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静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不论是区域性环创还是主题性环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已与传统的教师主导情形大不相同。当前的学前教育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要求以幼儿的视角创设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又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教育环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也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
教育信息化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正在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不论是智能设备的逐渐普及还是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都在挑战着幼儿园的环境教育。环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信息化环创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教育信息化对幼儿园的影响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对信息化设备的引入,许多幼儿园在区角环境创设中投放了智能绘版、智能手机、iPad、故事点读机等。也有部分幼儿园为了响应教育信息化的号召,在幼儿园室内、走廊环境中投放3D 空间成像仪,让幼儿在拟真的草原、森林、海洋主题环境中体验身临其境的自然魅力。不论从教育环境生态化的角度,还是教育手段信息化的视角出发,都对幼儿园玩具、教具、信息技术工具的投放和使用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的融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幼儿园快速找到自身的特色发展定位,但这要求幼儿园的行政组织机构与幼儿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与相应的信息素养。从管理者到幼儿教师,目前所持有的幼儿园环创理念是基本的废物利用、手工制作等,信息化的环境创设则要求管理者统筹幼儿园信息资源,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技、工程、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规划与幼儿园整体水平相适应的信息化环境,这不论是对管理者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教育信息化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已不仅仅是幼儿园面临的教育革新,也是整个社会媒体、家庭和幼儿本身要面对的时代任务。幼儿在园内接触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玩教具、新型科技产品均对发展幼儿信息素养、科学素养起到助推作用,这就要求社区、家长为幼儿提供与幼儿园环境相适应的信息化体验环境,还要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环境价值观。这些都是对社会、家长、幼儿自身信息素养发起的新号召,也是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未来信息时代的新使命。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彰显了环境的教育意义。对幼儿园来说,不论是传统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教育力量,还是当下的科技环境、信息环境的教育影响,只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就都是值得广泛吸取、有机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去。
幼儿园信息化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自身的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幼儿顺利的适应信息化社会,令幼儿具备未来公民应有的素质。如当前我国的智能终端使用已深入千家万户,人们能够通过手机App 完成电子车票的购买、能通过人脸识别通过安检,能利用智能App 查找衣、食、住、行各类资源和新闻资讯。所以在幼儿园中设置信息化的环境,教幼儿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其实是为了避免“高分低能型”幼儿的产生,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更好地培养“未来人”。
幼儿园环境创设信息化不仅要求理念的更新、设备的换代,更要求资源的扩容,还要强调考虑园际差异,适合各园不同的发展需求。幼儿园信息化环境的核心应当是信息的多元纳入与整合,这要求从园所、教师、家长、幼儿均成为幼儿园资源库中的成员,在信息库中可对应检索。这种资源的交互利用从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幼儿园资源匮乏的问题,也为幼儿园心理共融的精神环境创设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支撑。
