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治宏
摘要: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在的课堂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是越来越高了,并且教材也在进行着适当的改革和变化。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无疑是拓展学生学习能力较好的一种方式,并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方式[1]。小组合作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将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全组讨论之后统一一个最好的解答方法,并在班上进行分享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老师也要恰到好处的进行适当的点评,使合作学习真正地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和目的。
一、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准备
利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新课知识的讲解和学习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和讨论当中来,对知识的理解较为透彻,能够实现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但老师是主要的领航人,需要掌握整个课堂的节奏,同时主导整个讨论过程中的方向和进度,防止话题跑偏和其他突发状况的发生[2]。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本人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分为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一)了解学情,合理分配
既然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就得提前分好小组。分组必须要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配,以开朗活跃的学生带动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学习上优等生带动后进生,选出组长,调动整个组的讨论学习氛围。并且全员参与讨论,每个组以4-6个学生为宜。
(二)分析教材,合理选择
教师合理选择问题进行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石。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任务应该是适合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且难度要在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范围之内[3]。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有弊,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用这种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选题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反复推敲。若是课题太难,学生不仅不能讨论出结果,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是选题太简单,学生不用讨论就能出正确答案,那样又没有讨论的意义。所以选题时要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而定。
(三)问题精析,充分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来解决最主要的问题,从而达到讨论学习的目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提问精简干练,不能重复啰嗦,问题之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简单问题全员参与讨论,深层次的问题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以团体为单位,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帮助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面提升。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自我实践探索,并且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形成彼此配合、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情境[4]。
(四)成果展示,点评讲解
讨论结束之后由各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同时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一定的鼓励。老师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学生融入一起,并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梳理知识,巩固重点
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重点,进行归纳整理的同时加强记忆。
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着重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重点进行展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4]。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下面的两个教学情境举例说明。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有理数加法中的应用
有理数加法是新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的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重点内容就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5]。
在学生开始进行讨论之前,先给一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先学会最简单的(+1)+(-1)=0这一个简单的有理数运算,比如“我要当火炬手”这一简单又贴合实际的问题情境就行。情境如下:动物王国举办奥运会,蚂蚁当火炬手,它第一次从数轴上的原点上向正方向跑一個单位,接着向负方向跑一个单位.蚂蚁经过两次运动后在哪里?如何列算式?
通过上面的情境理解和学会了(+1)+(-1)=0这一加法算式,下面就让学生对以下的数学式子进行讨论计算,并讨论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1、(+8)+(-8); (+3.5)+(-3.5); (-3/8)+(+3/8); (+3 1/2)+(-3 1/2);
2、3+8; (+2.3)+(+2.7); (-9)+(-3); (-7/2)+(-1/2);
3、(+6)+(-8); (+2.3)+(-0.3); (-9)+(+3); (+5.5)+(-2.5);
4、(+6)+0; 0+(-0.3); (-9)+0; 0+(-2.5);
以上的四个题型刚好就是有理数加法的四种运算类型,结合前面几节课刚学习的相反数、数轴和绝对值的知识,小组讨论计算出结果并不难,结合问题情境好多同学都可以单独计算出准确的答案,但是总结计算方法需要更深入的讨论,有时还需要老师的帮助,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充分发挥出课堂主导者和掌控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行适时地引导,使最后的表达方式趋于统一,从而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如此便能轻而易举的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同时也为下一堂课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勾股定理是新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中的第一节的内容,重点内容就是认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6]。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就已经看到定理了,只是不太清楚怎么应用而已,老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情境导入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以下两个问题的小组讨论学习(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
问题:观察下面左边的两幅图,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请你把每个正方形的面积填在右边的表格里,填好之后分析表中数据,小组讨论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与中间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吗?
八年級的学生根据数格子来填写出两条直角边所对应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很简单的,能做到又快又准确,而对于斜边所对应的正方形的面积怎么填写,需要在讨论时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推进,才能得到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a,b,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和斜边,那么a^2+b^2=c^2.
先由最简单的数格子求正方形的面积开始,一步步的加大问题难度,但又没有脱离课堂知识,任然在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范围内,得到定理之后再由小组讨论完成课本或练习册上相对应的经典习题,那么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的都达到了。
三、总结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法不失为一种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热烈讨论气氛下,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积极有趣,生动活泼。只要学生的参与度高了,课堂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在初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数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相互分工、共同进步。还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进一步掌握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