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玖琴 胡俏强 戴惠学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南京 210042)
“晶甜9号”是由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苏润扬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育出的大果穗、优质、高产超甜玉米杂交新品种,从出苗至鲜穗采收的时间春播为83 d左右、秋播为68 d左右,鲜果穗(去苞叶)平均每667 m2产量为879.9 kg,籽粒为淡黄色、皮薄、大粒、排列整齐,籽粒鲜食品质好、口感香甜,适宜进行鲜食和加工。“晶甜9号”于201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编号:皖玉2016042)[1],目前已通过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的引种备案,且已通过国家东南区、西南区和黄淮海区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0497)。为促进“晶甜9号”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进而推进鲜食玉米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笔者拟将研究出的“晶甜9号”6种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总结介绍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借鉴。
“晶甜9号”于3月初至4月上旬穴盘育苗或直播,6月中下旬至7月玉米上市完毕;9月上中旬定植草莓苗,12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旬草莓上市。“晶甜9号”每667 m2产量在1 000 kg左右,每667 m2产值在3 000元左右,草莓每667 m2产量在1 500 kg左右,每667 m2产值在10 000元左右,两茬合计每667 m2产值在13 000元左右。
采用穴盘育苗的,用128穴的穴盘在大棚内育苗,每穴播1粒种子,播后浇足底水并用育苗基质完全覆盖,然后用地膜覆盖穴盘,在幼苗出土前及时揭除地膜;于幼苗3~4叶期移栽,一般株行距约为30 cm×60 cm,每667 m2栽3 500株左右。采用直播的,每穴播2粒种子(播种密度同上),播种后用地膜覆盖,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大棚内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45%复合肥30 kg作基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7 m2穴施尿素15 kg作追肥。此外要及时防除杂草并培土,同时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控。一般在授粉后20~24 d,当花丝变黑褐色、籽粒灌浆饱满时,即可采收上市。
选择大果型草莓品种进行种植,要求草莓果形美观、色泽鲜艳,果肉甜酸适度并富有香气,果实耐贮运性好,抗病,高产,如“丰香”“红颊”“明宝”等。大棚要施足基肥、作高畦并铺设滴管。大棚中间作5畦,每畦栽2行,大棚两边各作1畦,每畦栽1行,株距为20 cm。10月中旬盖黑地膜,11月初随着温度下降逐步盖上大棚、中棚和小棚薄膜,冬季要多见光。在草莓花果期,棚内温度宜控制在白天22~28 ℃、夜晚6~9 ℃;另外,放蜜蜂进行辅助授粉。在草莓初显蕾和初花期,结合每次浇水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5 kg,在盛花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绿色防控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等病害[2]。在草莓八分熟时,及时进行采收,并按果实大小、形状进行分批采摘和分装。
“晶甜9号”玉米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大棚(加小棚)内采用穴盘育苗或直播,6月中旬开始采收上市;7月上旬辣椒育苗,8月初定植,10月中旬开始采收。秋延后辣椒每667 m2产量为1 500~2 000 kg,每667 m2产值在7 000元左右,再加上“晶甜9号”的产值,合计每667 m2产值在10 000元左右。
