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抓实三点

2021-12-08 12:42李丽娟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1期
关键词:长文短教切入点

李丽娟

摘要:当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一线教师往往花上三四节课的时间对一篇课文做全面的讲解和分析。大多数执教者认为:讲得越全,嚼得越烂,教学质量就越高,教学效果就会更好;要竭尽所能把自己所学所知教给孩子们。殊不知这种做法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找准切入点”“指导熟读”“大胆取舍”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长文短教”。

关键词:长文短教 切入点 熟读 取舍

最近,我在线观摩学习了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

教学中,执教老师围绕文字训练点和语言表达训练点,拓展课外阅读训练,紧紧抓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心揣摩、体会情感,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长文短教”的优势,也进一步证明了“长文短教”的科学性。

由此,我仔细翻阅案头几本最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对于学生们来说,其中篇幅较长、内容多的课文还真不少,例如:三年级下册的《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剃头大师》;四年级下册的《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龍》《千年梦园在今朝》;五年级下册的《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草船借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第二单元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这些课文都需要我们在具体怎么教,怎么教效果才更扎实、更有效上多做一些积极探索。然凡探索而必有“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

一、“长文短教”要做到找准切入点

一篇课文,从哪里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哪开始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哪里是本课的“牛鼻子”?哪里又同时能体现单元的教学要求?突出哪一点或哪个环节最能落实课标的要求?……

这不仅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还需要我们反复研读课文。只通读,远远不够,只读课本、教参,还差太远。在所有人的学习方式及信息获取更为便利的“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执教者必须做到“反复研读”“拎准要点”。事实上,我们找准了切入点,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每篇课文,我们还是一味按照介绍作者和背景,分段归纳段意,分析内容,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的传统教学思路去教,去组织孩子们学,虽然这样做不会出错,但这样面面俱到(实际上,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的教学过程,环节冗长,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所以,想落实好“长文短教”,在备课时,教师就要仔细全面地考虑教学的切入点,既要立足于本篇本课时,还要顾及本单元、全册书,做好取舍。

我在执教《少年闰土》一文时,尝试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1.课前要求全体熟读课文,大体理清故事的情节;

2.鼓励学生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可爱”“朴实”“活泼”“机灵”“勇敢”等);

3.说说文中从哪些方面写闰土(学生先朗读、讨论,再进一步交流,分析文中写景、事、人的句子、语段);

4.联系预习提示,讨论:文中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揭示了什么主题?

我选的切入点就是“人物”。抓住这个“人物特征”就抓住教学的重点,对完成教学目标大有裨益;对孩子们深入阅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长文短教”还要学会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人人皆知,但在具体教学中,能坚持做到指导学生读“百遍”的老师却很少。特别是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有的教师怕浪费课堂时间,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一般会布置课外预习读书,至于学生读了没有?读得怎样?读进去没有?读得熟不熟、透不透?教师往往无法一一检查。结果,就会出现在学生不熟悉课文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展开教学活动的情况,尽管课上教师一直滔滔不绝、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们不知所云,听得昏昏欲睡。这才是真正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教学效果无法得以保证。

在教授篇幅较长的课文时,除了布置学生课外预习、课前阅读外,还要利用早读,课前三分钟,甚至是正课刚刚开始的时间,检查(最起码是抽查)学生到底读没读课文,在检查中发现课前“反复读”“课文比较熟”的同学及时对其表扬,请他们现身说法,并让他们在全班分享经验体会。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提高了学生努力把握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做足准备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精彩的句子式段落,我会指导学生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读出感情,甚至用不同的语气、语速和语调反复来读,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与聆听能力。课文学完后,再布置阅读课文的作业,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熟悉掌握、巩固和理解内容,同时加深在具体语境里的体验和感悟。

学习《北京的春节》《腊八粥》时,我鼓励学生不仅要结合课文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着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最后让学生给其他同学的“读”写评语,鼓励学生自己揣摩、分析文章内容。这样处理教材,两节课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还很好。

“磨刀不误砍柴工”“朗读就是在不断朗读中逐步形成能力”——多年的实践结果证明,这样做看似浪费了一些时间,实际上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长文短教”最重要的还是大胆取舍

入选教材的文章,可谓篇篇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每一篇课文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思想情感,甚至是表达形式、内涵都很丰富,可学的东西很多很多,如果我们做老师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分先后,全部精讲细讲,学生真的就能全面掌握了吗?就能扎实消化并灵活运用吗?

叶圣陶先生早就提醒过我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本身就是学生日积月累、长期积淀的漫长过程,单靠你我精讲几篇课文,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和主动思考性,其能力是难以提高的。

因此,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标,对篇幅较长的课文进行大胆取舍,是非常有必要的。把最精彩的句段讲精、讲透,要敢于“抓住一点,主次分明”。

放手让学生自读,引导学生自悟。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去学、去想、去领悟;把练习简单化,组织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都做小老师,相互命题、组织自测与合作学习。这样一来,教学设计详略得当,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们也体验到信任与自主学习的快乐。坚持下去,“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他们能长期积累、举一反三,形成更好的语文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切入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如何选好话题作文的切入点
把握编排特点,实施长文短教
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长文短教,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小切入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