容易偏离发展方向,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三)机会分析
1. 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需求调整。近年来,频频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深度调整的全球经济结构,使得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显得愈加迫切。面对如此的发展背景环境,需要通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带动产业发展不断去适应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步伐,既要通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又要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要素配置[4]。特别对于西安高新区来说,围绕“到2025年率先建成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奋力谱写西安高新区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主要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突出“硬科技”引领,围绕打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四大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集群质量、结构、动力变革,实施“创新能级提升、集群补链强链、空间载体优化、发展生态重塑、示范应用引领”五大专项行动和“产品创新领跑、企业成群培育、产业提质增效、扩大招商引资、优化功能承载”五项任务,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创新”为关键点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推进产业提档、企业提效,推进“两化融合”与“两业融合”,以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为着力点,推动区域内产业集群发展向高质量价值链螺旋式上升。
2. 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迎来需求机遇期。新时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发展需求的有利机遇。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6-2018年我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11.0%和8.9%。”[5]预计在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GDP当中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其地位可谓是日益提升。近年来,西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高新区相关产业的重要承载区,为西安市指标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高新区坚持高质量发展,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立足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经济结构优化,从新旧动能转换到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实施“建链、补链、强链”行动,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创新含量,以改革创新促进提质增效,为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新引擎。
3. 国家战略政策叠加的效应凸显《“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纲领性规划和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6]。 尤其对于西安来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陕西自贸区西安核心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一大批国家战略在西安叠加推进,西安迎来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在这历史最好的风口,西安高新区需要紧紧抓住国家战略政策叠加的效应窗口,加速发展壮大千亿级产业,從智能终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制造业等产业领域为切入面,使其成为工业增长主要引擎,全面加速建设大华西部研发中心等一批高端装备产业项目,为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项目基础,成为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引擎[3]。
(四)挑战分析
1. 新冠疫情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冲击。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领域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指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7]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形势新情况将对西安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倒逼效应,比如针对防控需要,将会对生物医药、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直接性的刺激效应;针对居家隔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工具支撑的“宅经济”“云端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催生产业发展创新;针对“用工难”的现实困境,智能制造也将会拓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8]。 此外,受当前疫情与贸易摩擦的持续反复性影响,也将会倒逼西安高新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从而能更好地对各类风险做好防范和化解[6]。
2. 外部发展环境呈现竞争加剧和同质性困境。从国际发展环境来看,世界主要国家如美国国家创新战略和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新成长战略、高技术战略等提出都是看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效应,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部署、抢占先机。从国内发展环境来看,“产业同构”“同质性竞争”等现象逐渐显现,使得概念炒作、重复引进、低层次竞争等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城市都先后推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将物联网作为新“标志”;武汉提出未来将主要以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兴产业为引领;成都则专门出台了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的专项规划。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如在多晶硅、风电设备行业进行重复建设,其主要动机在于提升经济总量,对推动实体产业并无较大作用。因此,在缺乏科学规划和整体调控的情况下,即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再广阔,也只会是以产能过剩为表现形式的产业泡沫[9]。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模式及策略分析
(一)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并购模式分析
国有企业参与投资的路径较为多元。一般包括新设、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其中并购能够快速地使国有企业获得人才、技术、销售渠道等,可以有效弥补自身在新兴领域的不足,有效克服创新资源等制约因素,迅速培育新业务,有效缩短投资回收期,因此成为国有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方式。
针对战略性产业的并购模式来说,主要可以划分为横向、纵向以及混合并购三种类型。横向并购是最常见的一种并购方式,它主要是指在生产产品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性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并购。纵向并购是指在经营对象上有密切联系,但处于不同产销阶段的企业间并购,优势在于可以在纵向形成生产一体化,该模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各生产环节间的配合,从而达到战略协同的目的。混合并购兼具前两者的特点,便于企业降低风险,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这三种模式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各不相同。
1. 横向并购模式分析。 (1)横向并购的优势。在具体的并购过程中,横向并购一是能够促进企业同质资产的增加,它能使企业生产要素增加,规模扩大。二是获得专业领域要素,国有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可以迅速获得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员和生产装备,从而提高效率。三是提高管理水平,新兴产业的管理资源是在一定时长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通过横向并购,国有企业可以将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内化,从而使整体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2)横向并购的劣势。国有企业如采用横向并购模式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可能会导致:一是管理难度陡增。并购完成后,企业规模快速增长,此时新企业内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难度加大,在面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时,管理者和管理层在进行企业管理决策和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管理手段和技术的限制,进而导致管理效率持续降低。二是企业风险的加剧。企业规模的扩大,削弱了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在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阶段性调整时,会增加经营风险和机会成本。
2. 纵向并购模式分析。 (1)纵向并购的优势。纵向并购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企业在充分考量自身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完成对上下游生产销售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从而形成纵向生产的一体化,实现战略协同。具体来说,一是有效弥补企业自身的发展不足,纵向并购不是企业的全面并购,而是针对于特定环节的交易行为,在此情况下,企业可以充分评估自身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地并购新型科技公司对原有环节进行补充、调整和升级。这就保证了传统企业在快速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降低规模并购所带来的风险。二是保证了并购资产的专用性。即所并购资产具有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特定专用的属性。例如专用的生产设备、特定的资产选址、特定的专用技术和信息资产,使企业可以快速转型并从事相关生产。三是降低并购交易成本。相较于横向并购的交易规模,纵向并购只是针对生产、销售的个别环节进行,这极大降低了并购交易成本。 (2)纵向并购的劣势。纵向并购带来的劣势:一是绩效考核体系滞后。并购完成后由于所处行业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如何科学评判部门绩效变得极为困难。已有的考核评价标准很难描摹出新合并成员的表现。二是沟通成本加大。在规模大、层次多的组织架构下,决策传递和信息反馈常常出现噪音与失真,这加剧了管理过程的沟通成本。三是内部控制成本提升。并购完成后,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促使经营管理正常运行,这必然增加了企业内部的运行成本。
