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作品中的精神回归分析

2021-12-06 00:59冉元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张承志

冉元艺

内容摘要:在当代文学作品书写的历程中,张承志始终保有他鲜明的个性与张扬的笔法,在寻找模式与归乡模式之外,他一直致力于精神回归之路的书写,渴求心灵的宁静安详与生存的返朴归真。这种精神回归的渴望在他的山河叙事、边疆情感与民族意识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分析其精神回归的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解读张承志的作品。

关键词:张承志 精神回归 山河叙事 边疆情感 民族意识

张承志,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身上充满了多种多样的标签,不甘于随波逐流的他从青年至今,做了一次又一次人生与文学上的尝试。从来自诩英雄,一生追求伟大,可他又不屑于站在所谓伟人的制高点上,他将自己紧紧地与乌珠穆沁的草原、黄土高原绑在一起。他的心灵曾飘荡得很远,远到“三百里空山绝谷,放浪于幻路”,可他的精神终究回归于那悲愤的呐喊与不朽的家园。

一.山河叙事中的精神回归——以《北方的河》、《一册山河》为例

《北方的河》从北方最具代表性的五条河流出发,见证着作者一个时期内成长的心路历程。额尔齐斯河是“我”的梦想开始的地方,懵懂的少年面对河流感悟人生,从此踏上追逐的旅程;黄河是父亲的象征,令“我”渴望又害怕,呼啸而过的河流唤醒男孩的勇气,粗糙的抚慰托载起一路的风浪;湟水是“我”事业与爱情美好期望;永定河是人生迷津的终点方向;最终,黑龙江将“我”送入辽阔的海口,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北方的河锻炼着我成就着我,成为身体与血脉里流淌不息的回响,成为灵魂深处难以泯灭的光芒。千载风吹雨打未能令她失色,盛衰荣辱的沉淀更生发了与生俱来的狷狂,性格不同的五条河统筹于一体,描绘出一幅华夏山河地图。在河流的承载与托举下,“我”伫立此方,回望一路走过的历程,更回顾一个民族的骄傲。北方的河以她原始雄厚的生命力与朴素粗犷的气质冲击着“我”苍白的灵魂,也呼应着作者张承志一生流浪的追寻、精神的回归。

《一册山河》是张承志的一本散文集,每一个故事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梅岭到天山,从汨罗江到锡林河,时空变换中,有文天祥、鲁迅,也有张治中、马良骏。地图之于他是朦胧渴望着、神圣而敬畏着的,这种情感正是来源于对自然山河的尊崇。这是一种对“天下”概念的认知,对传统族群观的接纳,与我们的血缘紧密相连。山河叙事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山川景物描写,他更像是对个人立足命脉的梳理。“一册山河”可以看作是他人生坐标的描摹,家乡、文化、回忆都在这个坐标里交错上演,这册山河在哪里,精神的归宿就在哪里。也只有当精神与灵魂有了安置的家园,人们才会拥有上下求索永不止息的动力与信念。

《北方的河》是千载历史盛衰荣辱的沉积,唤醒迷茫的灵魂,这不仅仅年轻人追逐理想的代言,她有着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关于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意义。河流哺育我们这个民族,灌溉了我们的中国梦,在这个怀抱里,她的孩子们是自信且英勇。北方的河已不仅仅局限于地界上的南或者北,她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不屈不挠之阳刚精神的凝练。《一册山河》中是文化的翻涌,世代坚守的传承,生存的地理背后,是性格与信仰的形成与归属,无论出走哪里,离开多久,所追求的都是那份最初的心境。张承志小说中的山河叙事不仅仅是对自然风物的歌颂,以黄河为例,他其实是在挖掘黄河中积淀下来的精神力量,去赋予以黄河为母亲河的民族振奋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的释放,正是文化认同与精神回归的历程。

二.边疆情感中的精神回归——以《黑骏马》、《相约来世》为例

内蒙草原,被张承志认为是自己全部文学生涯的诱因和温床,他对于草原文明的理解,对于边疆情感的抒发,通过《黑骏马》这部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出来。深远悠长的《钢噶·哈拉》是古老灵魂的回荡,黑骏马是草原活力的象征,奶奶、索米娅与其其格代表着草原母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白音宝力格正孕育在边疆的这片广袤土地上,他曾离开,终又归来,即使爱情已定格为悲剧,挣扎过后也宽容接受,一如黑骏马至死不渝的守候,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在古老歌谣的传唱中,在乌珠穆青沁草原辽阔的大地上,在来到——离去——归来的曲折历程中,张承志尽情抒发着自己的边疆情感。也许只有在最荒芜的境地才能聆听心中的真谛,也许只有在最遙远的边疆才能感知这个民族最初的模样。我们看得到索米娅悲剧的命运,可我们更能感受到她包容一切苦难的勇气,深沉而朴素,无论遭遇几何,她身上母性的光辉始终未能消逝,一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古朴善良的人民。即使在草原的法则里人们注定历经艰辛,但对精神家园的守护已经刻在他们的骨子里,至死不渝。

