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视野下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研究

2021-12-07 09:37:01杨继慧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学基地

杨继慧

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面对社会矛盾和冲突事件增多的现状,我国司法机构提升对法律人才的专业要求。国家也针对当前法律人才能力培育缺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对各大专院校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指导意见,也为法学专业落实教育改革提供思路上的参考和制度上的保障。在法学专业中,实践训练是法学教育的最佳素材,是提升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法学教育要着重培养能够为法治社会、市场经济所需的高素质、实用型法律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优质、高效的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体系,而校外实训基地无疑是这一体系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目标

法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其本质是知识实践的合理性,法学专业教学的生命力就来源于社会实践性,因此法学教育应该根植于社会中,尤其要注重教学经验的意义。法学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将法学专业的学生带入到法律实践训练中,法律实务工作者与法学专业教师共同展开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法律的智慧与魅力,研究法律条例、模仿法律案例、传承法律精神。对于教育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我国已经加大了资金投入与师资投入,各类教学案件、教学设施、专业教师投入到学校中,显著提升了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措施符合目前社会的实际需求,目前由于经济发展引发的新案件种类繁多,疑难案件、复杂案件逐渐出现,法律工作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原有的法律实务工作者已经不足以满足目前的人才需求,而且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创业变得更加轻松与简单,法律相关专业的人员正在逐渐流失,这对于目前的法律人才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成为目前法学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的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各种城市社区单位、中小型企业乃至小型机关单位、农村基层法检系统都十分缺乏法律专业的人才。在此情况下,法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法律人才主要的人才储备应该被广泛利用起来。开展法学实训基地,让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践训练,一方面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训中解决社会人才缺乏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此过程需要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与司法资源等有利条件,作为优质的教学内容,开展学生模拟实际法庭、学生法务实习、实际法务案件处理以及参与提升观摩等实践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对法务案件进行深入研究、深度探索,深入到公检法部门与律师事务所一线、各个企业的法务部门中,通过实践训练实现实践应用能力养成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法律专业人才。

二、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原则

法学实训教师基地的建设原则需要经过多方考量,这样才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为更好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建立教育实训基地时应该秉承以下建设原则开展工作。

1.订单式的建设原则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秉承订单式教育原则,简而言之,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专业人员,学校就专注于培训这方面的法律专业人员。通过企业订单式的人才需求,院校可点对点地输送人才。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用人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实企业法律人才队伍。同时也为法律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训机会与就业岗位,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在法律工作岗位中得以发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合作共赢的建设原则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秉承合作共赢原则,学校在实践基地建设中,利用法律教学资源,法律科研成果,法律书籍,法律资料等相关设施,为合作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基础保证,通过合作与共建实训基地的方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效率。实现合作共赢的最终目的。

3.平衡布点的建设原则

法学专业人才教育应该以平衡布点原则为基础,法律是一门社会科学课程。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法律课程的复杂性,不同部门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也会更加不同。为起到深度教育的作用,法学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一概而论,存在“以不变应万变”的教育思想,法学专业的应用范围与涉猎范围决定着不可以如某一个技能学习那样清晰,因此还需要教育人员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法律相关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单位主要包括党政部门、人大委员会、政协委员会、公检法部门、律师事务所、各大企业的法务部门。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完全覆盖以上部门,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4.开放性的建设原则

具体的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中,在所有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保证开放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积极借鉴以往优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案例,在建立实训基地时征求各方的建议与帮助,将社会各界的优质教育资源融入到实训基地中,提升实训基地的实效性。在有关的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中,还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践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完善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案和规划,在新时期的环境中不断增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效果,满足学生在实践学习方面的需求,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基地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还能使得学生在实践基地中积极自主、趣味性地学习法学技能和专业知识。

