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臣,王 慧,董红霞
(1.泰山学院 旅游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2.泰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3.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100005;4.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1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以下行文中可称此简称)列为全球性大流行病。新冠肺炎自2019年12月在武汉暴发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抑制了其在国内的大流行。截至2020年3月9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中国得到控制。2020年3月4日,中国国内出现了首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为应对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强化疫情“倒灌”应急机制。在中国取得巨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的同时,国际上呈现出快速流行趋势。截至2021年8月24日,世界上20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①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累计168 019例,死亡6 610例》,https://www.sohu.com/a/380654364_260616?spm=smpc.home-classic.top-news2.3.1584404216028DmRNbcZ,2021年8月25日 访问。。赫特河公国在2020年8月26日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宣布灭亡的国家。截至2021年8月29日7时01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COVID-19)新增病例510 030例,累计病例216 678 785例,累计死亡病例4 506 220例,新增死亡病例8 413例,康复193 620 997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113 015例。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的国家达35个,106个国家病例超10万例②世卫组织:《据Worldometers统计,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2亿例》,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8507216429e3,2021年8月30日 访问。。当今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事件呈现出时间长、危害大、波及面广、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等特性,更加突出了经济社会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面前的“脆弱性”,如何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研究热点问题。为此,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该风险如何防范、如何构建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不足,总结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中的贡献,期望对世界其他国家构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予以启示。
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美国主要以应急法律体系为保障机制,以FEMA(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为核心,建立“联邦—州—地方”三级管理体系,六个横向专业子系统加以辅助,实施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了纵横型网络化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但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美国现有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准备不足,难以满足“二次”疫情突发急需,例如拭子、化学试剂、病毒传输介质、检测工具、处理检测机器、运行检测设备工作人员等急需品持续短缺。检测实验室的数量严重不足。第二,美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要的专业指导相对缺失。美国政府将生产、新材料、疫苗、诊断等公共投资排除在优先事项之外,有关公共卫生行业的新专业技术的必要指导相对缺乏。第三,美国医疗应急资金准备不足,难以满足新冠肺炎疫情需求。2018年,美国解散全球卫生安全办公室,卫生系统资金削减,导致美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准备不足。政府资助公共卫生部门的研发GDP占比也从巅峰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1.8%下降到0.7%。
第一,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检测点严重不足,检测速度相对缓慢,居民检测范围相对较小。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的特殊性与传播危害性之大,追踪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路径尤其重要。检测速度是有效追踪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关键点。但是,在美国,公共部门仅仅检测感染重患者,将轻症和无症状的患者排除在检测之外。普通民众难以获得检测机会。同时,检测速度相对于中国来说,更是缓慢,不能有效追踪密切接触者。洛杉矶公共卫生部门已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略从“控制病例”转向“减缓传播和避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检测结果等待时间过长,在美国,检测结果等待时间一般5~7天,佛罗里达州长达10天。