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英
摘 要:兴趣教学理论研究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高中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综合分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和学科活动,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化学学习状态,使其能够自觉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文章从丰富化学实验、完善情境探究、组织课堂评价三个角度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如何全面渗透兴趣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中化学;兴趣教学;渗透方法
化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学生无法提高化学学习兴趣,那么将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活动中,也难以及时内化化学知识,必然会形成认知盲区。而且,部分教师组织的化学教学活动过于重视学生化学知识结构的完善过程,没有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诉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生成。对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全面渗透兴趣教学理念,切实保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让学生有效进行化学探究。
一、丰富化学实验,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激趣目的
实验本身也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它融合了丰富的观察活动和操作活动,每个化学结论都必须对照实验现象,而这就可以提供丰富的具象材料,反映着学生从感性认知状态过渡到理性思维状态的动态过程,是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由此感受化学课程的特点,丰富学生的动手实践经验,据此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探究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会尽量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在丰富、直观的实验体验活动中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以下统称“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时,笔者就展现了生活中物体被氧化的真实场景,如切开的苹果会变黄、钢铁制品会生锈、银制品会变黑等,据此创设了实验情境,让学生自觉思考物体发生氧化反应的客观条件。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认识了氧化剂,使其初步推导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客观条件,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证明个人猜想,使用化学药品、化学设备去展现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真实过程,这样可以初步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接下来,笔者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银制品和擦银棒,演示了将发黑的银制品重新变成银色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原理,让学生再次参与化学实验活动,使用还原剂加快实验现象,观察被氧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动态过程,使其通过实验现象去归纳、总结化学结论。这样可以切实丰富学生的实验操作经验,而大部分学生也因此感到兴奋、激动,能够自主完成实验探究任务,对实验活动充满期待。
二、完善情境探究,通过发现学习达到激趣目的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情境被看成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生成知识意义的必要环境,提倡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去创设情境,由此创设融洽、和谐、启思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不自觉地展现个人思维。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去创设直观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让学生多发现、多证明、多调查、多思考、多表达,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情感,有效达到激趣目的。
例如,在教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这节课时,笔者通过展现图书馆中的图书分布情况、超市各类商品的区域摆放规律创设探究情境,由此唤起学生对物品分类知识的记忆,使其自主分享自己对物品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汇总了他们认识的化学物质,让学生针对这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汇总,顺利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为了优化探究效果,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6人小组,使其合作讨论化学领域中常见的分类思想和分类方法,凭借自己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认知分类归纳各类物质,解释各类化学反应,从中寻找异同点。各小组展现分类思路和分类结论,笔者根据小组探究成果解释化学中的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使其科学解释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分类原理。
三、组织课堂评价,通过评价激励达到激趣目的
课堂教学评价是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效益做出价值判断的即时评价,要求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变化、认知水平发展和学习兴趣生成等多个方面。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去关注学生,分析学生的现有认知不足,也要及时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智能优势,通过过程性评价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由此达到激趣目的,让学生真正实现长足进步。
例如,在教学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时,笔者组织全班学生参与了化學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了钠、铝与氧气发生反应时所展现的化学性质。在本节课中,学生都积极展现了自身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也表达了实验探究结论,与同伴实现了平等交流,通过思维碰撞生成了新的观点。面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笔者顺势组织了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客观评价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科学探究等关键能力,也肯定了学生通过化学探究所生成的知识意义,切实激励了学生,让学生产生了愉悦、幸福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兴趣教学,是为了综合发展学生的情智水平,让学生能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使其能够随着个人成长经验去学习化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智发育规律,选择合适的方式优化化学教学活动,全方位落实激趣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蔡田赛. 基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化学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18.
[2]陈净. 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策略[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