3. 混合并购模式分析。 (1)混合并购的优势。混合并购的优势在于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在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时,将投入的成本在多个产品间平摊,单位产品的成本得以降低,多个业务单元可以有效共享剩余资源。混合并购的优势还体现在:一是优化生产。混合并购兼具前两种并购模式的优点,它能够帮助企业在生产环节达到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相统一的要求。二是优化市场。并购后新兴产业可以通过原公司既有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进行产品营销,进而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三是优化技术研发。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可以将技术产业化并通过多元化的并购使企业在更多的生产领域摊薄研发支出的成本。四是优化无形资产。企业的商誉、商标、文化等无形资产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并购后的企业只需极少的成本就可以在多个领域之间实现共享。 (2)混合并购的劣势。企业在实施混合并购时,也存在许多劣势不容忽视:一是造成经营风险。企业通过混合并购会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非主营的业务环节,这极大地制约了主营业务的发展,造成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与此同时企业在向非主营业务领域布局时,需要承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二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进行混合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保障,假使企业没有充分的储备资金,资金的实际需求将远大于供给,这就迫使企业无时无刻不处在资金匮乏的窘境,财务风险激增。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的策略与方向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在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中需要找到突破口,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在应对经济技术变革冲击下所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并购既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先手棋”,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加油站”,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动力机”。
1. 从打造产业体系的视角構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10]可见,经济、科技、金融、人力等要素对产业体系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产业的发展而言,同样也需要科技、金融、人力资源、数据等要素协同发力,从而搭建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11]。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方向就需要从一个产业体系的发展视角来审视,并购的重点方向要从诸多要素入手,着重考虑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11]。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在数字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用新基建进行推动,结合高新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生产领域的每个产业逐一梳理产业链,找出链上的短板和断点,同时,以数字经济赋能内循环为牵引来制定创新链,布局新的支撑产业链,进而完善服务链、资金链,打造完整协同的生态链和生态体系,持续丰富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应用场景,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应用中加速产业升级迭代并释放红利,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2. 从长远视角培育具有带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经济长周期演進过程中的上升阶段,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空间技术等正在加速创新,这些复合型技术的突破必将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11]。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要从长远发展的视角来超前谋划,将并购方向聚焦在具有前沿性科技带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推动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具有长远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聚焦在已形成的、具有集群优势和研发基础的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产业发展动力,最终达成在长期技术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
3. 从发展视角融合具有互补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际层面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息息相关。当前我国虽已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制造业体系,但由于规模和技术上的不足,使得整体制造业发展存在不充分情况,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而“双循环”战略要求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加快技术突破,使得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耦合发展中实现产业体系的迭代优化。同时,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变动也将打破新旧产业的边界,新兴产业也会在原有产业边界的消融与模糊中不断催生与融合。因此,从发展视角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需要依托西安高新区原有的资源要素优势,在对关键技术、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等予以改造和提升的同时,探索培育能够进行衍生融合的新型业态,尤其要突出生产要素流动、产业结构衔接和产业布局交叉,促使产业结构在时间上先后承接、在空间上有效延伸、在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交叉与融合。在并购方向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新兴技术之间、信息化与工业化、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等四个方面所衍生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业态和领域,通过衍生融合的新型产业业态来打通各域内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以实现科技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优势互补。
4. 形成支撑未来产业发展梯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需要遵循“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化生产”。鉴于从技术—成果转化—生产的路径选择,其发展也必将要经历从1.0—2.0—3.0的梯队迭代升级的过程。因此,并购方向的选择就需要在“高起点、高带动、高回报”产业特点基础上,更多关注和探寻发展的突破口——低碳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具有可以支撑未来产业发展梯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国内大循环+科技新基建”战略下围绕能够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探索“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探索云、大、物、移、智、链等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各领域试点,推出一批应用场景,深化相关技术在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和重点行业的示范作用,激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诞生,培育新消费增长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参考文献:
[1]陈爱雪.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李明远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Z].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2020(6):3-13.
[3]西安高新区:以大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ER/OL].(2020-06-03)[2021-08-15].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站,https://xdz.xa.gov.cn/xwzx/gxyw/5eeb0769f99d6503006c7560.html.
[4]邹俊,徐传谌.国有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溯源与现实推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
[5]翁宇航.国有投资公司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福建金融,2019(10).
[6]周权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广州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思考[J]. 探求,2020(3).
[7]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R/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0-02-24)[2021-08-15]. http://www.gov.cn/xinwen/content_5482502.htm.
[8]涂成林.充分利用疫情倒逼机制促进广州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N]. 广州日报,2020-03-01.
[9]张旭韬.深圳宝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SWOT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2017.
[10]本书编辑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盛朝迅.从三个维度构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J]. 政策瞭望,2020(6).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