“晶甜9号”若于2月下旬进行育苗,育苗应在加温温室或加电热线的大棚内进行,待苗龄为20~25 d时进行移栽;育苗期要注意早晚保温,晴天上午育苗大棚的通风时间宜短不宜长。其他栽培技术要点同1.2。
选择优质、抗病、高产、红果与青果兼收、适宜秋季栽培的辣椒品种进行种植,如“镇研12号”“苏椒15号”等。7月上旬在大棚(加遮阳网)内采用72穴育苗盘进行辣椒育苗,播种前浇足底水,每穴播2~3粒种子。在辣椒幼苗定植前,定植大棚要精细整地,并施足底肥,可每667 m2施腐熟鸡粪肥1 500~2 000 kg、复合肥40 kg。大棚每667 m2栽3 500~4 000株,且移栽后大棚要加盖遮阳网,以利于缓苗。辣椒生长前期大棚应加强通风降温,辣椒生长后期大棚要注意保温,并绿色防控病毒病、蛀果害虫和茶黄螨等。当果实成熟时,根据市场行情随时采收上市(若辣椒留红果则可适当推迟采收时间),以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3]。
“晶甜9号”于3月初至4月初在大棚内采用穴盘育苗,当幼苗达3叶1心时移栽至大田,7月采收结束;8月下旬栽种芦蒿,12月至翌年3月分批上市。芦蒿每667 m2产值在8 000元左右,再加上“晶甜9号”的产值,合计每667 m2产值在11 000元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同1.2。
选用大叶青秆芦蒿品种进行种植。大棚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或45%复合肥40 kg+尿素20 kg作基肥,然后深耕晒垡2~3次,再作畦(畦宽1 m,沟深20 cm)。将留种地块的芦蒿植株齐地面砍下,截去顶梢和基部木质化部分,选中间部分截成20 cm长的小段,然后放在浓度为1%的杀虫双药液中浸泡10 min,以预防地下害虫的发生,按行株距为25 cm×4 cm的标准栽种在畦面上。芦蒿移栽后浇足水,并覆盖遮阳网,以保持土壤湿润。待芦蒿活棵后,要及时除草,并适量追施有机肥。同时,还需科学防控病虫害,例如,菌核病可用速克灵防治,灰霉病可用克霉灵防治,斜纹夜蛾可用阿维菌素防治。待芦蒿茎秆上的侧芽长出15~20 cm时,剪取嫩枝,将嫩枝上的叶片去除后即可上市。收获后田间要适当进行追肥。
西瓜于1月下旬育苗,3月上旬定植,5月上旬开始采收;“晶甜9号”于7月上旬育苗,7月下旬定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上市。西瓜每667 m2产量在1 500 kg左右,每667 m2产值在9 000元左右,再加上“晶甜9号”的产值,合计每667 m2产值在12 000元左右。
选择易座果、耐低温和弱光、适宜密植、早熟、丰产、优质、抗病性强的礼品西瓜品种进行种植,如“小兰”。采用“大棚+小棚+地热线”的方式进行西瓜育苗。西瓜砧木通常采用南京本地的长颈葫芦,并用顶接法进行嫁接。西瓜苗嫁接后大棚密闭3 d,保持棚内温度白天在20~22 ℃、夜晚在15~18 ℃,棚内湿度在90%以上,以后逐渐增加见光时间。在西瓜嫁接苗定植前20 d,定植大棚进行整地并施基肥,基肥集中深施在施肥沟内,每667 m2施腐熟鸭粪3 000 kg、45%硫基复合肥30 kg。西瓜宜采用地膜全覆盖定植,每棚种植2行,每667 m2栽500~550株。西瓜宜采用三蔓整枝方式,选留主蔓上的第二或第三雌花座果(可于上午8—10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每株留1~2个果。西瓜座果后,在果实膨大期追施1次膨瓜肥,可每667 m2施45%硫基复合肥15 kg。大棚栽培西瓜的主要病虫害有茎基腐霉病、蔓枯病、白粉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病毒病和黄守瓜、地老虎、蚜虫、蚂蚁等,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发生应及时用药防治,尤其是西瓜生长早期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和黄守瓜等[4]。大棚栽培西瓜在清明前后授粉的约需40 d成熟,在谷雨前后授粉的约需35 d成熟,在立夏至小满授粉的约需32 d成熟,西瓜成熟后应及时进行采收。采收时,用剪刀将果柄从基部剪断,每个瓜留一截绿色的果柄,以减少因伤口感染而引起腐烂,从而延长西瓜的贮存时间。