幼儿园环境与信息技术融合已经是当前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家长与教师都无法避免使用信息设备,幼儿更是极早地接触到了智能设备和海量信息。教师和家长对信息化环境的接纳度与辨识度对幼儿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园信息化环境与家庭的信息化环境应执行“统一标准”。家长和教师对信息化环境布置方案的一致化将对幼儿形成良好的信息认知能力起到助推作用,这种“信息化共同体”的环境及氛围创设也将对形成“教育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之下,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结合幼儿园本土环境与幼儿园课程机制做出新的调整,以适应幼儿在信息社会中不断增长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上的需求,为培养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未来公民积极求索、不断进步。
目前幼儿园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少儿编程”占据半壁江山。幼儿编程主要针对4 岁~6 岁孩子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幼儿使用计算机设备的兴趣,通过手眼协调能够简单操作相应的计算程序,为学龄期儿童的“编程实践”奠定基础。编程作为STEAM 教育理念中的内涵环节,体现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完美结合,在幼儿园“项目教学”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幼儿园环创与STEAM 理念结合,应用“编程”操作,不论在互动墙面还是在区角当中都加入相应的创设,将使幼儿融入到一个自然发生的信息环境之中,教育效果自然立竿见影。
(1)划分工作区域,幼儿建立自己的环创工厂
幼儿园教室内区域环境创设主要结合幼儿园5 大教育领域开展,体现为图书区角、建构区角、美工区角、角色表演区角、娃娃家等。除却室内各区角以外,室外还会设置沙水区、钻爬区、器械区、工作坊等,解决室内空间环境小,要求更大活动和储物空间的需求。STEAM 项目式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深入推广下,必然要求幼儿自主创设项目的系统化环境“工厂”。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幼儿想要完成主题项目的研究,则需要增设资料查找区角并完成分工下的区域协作。例如幼儿如果对“光”的概念感兴趣,从STEAM 角度出发,则可以延伸出不同的活动类型,涉及到的知识点如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强弱、光和影子的关系等。依据幼儿不同的研究兴趣,在“光”的主题下,分组就研究内容进入资料查找区寻求帮助并自主完成分工协作。每个子项目必然配合相应的项目环境,以光和影子的关系来说,要求小组内幼儿能够在提醒下结合科学区角、工作坊、实验区、美工区和建构区的材料和电子资料,自主分工地完成项目制作或研究,了解光和影的联动互生关系。项目完成的过程要体现在特定区域的环境展示中,即项目步骤的逐步填充可以体现在墙面环创中,亦可以体现在幼儿的档案袋中,利于项目完结后的总结与回顾。
(2)编程实操上墙,从平面到三维逐步整合
目前传统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基本停留在区角构建上,但区角空间有限,有时会限制幼儿的发挥。当前幼儿编程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热衷追捧,但其实幼儿编程主要是为锻炼幼儿科学思维与自主操作发生联动的技术手段,在日常的幼儿园互动墙面中加设编程游戏更有利于幼儿熟悉编程流程,有利于向幼儿渗透初步的编程思想。可在区角墙面或功能教室墙面用平板电脑展示编程软件,配合相关实物材料,让幼儿先以行动思维带动感官认知,而后再根据经验与墙面材料互动,形成编程“实体化”,完成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过程。STEAM 教育理念下的编程内容应当涉及到5 大领域各方面,所以幼儿活动结合工程、数学、艺术、科学,在墙面环境设计时应注重其系统性、科学性、流畅性和审美性。例如目前广受欢迎的幼儿编程软件——编程猫,可就现有素材进行粘合、堆叠产生简单的动画效应。教师在指导幼儿使用编程猫时,需让幼儿先了解编程的乐趣,从二维同质化入手,幼儿熟悉材料与流程后,再向手机app 程序过渡比让幼儿直接接触编程程序更顺理成章、事半功倍。
VR 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体验更加立体有趣。如果能将VR 技术和3D 全息投影技术引入幼儿园中创设功能教室环境、区角环境、班级教室环境,不仅符合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原则,也符合其多元化、智能化、真实感等创设原则。
(1)互动式3D 空间体验——发展空间能力