在早期,部分州检测结果需要等待14天。在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当地市民检测需等待长达13个小时。当地居民因等待检测结果时间太长而放弃检测。第二,新冠肺炎疫情检测供应链面临险境,严重影响了疫情的有效防控。在早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美国国内物流停滞。新冠肺炎检测结果无法按时到达,延误了有效追踪密切接触者的有利时机。同时,由于供应链停滞,新冠肺炎的医疗防控物资无法到达。很多检测点因快递公司未能及时将医疗物资送达而关闭。第三,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疾控中心的“疫情信息误导”现象时常发生。例如,美国疾控中心最新指南表示,鉴于N95口罩供应短缺,将外科手术口罩作为“可接受的替代品”使用。疫情误导信息加剧了疫情防控的严重性,造成一定的信息混乱,影响了医疗防控人员的身心健康,加大了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几率。
第一,各级政府缺乏有效协调。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到2020年3月13日才宣布“国家紧急状态”,错过了最佳的疫情防控时机。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虽相继出台一系列升级版防疫措施,但各州防疫措施力度不同、民众不满情绪等导致相关防疫措施难以协调。第二,美国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党派竞争上,国会与政府斗争严重。民主党指责共和党消极对待疫情,抨击政府不作为,淡化疫情风险。共和党指责民主党故意制造恐慌,夸大疫情的严重性。共和党借助参议院与白宫一起应对众议院“攻击”①周振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基于政府间关系的分析》,《中国治理评论》2020年第2期,第24-35页。。第三,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地方政府相互“甩锅”,推卸责任。联邦政府未能有效对检测点承载能力进行评估、预测各地区疫情发展趋势、强化防控新冠疫情制约“瓶颈”等,缺少有效协调与统一配置。居民获取检测机会分布不均衡,疫情严重地区检测机会相对少。美国卫生部否认“测试用品短缺”,并将新冠疫情迅速蔓延的原因归咎于各州政府管理不善、沟通不足、资源利用缺乏灵活性、实验室耽误检测时间等。美国联邦政府因检测时间指责检测实验室。
第一,美国一直以来的种族主义社会“顽疾”导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更加困难。长期存在的与种族相关的“结构性缺陷”更加凸显。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亚裔民众因戴口罩遭到辱骂攻击;据《华盛顿邮报》称,亚裔医护人员遇到言语或肢体攻击,病人拒绝接受其治疗。2020年4月下旬,纽约市实施的“社交距离”防控强制政策引来了“执法不公”的问题。在违反“社交距离”防控政策而被逮捕者中,68%为黑人,24%为西班牙裔,白人占比很少。在纽约市,西班牙裔和黑人的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是白人的两倍。不同族裔间“健康鸿沟”特征明显。据美国凯瑟尔家族基金会数据显示,在美国,在已接种至少1剂新冠疫苗的人群中,白人占比25%,非洲裔占比仅为15%。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非洲裔美国人死于新冠肺炎概率是白人的1.9倍①央视新闻客户端:《失序的美国丨非裔求医被拒疫情暴露美国种族主义顽疾》,http://news.hnr.cn/rmrtt/article/1/1401085954843873280,2021年8月30日 访问。。第二,收入的不均等、长期存在的种族主义等将凸显美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结构性缺陷”特征,感染人数将呈指数级增长。在美国,每1 000人仅均占2.9个病床位。一次急诊平均1 000美元,隔离病房日均4 000美元②和讯网:《隔离病房每天4 000美元,在美国治新冠肺炎要花多少?》,https://www.163.com/dy/article/F894VUD90519D4UH.html,2021年9月23日 访问。。美国居民新冠肺炎治疗“两高”特征明显,即“医疗水平高,居民治疗成本高”,很多居民感染但不去就医。
日本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主要针对自然灾害事件。在管理模式上,日本形成了“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模式。尽管日本应急管理机制经历了多次考验,但是,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为确保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常进行,日本政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隐瞒的消极防控政策。2020年2月14日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促使日本政府正视本国新冠肺炎疫情。日本政府专家组会议开始承认新冠肺炎疫情已在日本流行。主要采取边境检疫的方式以将病毒“隔绝在境外”的边境口岸政策失效。日本已处在“防止国内疫情扩大”第二阶段。面对“疫情严重失控”困境,4月7日,日本政府发布“紧急事态宣言”,有效期至2020年5月6日,但仅覆盖东京、大阪、埼玉、千叶、神奈川、兵库和福冈7个府县。紧急事态延长致使失业人数飙升,从36.8万人上升到延长一个月后的77万人,失业率增长近一倍。16日,日本政府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紧急事态宣言”。但日本政府仅推出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例如启用2 700亿日元预算储备、成立5 000亿日元专项资金等帮助中小型企业应对资金不足问题。为缓解经济冲击,日本政府在4月7日通过总额108万亿日元(约9 9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为历史之最,约占2019年GDP的20%。20日,又扩大至117万亿日元。日本参议院4月30日批准25.69万亿日元补充预算案,也为日本历史上的最大规模。7月,日本政府推出“外出旅行”和“外出就餐”活动,住宿费减半、餐饮优惠券提供等政策以扶持旅游业与餐饮业。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政府为保证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召开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经济的政策,而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相对消极的防控措施。
