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宇 赵 丽
(1.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州市闽侯县红峰小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办学的高原现象,是指学校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停滞现象,办学成效体现为量的增长,难以引发质的提升。对于校长来说,此时需要不断凝练办学思想,开拓办学特色,才能使学校突破高原现象,向更高层次发展。M 县H 小学是一所位于福州大学城的农村小学。近年来,H 小学通过POWERSWOT 分析开展学校顶层设计,制定了从标准化到特色化再到品牌化三步走的学校规划。在标准化发展阶段,遴选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控制学校规模扩张、壮大中层干部队伍、打造智慧校园、开展精细化管理等五个方面为抓手[1],使学校管理井然有序,开拓了学校教书育人新局面,各学科教学成绩也名列M 县同类学校前茅,逐渐实现第一个目标,即成为当地一所优质的农村小学,初步形成良好的办学口碑。同时,M 县H 小学的发展也出现一定的高原现象。要想实现学校发展的第二个目标,即向特色化办学迈进,就必须寻求新的路径,注入新的能量。
从校情出发,M 县H 小学选择家长督学作为突破高原现象的抓手。H 小学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规模较大,目前共有40 个教学班,2200 多名学生,生源比较复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将家长的力量整合起来,补足“短板”,从数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使之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新动力非常重要。M 县H 小学在家校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和探究,提炼出家校沟通遇到障碍时应该遵循的主动原则、理解原则、冷却原则、换人原则等四个基本原则。[2]学校提出“建设专业化的家委会”的理念,进一步挖掘家长的“督学”功能,使家校合作获得更大成效,努力将其打造为学校品牌。
家长督学作为家校合作的一个领域,理论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在中国知网和维普上以“家长督学”及“家长”和“督学”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相关的成果寥寥无几。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倾向于建构家长督学的体系结构。例如,重庆市渝中区空港新城小学校的陈中梅、董泽亚发表《家长督学“四维一体”的实践模式探索》一文,通过根据家长督学的原则和体系,构建家长督学“督管”“督教”“督学”“督建”“四维一体”的实践模式,以满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主体意识和需求[3];林彩虹发表《关注家长需求引导有效“督学”》一文,提出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说,“家长‘督学’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规则”[4]。实践方面的研究则相对更少。笔者调查发现,多数学校没有组建家长督学。个别学校则是将家长督学作为家长参与的一种方式,安排家长代表入校到课堂和宿舍、食堂巡查,表达参观感受,提出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这种“监督”是浅层的,仍旧远离教学流程、课程设计、师资培养这些核心区域。M 县H 小学的家长督学拟向更深层次推进。
所谓“家长督学”,广义上是指每位家长都有监督学校办学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个非正式的“督学”。广义的“家长督学”容易在实践中导致弱化入场门槛的倾向,将家长督学等同于家长以及家委会。例如,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认为,家长督学具有“全员性”,即“所谓‘全员性’就是学校的‘家长督学’由家委会聘任,不论文凭,不分职务,每一位家长轮流担任‘家长督学’。”[5]似乎只要家长自愿,即可入校“督学”。这样的概念固然好,但受限于家长自身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参与积极性、时间因素等,广义的“家长督学”是难以操作的。H 小学采取“家长督学”的狭义概念,即由学校遴选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家长加入学校的“督学”队伍,从深层次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和运作。家长督学成为与学校相对平行和合作的一方,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就要求家长督学成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质量上实现对责任督学队伍的补充。
1.家长督学队伍是对责任督学队伍的补充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育督导,国家及各省市实施督学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督学制度相关法规。例如,2012 年9 月9 日国务院发布《教育督导条例》,2013 年9 月17 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2016 年7 月29 日教育部发布《督学管理暂行办法》等。责任督学有专职和兼职两种,由教育督导部门从在职和退休的校长、教师、教研人员和行政人员中遴选,作为区域内的学校的责任督学,以挂牌督导的方式开展工作,具有相应的督导职责与权力。据教育部2018 年2 月新闻发布会消息,全国共有约1.95 万专职督学和约10.38万兼职督学,挂牌覆盖率达98%。[6]然而,在督导队伍建设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时,实际操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督学队伍中,兼职督学比例较大,约占督学队伍的84.2%,其中部分为退居二线的人员,年龄偏大,从事督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受限,影响督导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部分督学在认识上产生偏差,把“督学”职位看成是与退休的衔接,是一种虚位和荣誉,从而导致督导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家长督学队伍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责任督学队伍的补充,学校更应承认其“督学”的身份,对家长的意见给予高度重视。
2.家长督学队伍的构成