幼儿园生态环境创设应当是既能发展幼儿能力,又能架构幼儿园独立特色的最直观表现。研究者认为在幼儿园的固定空间中,短时间内根据主题变换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且对于拟真场景的展现不尽如人意。如果利用VR 眼镜和电脑终端相连,将需要拟真的场景提前设定好,幼儿即可享受戴上眼镜集体进入模拟仿真场景的逼真感,立体空间中的互动更真实,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在正常的教室环境中,幼儿还可以根据VR 眼镜的不同场景变换改变行动轨迹和应对表现,利于教师观察多个幼儿相同场景的不同表现。幼儿可以在VR 眼镜的帮助下,近距离360°观察生猛的老虎,甚至可以与老虎“对视”,如果需要,甚至可以在虚拟世界中通过视听真实地了解关于老虎的一切。尤其是幼儿在科学领域中认识前后、左右、上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利用VR 技术则高效许多,甚至可以帮助幼儿通过路径设计来熟悉自己从幼儿园到家的路线,模拟行进中可以反复识记标志物、路口等,帮助幼儿强化其空间感和记忆力。
(2)沉浸式3D 环境构建——发展感官能力
如果幼儿能够在VR 技术的带动下体验到足迹不可及之地的3D 立体景观,甚至通过未来的4D、5D 技术完成全景式体验(包括触觉、嗅觉等),那么在这样的模拟真实情境中,幼儿则完全可以由“身临其境”代入为“真实感受”。幼儿可以通过VR 技术在虚拟世界中改变部分环境,重新构建幼儿自己心目中的虚拟世界。2017 年由谷歌研发的基于HTC Vive 头盔的VR 应用——Tilt Brush,可以被称为是VR 版的PS,人带上VR 眼镜后可将空气做幕布自由作画。如果引入此类设备,幼儿可一机多联,共同创设虚拟空间,只要手持VR 控制器即可根据需要随心涂鸦。这种技术的引入从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实体环境创设的失败率,提升了实体环境创设的艺术感。因为幼儿和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环创预构来完成各区域环创的草图,统管效果并及时修改,在大家都满意的情况下,再付诸实践,那么实体环境的创设效果则更有保证。
在当前的幼儿园中,智能语音设备已随处可见,如百度智能音箱、天猫精灵智能音箱、小米智能机器人等。在幼儿园中,这些智能设备连接无线网络后便可通过语音查找资讯,幼儿可以通过这些智能设备获取部分生活经验与知识。
(1)区角引入优质信息化设备
如果区角引入优质的信息化智能设备,那么幼儿园则会多出一定的“云空间”,形成一所“云上幼儿园”。当智能音箱进入区角后,环境中又多了一位“会说话”的老师——当幼儿提出教师也无法解答的问题或需要资料支持时,可以向智能音箱求助,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并减少资料查找的时间。此外,区角还可以放置智能设备如iPad、智能手机、智慧屏幕、VR 设备、智能锁、机器人等等。能够熟练操作智慧设备也是幼儿适应未来生活的必备技能,所以在区角或功能教室投设打卡设备,在智慧屏幕上可以手动操作找出自己的档案袋,都应当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常规。图书区角中的机器人可以引导幼儿快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当幼儿在阅读中出现难题时,机器人也可以在教师帮助之外提供补充帮助。再如,动植物区角中添加“电子基因”模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识别、听取相关语音介绍,轻松记录幼儿的养殖生活,并帮助幼儿精准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与饲养禁忌。当然,设备的选用要通过教师的筛选、试用等综合评估,剔除或及时淘汰不良或性能较差的信息化设备。
(2)创设超前智能生活想象区
除了在植物角设置二维码,在建构区引入智能机器人以外,我们还可以在幼儿园中设立超前智慧生活想象区来体验感受人工智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环境中的智能变化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尤其是生活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智能设备瞬息万变的更新速度。利用好体验区域并适时更新,让幼儿对未来生活有所想象,引导幼儿讨论智慧生活的利与弊等,对幼儿熟悉环境、接纳事物、学会辨析等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空间上应当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走廊吊顶、教室外墙面、楼梯转角等地方让幼儿想象并装置“有用”的未来智能设备,其他幼儿使用后提供星级评价,一段时间后留用一部分设计、改进一部分设计、淘汰一部分设计,由此增强幼儿对未来智慧生活的参与感。针对幼儿园现有的环境及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当幼儿产生改进想法时,积极鼓励幼儿完善想法并以STEAM 理念付诸“项目”,增强幼儿园整体环境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拓宽幼儿创设未来智能生活的多重渠道。
总结: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仅要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也要从科技需要的立场出发。在时代逐步发展的同时,教师、家长都要考虑幼儿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营造能够帮助幼儿顺利进入信息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考虑到信息道德的问题,更应当在教育环境中做好防微杜渐,让幼儿接纳信息生活、合理使用信息化设备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信息卫生习惯,将更有利于幼儿在信息环境中成长为健康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