第一,日本《地方自治法》赋予地方自治体独立性较高。在危机应急管理体制上日本政府可以“举国体制”,但中央政府仅仅战略谋划,相关政府部门则是具体安排落实责任主体③刘宪权,黄楠:《论拒绝执行防疫措施行为的刑法定性》,《法治研究》2020年第2期,第3-10页。。2020年1月28日,日本政府将新冠肺炎列为“指定感染症”,并制定“患者检查应对流程”与“接触人群检查流程”。但是,日本政府紧急事态宣言强制力相对缺乏,仅仅完善监测与咨询应对、公布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指针”加以指导。日本政府根据相关法律无法进行整体防控布局。安倍政府在发布针对中小学全面停课事宜的紧急事态宣言时,京都府等地方政府加以拒绝。第二,与欧美封城抗疫不同,日本“紧急状态”下措施大多不具有法律效力。日本内阁出台《新型流感等对策特别措施法》修正案,授权日本首相在必要时发布“紧急事态宣言”。日本政府先后三次发布“紧急事态宣言”,各都道府县知事可依法要求居民停止外出或学校停课等。但是,日本“紧急状态”仅仅停留在“思想状态”而非“行动状态”。2020年4月16日至5月25日日本国内公共汽车、火车、国内航班等没有停运,只是减少班次。
新冠肺炎疫情为日本社会带来了“心理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2020年日本自杀率呈现出先降后升态势。2020年7~10月,月自杀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6%,其中,女性、儿童、青少年自杀率上升幅度较大,女性上升37%,儿童和青少年上升49%①扬子晚报:《新冠期间日本自杀率先降后升,妇女儿童自杀率增长幅度明显》,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1127556.html,2021年1月19日 访问。。日本政府干预程度相对下降,尤其是年轻上班族、低技能从业者因为其社会保障缺乏,失业率增加,自杀率上升。日本部分国民存在相当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究其原因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日本政府没有建立健全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相对匮乏;疫情防控知识专题培训会相对较少,特别是针对民众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培训更是缺乏;未能建立有效的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通网络等。心理安全防控机制不健全,日本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心理安全防控能力不足。
第一,日本现有医疗体系无法满足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急需,日本医疗资源网络分配不合理。口罩、防护服、ICU病床等医疗防护设备严重不足。在疫情严重的东京都,政府已征用酒店等作为公共设施隔离轻症患者。日本医疗资源总量虽然大,但分配不平衡。第二,日本信息传递比较传统,无法适应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速度。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共享技术相对落后,传递速度相对缓慢。手写传真、纸质图表等特色的传统文化延迟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流行病的数据共享。第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日本国内以民众自觉与自律为主。依靠民众自觉与自律的抗击疫情政策使得日本政府在隔离、封城、限制人与人接触等基本防控措施上摇摆不定。若继续以民众自觉与自律为主的防控疫情政策将加剧日本内外环境变化,推动结构性变革。第四,日本“不自觉”的年轻群体成为新冠防控一大阻碍,日本基本依靠民众“自愿”遵守新冠期间限制令来实现防控工作。据报道,日本新冠感染病例,20岁到30岁的年轻群体占比50%。“不自觉”的年轻群体高度移动,且多为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说服年轻人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成为日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难题。
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印度面临的主要灾害。面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印度政府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以邦为核心,构建了“国家—邦—县—区”四级垂直管理体制。但是,印度的国情与政府决策重点偏移导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出现很多问题。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数据不准确,无法及时精准掌控本国疫情现状。据报道,德里和喀拉拉邦每确诊1例新冠肺炎感染者就面临25例病例漏报,北方邦和比哈尔邦漏报高达300例,平均漏报90例②证券时报:《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病例45 083例 累计确诊超3 269万例(2021年8月29日12:53发布)》,https://k.sina.cn/article_7517400647_1c0126e4705901b6pf.html?search_keyword=$search_keyword2&search_keyword=$search_keyword2,2021年8月30日访问。。印度将面临“滚雪球式”的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炸。第二,印度贫民窟内居民新冠肺炎感染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贫民窟卫生条件比较差、人口密集且流动性比较高,感染率高。城市中的贫民窟成为大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孟买市政府发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该市接受血清检测的贫民窟人口样本中,受试者携带新冠病毒抗体占比57%③澎湃新闻:《印度贫民窟57%受试者携带新冠病毒抗体,群体免疫来了?》,https://www.163.com/dy/article/FKHSEK1M0514R9P4.html,2020年8月21日 访问。。第三,农村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率居高不下。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普遍贫困成为印度农村的特点。农村地区人口占比70%,政府难以对其进行全面检测。农村居民回流加速了疫情传播速度,加大了疫情流行。第四,印度种姓制度严格,贫民聚集地区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天然温床”。在印度公立医院,居民难以获得新冠肺炎病毒检测。低种姓印度平民得到检测机会更加困难。