“晶甜9号”在大棚(加棚膜和遮阳网)内用128穴的育苗盘进行育苗,穴盘先铺满基质并浇足底水,每穴播1粒种子,播种后覆盖基质,保持基质不干不浇水,且浇水要在早晚进行。待幼苗达3叶期时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前喷施1次杀虫剂,避免带虫下田。大棚每667 m2栽3 500株左右,移栽后立即浇水,以利于缓苗。在“晶甜9号”生长期间要加强对玉米螟和蚜虫的防治。鉴于“晶甜9号”采收时气温较高,果实保质期较短,故果实应在清晨进行采收,且采收后果实需适当喷水,并及时上市。
水果黄瓜于2月中旬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4月下旬开始采收;“晶甜9号”于7月上旬采用穴盘育苗,7月下旬定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水果黄瓜每667 m2产量在3 000 kg左右,每667 m2产值在9 000元左右,再加上“晶甜9号”的产值,合计每667 m2产值在12 000元左右。
选择生长势强、抗病、丰产性好、商品性好、耐运输的水果黄瓜品种进行种植,如“南水6号”。水果黄瓜于2月中旬育苗,待幼苗达3叶1心时(苗龄为25~35 d时)即可进行定植。大棚每667 m2施腐熟细碎有机肥3 000 kg作基肥,然后耕翻深25 cm,再作高出地面20~30 cm的阳畦,畦宽1.8~1.9 m,并铺设地膜,且尽量安装滴灌设施。水果黄瓜幼苗定植的行距为90~l00 cm、株距为35~40 cm,每畦种植2行,也可单行定植,每667 m2栽1 700~2 000株。水果黄瓜幼苗定植后需蹲苗5~7 d,以促进根系生长,以后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水果黄瓜大棚栽培不插架,可用绳吊蔓固定植株。水果黄瓜从第6节开始留瓜,1~5节位结的瓜应尽早疏除,中部每节可留l~2个瓜,分枝可留l个瓜后打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水果黄瓜“南水6号”的连续结果能力强,果实成熟后需及时进行采收,且在开始采瓜后,每隔10~15 d每667 m2穴施活性有机肥100 kg,并及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栽培技术要点同4.3。
丝瓜于1月下旬至2月初采用穴盘育苗,3月中旬定植,7月底采收结束;“晶甜9号”于7月底采用穴盘育苗,8月上旬定植,10月中旬开始采收。丝瓜每667 m2产量在8 000 kg左右,每667 m2产值在16 000元左右,再加上“晶甜9号”的产值,合计每667 m2产值在19 000元左右。
选择早熟、高产、稳产的江苏地方丝瓜品种进行种植,如“江蔬一号”“华山碧玉”。大棚于冬季每667 m2施以草鸭粪为主的有机肥2 000~3 000 kg作底肥,然后深耕冻垡。在丝瓜幼苗定植前10 d,定植大棚每667 m2施45%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大棚内整成4畦(宽沟高畦,畦面宽1 m),并铺设滴灌带,然后覆盖白色地膜压实。在丝瓜幼苗定植前7 d,盖好棚膜,以利于大棚增温保湿。丝瓜幼苗定植的株距为30 cm,大棚每667 m2定植2 200株。待丝瓜蔓长达20 cm时及时用尼龙绳吊蔓,并应用换头整枝技术,即植株只留主蔓去除侧蔓,待主蔓有3~4个幼瓜时换头摘心,留顶端侧芽去除下部侧芽,以顶部侧蔓代替主蔓,待侧蔓上见3~4个幼瓜时进行摘心,再留顶端侧芽去除下部侧芽;及时剪除其他侧芽和卷须;待蔓长达1.8 m时去除下部老叶、病叶;于晴天下午落蔓,保持植株高度在1.5 m[5]。丝瓜大棚栽培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为防止丝瓜连续座瓜后化瓜,宜及时施用植物激素辅助座瓜。丝瓜大棚栽培中需注意科学防治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和白粉虱、瓜蚜、蓟马、根结线虫等[5]。为保证丝瓜果实的质量和产量,要适时采摘并尽快上市。
栽培技术要点同4.3。
超甜玉米“晶甜9号”的6种绿色高效栽培模式,通过合理茬口布局、科学轮作、高效设施利用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有效控制了设施栽培中的土壤连作障碍、土壤盐分含量上升和病虫害发生严重等常见问题的发生,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产品品质,促进了设施栽培的可持续、高效发展,达到了绿色高效栽培的目标。因此,各地可根据栽培方式、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进行应用,从而促进超甜玉米“晶甜9号”的推广应用和鲜食甜玉米产业的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