基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家长督学队伍应以家长为主体,但并不局限于此。M 县H 小学认为,理想的家长督学队伍人数在8-10 人左右,包括三个来源:一是学校督导室成员,负责总体的指导和协调。二是从41 位家委会中遴选6-7 位家长督学,这些家长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学背景,能够理解学校管理环节,有能力与学校产生对话。H 小学地处福州大学城的地理优势,为遴选高层次家长督学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泛化“家长”概念,整合校外的专家补充到家长督学队伍中,为督学提供理论指导。与责任督学具有“官方”身份不同,家长督学是由具体学校聘任产生的,是“民间”身份,是对责任督学队伍的有效补充。对于家长督学来说,“家长”的身份使得他们兴趣、参与度和责任心都很强,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特色发展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孩子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状况等;对于学校来说,家长是重要的社会资本,聘请有能力、负责任的家长为督学,能够更好地搭建家校之间的纽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因此,家长督学这个平台满足了家校双方的需求。
家长督学是对家委会形态的深化。家委会建设已经常态化。根据2012 年2 月《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的指导意见》,家委会的职责包括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等方面。[7]为了体现家长督学的特色,H 小学将家长“督学”的功能从家委会中独立出来,将以上三个方面职责集中到教学管理层面,致力于突破办学高原现象。
在加强教学常规标准化之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新的抓手。多年来,家校合作容易出现一个误区,即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在家长会或家访或其他沟通环节时,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成绩及排名变化特别敏感。部分教师期望家长能够培优补差,家长也热衷于加强课后学习辅导,学生的课余时间常常被排得满满当当。当前火热的网络流行语“鸡娃”,凸显了家长极其焦虑和无奈的心态。在加重家长和学生负担的同时,弱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部已经开始扭转这个倾向,禁止公布成绩排名。2021 年2 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难度,“不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作业是课后巩固不可或缺的环节,教育部的规定对家校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把作业看成一种任务,而是通过作业,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包括学习的态度、行为和习惯等方面,它决定学习的倾向和特征。上文林彩虹所倡导的学习规则即是学习品质的一种体现。H 小学认为,学习品质正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所在,以学习品质为抓手,能够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飞跃。因此,家长督学的工作,一方面在教学常规巡查中,监督教师是否违规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另一方面鼓励家长学会陪伴,指导家长通过作业,培养孩子的学习素质,包括关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孩子认真思考,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
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教学管理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家校合作最有价值的领域。实践中,多数学校聘请有能力的家长担任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教师,或利用家长资源协助开展校本课程体系。这种参与补充了学校师资短缺的状况,但很少涉及国家课程体系的运行。相反,近几年甚至多次出现部分家长因为对学校任课教师安排不满而做出罢课等负面行为。这是由于家长对学校的师资和课程不够了解导致的。根据家长督学的特长,将他们的力量纳入学校管理的核心环节,这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更是需要。先从随堂听课、学科教研活动及试卷分析等环节入手,根据家长督学的特长,分成不同小组,如学校文化建设小组、教研指导小组等,分时段入校,让他们充分熟悉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以便学校改进。例如,笔者曾担任福州G 高中的家长督学,期间一方面对学校文化及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促进校级间交流,另一方面参与课程研讨,对该校实施新高考选课走班与师资配备方面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可见,充分挖掘家长督学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持。
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地方较多,而家长督学作为家委会的特殊机构,应着重监督其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尤其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倾注更多精力,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当前,社会各界一直关心教育惩戒问题。2021 年3 月1 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正式施行。《规则》在理论方面明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对教育惩戒的概念做出界定,进一步澄清教育惩戒的内涵,确立教育惩戒的合理地位,使其不再被争议;二是通过明确适用教育惩戒的六种情况,以及细化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严重教育惩戒三种方式的边界,同时规定了教师不能触碰的七条红线,以避免教育惩戒被滥用,勾勒出教育惩戒的外延,使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能够对照自己的行为是否合规;三是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实施教育惩戒保驾护航,同时以家委会为桥梁做好家长的宣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有力推动和监督《规则》的执行。《规则》树立了教育惩戒的保障机制,为教师解除顾虑。H 小学及时跟进,组织教师和家委会学习领会《规则》精神,拟制相关方案,赋予家长督学监督与宣传的职责、条件、权利义务、监督范围、监督内容等,为消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风险点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