二、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实践策略

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

结合实践教学需求构建完善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设立需要结合学校合作单位的优势进行,实现全面、高效的校企资源整合。建立“学法实践基地”管理机构与领导小组,其中领导小组应该由学校专业教师与合作单位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全面把握法学基地的重点工作与工作方向。对基地内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严格审核,对基地内的工作计划,管理机制,年终总结,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进行审核和指导,实习教育小组由合作单位、学校的学生、指导教师组成,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教育基地的理论知识传输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能力更接近实际情况。使学生学习到的能力更具实践应用性,提升学生与未来工作岗位的契合程度,让学生可以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岗位、满足岗位的需求,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为此,法学实践训练基地需要摒弃以往教学中的老旧观念,选用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教学机制与管理结构,将西方先进的法学教育经验与教学理论融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展开优化与升级,将更加适合我国社会的管理机构应用到法学专业教育中。

2.提升实践教育基地的师资力量

提升实践教育基地的师资力量应该从构建教师培养计划与教师选派制度展开工作。首先,构建教师培养计划应该实施专业教师讲学制度,学校派遣法学专业的优秀教师为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业务培训以及专题教学讲座,提升学生法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合作单位则派遣企业内的骨干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开展法律实务讲座,提升学生法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的专业教师具有更多的教育经验与专业知识,而合作单位则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这样可以保证发挥学校与合作单位双方的优势,而若想将这种优势放大,实践教育基地的教育效率与教育优势可以充分发挥,需要校企双方同时进行人员的进修与培训,实现法律教师常规化,常态化培训,将教师考核分为初选,培训入口,能力考核和强化培训,逐步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与职业素质。其次,实施教师选派制度应该采用“双师互聘制度”,精挑细选学校的优秀法学专业教师与合作单位的法律业务精英,实训基地的教师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派。学校选派优秀的教师在合作单位中进行实践训练,这样可以提升教师对于法律市场的了解;而合作单位同样选送企业的骨干人员进入到学校担任法律专业的教师工作,这样可以使企业人员提升教学能力与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对双方教育人员的考核与培训,显著提升法律实践基地的师资力量,从而为实践基地的顺利建立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3.建立质量监控系统

实践基地的建立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包括完善和建立《法律实践基地学生成绩考核策略》《法学实践基地的管理条例》《学生进入实训基地的程序》《实训基地的教师聘请标准》《教育人员的岗位职责》《实践设备与实践仪器的管理与维护措施》《实训基地的安全保障制度》以及《实训基地的档案收集与管理》等。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培养过程,提升考核方式的实用性与多样性,各个实训基地确立两名以上的学生负责人,要求学生负责人每日定时定点向教师汇报组内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方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与训练任务。实习训练结束后要求全体学生写出5000 字以上的实习报告,作为学生实训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作为作业评价、测验评价和考试评价的重要评分依据,最终评分由学校教师与合作单位骨干共同完成,这样可以保证学习成绩的全面性。也就是说,实训基地的课程分数由以下3 大部分组成:学生的校内表现与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校外指导教师给出的评分占学生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而带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学生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实践基地学习的公正性与全面性,提升学生在各种实训课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过鼓励制度,让学生积极提升自我表现。如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中表现突出,则可以在成绩中有所体现,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实训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能力养成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代理实际案例、参与实际案例、处理实际案例都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训练的高效方式之一,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法学专业水平。而学生的表现应该从学生处理实际案例、参与诉讼过程的工作中总结出来,对日常实训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进行成绩测评时应该给予适当加分,加分标准需要在实践训练中得到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合作办案人员的一致肯定,若是获得以上人员的极力推荐,最终成绩可以直接判定为优秀。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法学实训基地教育,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有重要意义。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不但表明国家对法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还对于各大专院校开展法学实训基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法学专业学生能力不过关的问题,为更好的落实高素质人才培育计划,各大专院校需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提升教育基地师资力量、建立质量监控系统等方式,改进人才培育的思路和方式,显著提升学生的人才培养效率。而对于法律人才的企业订单式输送,可为我国法律部门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司法部门各项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并为培养社会实用型法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法学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08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7:32
我的基地我的连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法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9
认知句法学初探
外语学刊(2010年5期)2010-01-22 03: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