《相约来世》以张承志在新疆的足迹为线索,用虔诚的心去叩响边疆文明的大门。在踏足边疆的旅程中,心灵与肉体经受着洗礼与升华,无限的眷恋流露于字里行间。《正午的喀什》是遥远神秘的回响,它召唤着“我”,让“我”在这个遥远偏僻的小城中感到了柔和、艺术的力量。《凝固的火焰》有“我”与吐鲁番农民最简单的对话,却抵挡不住融洽心灵的交流碰撞。《日出天山外》中,绝美的景色与疲惫的旅人交相辉映,美好与壮丽都来自那自然之力的冲击,无言的热爱一次次呼唤着他漂泊的灵魂,给予他回归的方向。边疆的日子里,简洁的圣行掺进了平淡的生活,是人们遗忘了的乱世余音,他的微笑与泪水都来自于这消磨着炎热的时光,语言的障碍也没能挡住那共有的憧憬与希望。潜意识里他的心灵已经找到了答案,精神的回归让心最终在烈日下安定了下来。边疆多元文化的熏陶渲染给予他思想与灵魂自由的空间,漫无目的地行走中,张承志逐渐完成了向人道、清洁与美的皈依。阳光每一次刺眼的照射都预示着灵魂与肉体不断地升华,跋涉与出走的历程中,是他以虔诚的姿态向精神的回归致敬。

草原牧歌与边疆跋涉中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在这其中体会美更体悟生命,边疆叙述带给他的是绝对的享受,无论是痛苦还是欢欣,都成为他生命历程中珍贵的宝藏。他与这里的人民融为一体,与壮美的风光融为一体。即使英雄的道路已经荒芜,即使再也不能抵达理想的终点,只要有边疆的风物在,就足够慰藉疲惫的内心。关于边疆情感的表达,张承志将自己完全纳入底层人民的身份,他将边疆生活的一切琐事都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从诸多不起眼的事物中解读边疆的人文历史、社会现实,在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的冲撞中,坚定地与边疆最底层人民一起,誓死捍卫永恒的精神家园。

三.民族意识中的精神回归——以《清洁的精神》、《金牧场》为例

张承志的经历是非常具有时代印迹的,在历史与现实碰撞中,在浪漫与理性的交融中,他对于世界的认知愈来愈转向内心的回归与精神的反思。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浓郁的民族意识以及对心灵皈依的渴望,他选择将自身复归华夏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中,在更为深沉厚重的意识里沉淀多年漂泊的岁月。《清洁的精神》正是这样一篇总结回顾的作品,从汉字里的“洁”,到神话里遥远的记忆,他回望历史文明的发展,反思着华夏民族跋涉的历程。他记起许由洗耳,在“洁”与“污”的辨析中,树立最高傲的清洁准则,干净到不真实的故事,却是一个民族刻在骨子里的高尚。古人将这颗种子种在炎黄子孙的心中,相信某年某日生发的可能,他们会徘徊会迷茫,但是心中的民族意识最终会召唤纯洁意识的回归,广袤的土地与深沉的历史会给予他们光明的方向。清洁的意识背后,是关于理想与精神的追寻,经历时代与社会的动荡,当人们的精神无处寄托时,当他们漂零的心灵无处安方时,共有的民族意识与文化命脉最终会凝汇成一股磅礴的力量,带给这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

《金牧场》则采用复调式双向叙事结构在都市与草原、国外与国内的双重环境下展现徘徊矛盾的心理,大陆之子的叙述是无形回归渴求的表达,东京的雨中掺杂着陕北高原凛冽的寒风,霓虹灯下显现出西海固的碧蓝拱顶。沉醉于城市精神的人们早已忘记游牧精神才是一切的始源,在现代文明中一步步跋涉也不过是像草原迁徙那样,最终要回到那象征着古朴原始民族意识的黄金牧场。可以说草原所代表的民族意识已经融入到了他的血液里,是一种情感,是一段历史,也是一种心态。知青时代的插队、社会底层身份的再思考、边疆山河的影响教育,生命中的所有历程都被张承志以精神回忆的方式载入这部作品中。

民族与信仰是分不开的,在对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过程中,他心中的民族意识被不断唤醒。他愈发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哺育他的土地,他以民族的历史使命为己任,不断呼唤传统民族观念的生机。他将这份情感扩展到整个民族观念的意识中去,使民族意识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带领每一个读者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使我们的文学文化最终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一切事物被飞速运转的时代机器所湮没,不被泯灭的鲜明符号正是一个民族精神命脉的象征,也许只有民族之魂才能保有那圣潔的心火之光,如他一般,我们每个人都走在精神回归的路上。张承志笔下,无论是动人的草原牧歌,还是艰苦的跋涉之旅,亦或是虔诚的朝圣之路,最终都殊途同归,走向清洁的精神家园,这是归宿,也是起点。

参考文献

[1]胡宗健.北方的河与北方的草原——张承志《北方的河》与《黑骏马》比较分析[J].民族文学研究,1986(05):47-53.

[2]袁文卓.论王蒙与张承志笔下的新疆叙事——以《你好,新疆》《相约来世,心的新疆》为考察中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70(05):118-128.

[3]季红真.沉雄苍凉的崇高感——论张承志小说的美学风格[J].当代作家评论,1984(06):49-57.

[4]赵勇.《心灵史》与知识分子形象的重塑[J].南方文坛,2007(04):39-44.

[5]陈晓明.复调和声里的二维生命进向——评张承志的《金牧场》[J].当代作家评论,1987(05):16-22.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张承志
民族意识与乡土认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意识”问题研究综述
论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张承志文学年谱(修订稿)
关于《张承志文学年谱》的订正启事
精神的长旅
——从《黑骏马》到《心灵史》看张承志文化身份认同的转变
张承志与“伤痕——反思”文学思潮关系研究述评
论张承志多重身份下的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