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澜 崔姜林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 110136)
高校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日常生活、专业学习等方面,结合大学生的行为、思想观念与意识进行积极引导。按照现如今我国在教育领域出台的政策,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拓宽思政教学范畴,这就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原有理论教学体系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促使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正确引导下,实现个人的全方位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并且具有十分深厚的内涵。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是端正思想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1]。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核心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加强政治素养,在原本思政课程体系基础上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其所具备的深厚文化内涵,向大学生传输知识、加强综合素养,思政教学课堂上还可以树立自我修养的理念,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形成修身意识。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家”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治国”也是其中相对重要的内容。对于大学生而言,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想要传递的核心思想[2]。通过思政教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其爱国意识以及民族荣誉感、自豪感。
结合历史发展进程,发现传统文化与各朝各代名人精神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特别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3]。现阶段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凭借这种奋斗精神带领广大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凭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逐步突破自我。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精神体现,也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特质。
立足于当前高校设置的课程体系,发现思政教育形式与内容不同,会给大学生带来直观影响。一方面传播主流社会思想与价值理念,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实践探究,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等各方各面都存在直观影响[4]。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将其体现在思政课程当中,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与价值理念。通过传统文化拓展思政课程范围,加强其内容的丰富性,保证大学生思政教学质量。
大学阶段开展思政教育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方向与趋势,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理解能力,真正感悟思政内容以及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对比不同时代的知识点,发掘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社会的积极影响,使思政教育更具有内涵。与此同时,借助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历史,使文化自信得到提升。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我国教育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媒体也成为高校教学所采取的关键性手段之一,直接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拓宽途径。因为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面对海量信息可以高效处理与判别,处在信息化环境下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思政教育,也会获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5]。但是思政教育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虽然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但是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会对学生的认知与思想带来直接影响。所以,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需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部分内容。凭借我国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即便身处多元化社会环境下,也能够始终坚持初心、坚定政治立场。除此之外,高校开展文化环境建设,在人文环境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思政教育,使广大学生能够在接受思政教育指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人文情怀,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面性。
当前高校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获取信息主要依靠互联网,面对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也可以凭借自主意识进行探索与讨论,结合实际情况甄别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6]。总结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情况,发现大学生在伦理价值、实际应用等方面关注程度更为显著,个别大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也会重点学习与文化礼仪、道德规范相关的内容,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得到体现[7]。
基于传统文化评价这一点,教师应该了解文化继承与弘扬存在的问题,在社会环境、大学生思想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若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存在局限性,便会降低文化自信。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因其存在的盲目追崇西方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现象,导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被忽略,也会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定位带来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应该重点加强教学实践拓展,关注大学生今后的发展。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教育实践总结,影响因素包括外来文化、互联网发展等方面。针对外来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背景。现如今全球一体化越来越深入,各个国家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与此同时,大学生群体逐渐具备了独立意识,面对西方外来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与思想[8]。对比外来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后者更为关注内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教育价值影响也比较内敛。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时,思政教育也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除此之外,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工作、信息传递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互联网时代下也会受到网络技术影响,特别是大学生政治理念与思想观念[9]。因为互联网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社会思潮变化还是环境变化,均会在互联网环境中得到体现,反之亦是如此。受社会环境和互联网环境双重作用,大学生面对优秀传统文化极有可能会产生思想方面的偏差,无法正确认知传统文化,从而限制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体现。
第一,高校结合思政教育现状,选择地域性传统文化,邀请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在教材以外向大学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第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方案内容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并且设置文化必修课。例如,思政教育中包括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方面的内容,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加有效的融合,教师可以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与法治有关的知识点,如“以人为本,恤刑慎罚”“明德修身,注重教化”“追求和谐,调处息讼”都可以成为大学生了解法治的传统文化内容[10]。如此一来,既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起到丰富思政教学内容的效果。第三,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注重大学生情感。发掘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点,通过播放视频、穿插故事的方式,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也有利于营造趣味性教学环境,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高校组建思政教育师资团队,在教师聘用制度这一层面应该加以完善,不仅要吸引大量优秀教学人才,还应重点关注师资专业培训,使所有教学人员能够具备传统文化素养[11]。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教师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与信仰,在参与教学工作期间也应该深入学习理论,充分发挥教学人员的引导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传统文化素养;第二,组织教师培训应设置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流程,从教学反思环节着手,教师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对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反思,发现问题之后能够马上总结原因,为今后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第三,高校内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了解教师心理状态,加强教育信念,使针对教师的人文素养建设更加深入[12]。
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政教育非常必要的环境基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的思想。第一,在高校校园环境中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可以张贴我国古代比较典型的名人事迹与名言,重点传递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道德理念等精神。除此之外,通过当地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建社团,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实际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性与独特性。第二,在校园精神中传递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组织思政教育,要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与氛围。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建议打造具有高校办学特色的名片。第三,实现互联网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政教育模式有直观影响,所以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与理念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教学,向学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理论。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理念等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除此之外,开展思政实践活动要认识到活动功能性特征,保证大学生的思政学习、探索实践都能够运用到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按照思政课程实践要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养老院、福利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经过个人实践行为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思政课程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带领大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精神,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体现。
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彼此之间必然会相互讨论与学习,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从细节着手,促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水平。例如,发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完成思政教学任务之后,可在课外拓展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拓宽学生知识面;或者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日常生活充分融合,为学生交流思想、探索实践提供着手点。这样一来,传统文化便成为大学生加强逻辑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
例如某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弟子规》,从而感悟古人在各方面的思想与理解。在教学期间,结合学生个人成长经历,将《弟子规》中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与实际体验中深入体会,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实际案例。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加强对《弟子规》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到自己在思想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端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都要有榜样作为引导,感染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具备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密切交流,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带领学生主动关心其他同学,通过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营造和谐的相处环境。教师对于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有引导作用,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且给予鼓励,一方面肯定学生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明确前进方向。作为学生也应该感受到自身以及其他同学的变化,不仅要包容其他同学,还应该相互鼓励、彼此接纳。
大学作为学生学习、步入社会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也具有稳定性,所有学生均属于同龄人,彼此和睦相处非常重要。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渗透,有利于加强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思政学习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推崇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等优秀内容,这是当代大学生个人成长非常需要的精神。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开展思政教育,也要从大学生群体着手,寻找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优秀品德内容,总结大学生思想实际情况,将仁爱友善、互帮互助等内容融入到思政教育当中,实现学生个人发展、人际交往、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