印度政府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封锁城市的措施,导致运输相关产业无法正常进行。因为生计,印度各地频繁发生群体反抗隔离事件。在印度,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率为3%,因没有工作死亡率为100%①中国生物技术网:《印度新冠肺炎累计确诊数或将超过美国,死亡率却为何相对较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356692232779959&wfr=spider&for=pc,2020年10月12日 访问。。居民心态发生变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产业复工复产二者之间进行“双难选择”。印度政府于2020年3月实施“封城”防控措施,到5月时又为兼顾经济发展调整该措施,实施有限度解封,各地方政府在封锁和解封间变换。官方数据显示,印度人口基数超过13.5亿,人力车司机、流动产品小贩、女佣、日工和其他非正规工人构成了印度经济的支柱,约占总就业人数的85%②第一财经:《学者:印度疫情升级或加剧全球经济放缓》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722544585056619&wfr=spider&for=pc,2020年4月1日 访问。。如何兼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国内经济复苏与民生,将是印度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印度政府为获得国际社会“认可”,融入发达国家经济体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采用了不成功的发达经济体抗疫模式,没有把抗疫重点放在本国民众上。第一,暴发初期,印度政府未能加以合理引导,对新冠肺炎疫情认识不足,存在巨大的疫情暴发隐患。印度政府仅仅通过封国、封城等措施加以简单隔离,有效防控措施不足。第二,资金投入严重缺少,印度政府将资金用于军火购买,继续畅想“大国梦”。2017年,莫迪政府将印度卫生部2017—2020年预算支出从250亿美元降为200亿美元;2018年,莫迪政府承诺为落实社区保健制度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5万个医疗保健中心,实际上投资仅为1.57亿美元,相对于项目预算仅是“杯水车薪”;2019年,莫迪政府财政预算绝大部分投资到企业发展与刺激就业,公共卫生方面未能得到补贴。
第一,印度医疗资源匮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效率低下。日常中,印度每万人仅拥有8名医生、18.5张病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印度平均每10万人仅拥有0.7张病床③环球时报:《确诊病例急剧上升,南亚这个13亿人口大国将如何度过危机?》,https://view.inews.qq.com/w2/20200402A0IFPX00?tbkt=G&strategy=&openid=o04IBAEIup7-CygD978EJEWLbCOE&uid=&refer=wx_hot,2020年4月1日 访问。。医疗网点覆盖面不足、基础设施不足、人力资源缺乏、医疗器材与药品匮乏等问题突出。第二,印度医疗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195个国家或地区医疗水平打分中,印度排名第145位。卫生条件差是印度一大劣势。印度公共卫生支出仅占其GDP总量1%。以厕所为例,51.6%的印度家庭没有厕所。第三,印度邦与城乡、邦与邦间公共卫生医疗不均衡,医疗质量与覆盖范围均存在差异。印度医疗保健系统覆盖面小,很多居民无法得到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印度是世界上最大仿制药出口国,其原料药70%来自中国。由于中国原料断供,印度大型药企仅能维持2~3月,中小企业仅能维持30~40天。第四,检测数量存在上限,绝大多数人享受不到医疗资源。中小城市以及农村仅仅依靠“群体免疫”抵御疫情。莫迪政府推行“牛粪疗法”抗疫措施,加剧了农村居民“放弃治疗”的做法。
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中国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体制。国务院是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最高行政机关,省市县层层递进④黄爱丽:《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第4期,第205-207页。。当前,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事件采取的措施与应对机制取得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实践经验”与“中国作业”,值得世界其他各国借鉴。为践行国际社会责任,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贡献,希望给世界其他国家应急管理机制予以启示。
第一,加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治化,使其预防有法可依,有序可遵,保障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有序有效处理⑤涂小雨:《中国国家能力建设议程的形成逻辑、可持续性与世界眼光》,《中国治理评论》2020年第2期,第17-23页。。第二,建立健全系统化、多层次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法律体系,制定《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基本法》,为本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法律依据。第三,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应急资金,建立健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资金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专门应急资金,保证应急资金及时有效到位。设立紧急基金与巨灾债券①张平,王静敏:《新冠疫情影响下财政政策的需求约束与政策选择——基于居民消费的研究》,《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37-46页。。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应急力度,进一步加强阶段性减免、递延等税收政策。通过减免、递延税收等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由于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产生的成本上升难题,加强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走出“生存难”困境。第五,建立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国家长效机制,成立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加强集体攻关,建立健全新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举国体制。
