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摘 要 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诸多民族政策的实施,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渐强烈、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有所加剧,这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本文认为完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的调控机制,对我国当前族际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意识 族际政治整合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34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国家性质的多民族国家。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诸多民族政策的实施,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各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有所加快。同时,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渐强烈、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有所加剧,这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分析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完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的调控机制,对我国当前族际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民族意识的内涵
费孝通教授说“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同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就是“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或民族意识。 金炳镐认为:民族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民族群众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特点、民族的生存发展状况及交往情况的综合反映和认知。 一般来说,民族意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民众对于自己归属于某个民族共同体、及对本民族所具有的特征或特点的反映和认识。
2.对本民族历史传统的认识。
3.对本民族生存状况、发展条件、及交往中的权利、得失、安危与荣辱的认识。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彼此间很容易从外貌特征、语言、风俗习俗、民族信仰等方面辨认出他们属于同一个群体,从而产生认同;但是,民族共同利益的存在以及民众对民族共同利益的感知和维护,是民族意识作为群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二、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1950-1987年间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民族识别工作,识别出55个少数民族,通过民族识别赋予了各民族明确的民族称谓,给与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也就标明了各民族之间的界线。同时,国家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了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包括人事管理、经济管理、财政税收管理、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管理等诸多的高度自治权,甚至享有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与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不符的国家政策或规章制度的权利。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多、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民众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断提高,这些都在不断强化各族民众内心的“民族”意识,客观上激发了少数民族民众的民族意识的持续增强。
三、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增强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一)族际政治整合的内涵
周平教授认为:“族际政治整合是指多民族国家通过形成制度和机制、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将国家内部的各民族维持在统一的国家政治共同体中,以及强化和巩固各民族间的政治结合的过程。” 可见,族际政治整合的实质是通过协调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间的利益关系,使国家达到长治久安。当前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这一目标具体包含三个方面:
1.维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殊的利益需求,因此,抑制或消除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政治分离因素和分裂势力,是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基本目标,也是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的“底线”。
2.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整体性。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基本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国家分离的威胁,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稳定的国族。因此,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整体性,将各少数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使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带动各民族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从而在根本上解除国家解体的威胁。
3.引导各民族间的良性互动。当代中国,通过有效化解各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平衡各民族间的利益,引导族际关系良性互动,促成族际关系和谐发展,是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与整体性的途径。
(二)少数民族日益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关于民族意识对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学术界认为“民族意识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它与国家意识的平衡程度”。
1.积极作用。同一个民族的人们由于其共同的生活环境、相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便形成了民族的自我归属意识和认同意识,这种民族意识具有凝聚民族成员,维护民族生存与稳定,促进民族发展的功能。 对于各少数民族本身而言,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不仅能够促进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一致,也能促使各民族独立自强,奋发向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個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消极作用。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日益强烈的民族意识,对各少数民族自身而言,具有凝聚作用,能够促进各少数民族内部的团结,促使各民族独立自强,奋发向上。但是少数民族日益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我国当前的族际政治整合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破坏国家统一,从民族主义的形成机制来看,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是民族主义产生的基础,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增强,有可能被民族精英加工提炼成极端民族主义,打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间的平衡,破坏国家稳定和统一的心理基础,甚至会导致多民族国家的解体。 二是破坏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整体性,各少数民族群体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使得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特殊的利益需求。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利益意识也会得到强化,促使各少数民族形成更高的利益要求或着眼于本民族的利益,弱化甚至阻碍国家利益的实现,破坏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整体性。而且,一旦国家无法满足各少数民族的更高利益需求时,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就会被削弱,甚至导致国家分裂。 三是破坏族际间的良性互动。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意味着民族认同意识和民族分界意识也会增强, 一旦民族分界意识占上风, 就会加强族际间的利益区分,各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会产生具有狭隘性、保守性、排他性和利己性的思想和行为,加剧族际间的利益争夺,阻滞或破坏民族间正常发展和交往,使族际关系趋于紧张。 因此,对我国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发展是不能持放任态度的。
四、对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的调控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多民族国家要进行国家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必须在维持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而开展富有成效的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实现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关键。因此,完善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调控机制,对当前我国族际政治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发展的评估和预警机制
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认同和国家认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两种认同。我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各民族的人口、生活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各不相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常出现冲突,阻碍我国族际政治整合。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协调发展是促进国家稳定和统一的心理基础,是促进民族发展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产生冲突,很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因此,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发展的预警和评估机制,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发展的速度、程度和可能引起的影响等方面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估,对过度发展的情况进行预警,从而使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协调发展。
(二)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民众的国家意识
一个国家的人民,只有具备国民意识、国家意识,才会从心底承认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子民,才会心系国家的发展。在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生活在比较偏远落后的地区,生活环境相对单一和封闭,在熟人社会中,当地民众更倾向于通过强化自身的传统道德来维持其人际关系的正常运转。因此,对大部分少数民族民众来说,首先认可的是自己的民族身份,然后才是国民身份,这就造成少数民族民众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薄弱,造成少数民族民众在处理本民族相关事务时,其态度和处理方式容易以本民族利益为导向,滋生狭隘的民族意识,忽略甚至阻碍国家利益的实现。因此在宗教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的协调教育中,要通过教育途径培养少数民族民众的公民意愿和公民能力,强化少数民族民众的权利和义务观念,激发和提高他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意愿和能力。通过增强少数民族民众的公共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意识等公民意识的培养,促使少数民族民众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平衡发展。
(三)明确民族意识定位,引导民族意识开放发展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于我国族际政治整合形成巨大的挑战,民族意识的过度发展容易诱发狭隘的民族主义,造成族际间关系紧张,甚至造成国家分裂,而开放的民族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内部凝聚力和整体性的提升。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是国家的基本构成,若各民族纷纷独立,国家就不复存在,因此各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就是小共同体与大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国家创造的和平稳定环境下,各民族才能繁荣富强,这是民族意识发展的思想前提。因此,形成开放的民族意识是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存续和发展的根本,也是多民族国家提高族际政治整合水平,提升内部凝聚力和整体性的关键。对于我国而言,各民族的开放民族意识的引导和教育要基于民众的公民身份来进行,我国公民无论属于哪个民族,其首要身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公民就应当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国家统一稳定是国家发展建设和公民生存生活的根本前提,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是国家和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人们虽然在风俗习惯、民族利益等方面存在差别,但他们的公民身份是一致的。 因此对于少数民族民众来说,形成开放的民族意识是必然的选择,促进各少数民族开放民族意识的培养,更能推进相关民族问题的合理解決,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注释: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
熊锡元.民族意识与祖国意识.民族研究.1992(1).
周平.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政治学研究.2005(2).
张会龙.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思想战线.2014(1).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民族研究.1991(1).
周平.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周平.论构建我国完善的族际政治整合模式.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Ⅳ.2005.
刘左元、宋磊.少数民族宗教意识、民族意识与公民意识的教育调和.贵州民族研究.2016(1).
王宗礼.国家构建、族际政治整合与公民教育.政治学文摘.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