第一,建立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责任机制,依照“谁来应急”“怎么应急”“应急权责”等事项明晰相应权责边界②吴宗友:《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空间越轨行为的场域机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江淮论坛》2020年第2期,第19-24页。。监督相应应急主体行为与效果,克服政府间、部门间“相互扯皮”、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弊端,提高应对效率。第二,进一步明确各政府、各部门间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事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中央政府制定应急政策,集中统一与迅速调配应急资源,加强相关工作协调。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组织与协调相应的卫生机构、非盈利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等,完善相应的应急医疗救治系统,加强本辖区内公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预警与维护③王建红,冉莹雪:《大数据时代下省域现代化治理探索——基于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与启示》,《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第31-37页。。第三,建立健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机制。成立跨区域的地方灾害预防总部,实施跨地区统一领导,加强信息传递与沟通④易龙飞,钱泓澎:《“:《“最多跑一次”改革背景下政务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第44-50页。。2019年12月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从中国武汉迅速蔓延到全国,并在国际上“暴发式”增长。疫情不分国界、不分人种、不分地区,建立国内国际横向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
第一,明确医疗卫生行业公共与私人产品界限,具有公共性质的基本公共卫生产品由政府提供,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保健产品由市场提供,针对混合型公共卫生产品,政府严格明确区分相应供给责任,避免“越位”与“缺位”发生⑤窦海阳:《大规模环境污染下健康损害、权利表达及保护之道——兼论民法典应对大规模环境污染事件的“当为”与“不为”》,《”》,《法治研究》2019年第1期,第114-125页。。第二,放开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服务市场,充分利用国际上相关药物专利灵活条款,加强相应药物仿制行业发展,因地制宜实施异质化的应急医疗模式,推动应急医疗体制创新。第三,建立“广覆盖”面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体系,提升医疗层次,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健全保险制度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金,增强民众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时心理安全感。第四,建立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常设人才队伍与国家长效机制。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实践教育—院校理论再教育”的“多循环、可持续、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快速反应队伍与常设人才队伍,强化应急救治、处置、反应等能力。
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不确定性特征突出,且随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不确定性程度愈演愈烈。为此,第一,加强国际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动态监测和预警,定期、不定期地举行模拟与演练。建立健全24小时国家国际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中心,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⑥房连泉:《大数据在国际公共卫生监测中的应用及启示》,《江淮论坛》2020年第3期,第130-136,193页。,有效推进信息整合与国际共享;建立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抵御风险;建立覆盖全球的,囊括国际组织、全球社会、社区的国际社会网络、应急指挥网络、决策网络,实现国际应急信息化、国际指挥网络化、国际决策智能化。第二,完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评估方式,建立健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控制预案能力评估机制。针对应对能力、熟练程度、预案内容合理性等,通过模拟演练等途径对各级政府相关应急预案实施能力评估。第三,进一步扩充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体系,将民间机构或医院纳入到该体系内,定期更新民间机构技术或医院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