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线上课程建设问题研究

2021-12-06 16:05孔繁利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知识点民族评价

王 伟,孔繁利

(内蒙古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

自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后,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启了线上课程建设,线上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能够拓展教学时空、扩大优质资源的受益面,在资源共享和趣味教学方面有很强的优势,民族地区高校线上课程起步晚,教学资源不足,如果不能结合地域性特点建设特色的线上课程,在新一轮教学模式改革的浪潮下,民族地区的教学水平会更加落后,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引领民族地区高校吸收线上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线上课程建设的意义

互联网技术逐渐与各个领域相融合并开始应用到教学当中,线上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限制,为教和学提供了新的渠道,因此能在全球范围内盛行,线上课程的快速发展同样给民族地区高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线上课程可以带给民族地区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

民族地区高校受历史、区位、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资源和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导致教学效果欠佳。线上课程具有资源丰富、强化互动、尊重个性、时间灵活、开放共享等优势,能够有利于民族地区师生获得更为优质的学习资源,从而改变落后的状态[1]。一方面,民族地区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较多,在语言、思想观念、文化基础等方面与汉族学生有较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够提供一次性的讲解,不能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面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线上课程可以进行重复性学习,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通过观看不同高校教师的课程,民族地区高校的教师能够丰富自身的授课技巧和案例题材,学生能够感受到名校的学习氛围和教学过程,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互联网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促进信息高效传递,民族地区高校在进行线上课程建设的同时,能够汲取知名高校的经验,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为以后更好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活动提供基础。

(二)线上课程为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与学生搭建了更为便利的交流平台

民族地区高校的教学设备较为落后,教师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仍然是以板书为主,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也仅限于将板书内容用投影仪播放,学生无法突破固有的被动学习模式。以线上课程建设为契机,民族地区高校加快建设线上课程平台,能够获得较多的好处,首先,线上课程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视频,还能为师生提供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进行留言,并对课程接受程度展开评价,老师则通过线上课程数据的反馈,更为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安排后续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在线课程不仅能让学生边学边进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便于学生把重点难点记录下来,课后进行反复学习思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后,教师也可以在线上课程平台上探讨教学方法和技巧,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形成成功的经验模式进而推广。

二、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线上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线上课程实用性不强,课程建设缺少统筹规划

在“互联网+”趋势的影响下,众多高校基于不同的目的展开线上课程建设,双一流名校主要出于服务社会的目的,而大量的普通本科学校则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众所周知,线上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配合教学改革,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为了赶时髦或者完成政策任务,民族地区高校线上课程主要来源是从外部进行购买,这种方法能够较快引进知名高校的课程资源,为民族地区的教学提供支持,但缺点是引进的课程实用性不强,课程缺少统筹规划,学生的参与度低,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此外,由于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基础与名校学生的基础不同,名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名校线上课程讲解十分精炼,会将一些基础性的原理直接跳过,其默认为学生都已经掌握,而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基础较弱,需要老师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展开循循善诱,单一的授课模式会造成学生厌学的现象,直接引用外部资源会造成教学效果打折扣,不利于未来的能力培养和促进就业。

(二)教师团队力量相对薄弱,课程建设分工不

合理

传统的线下教学主要依托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授课方法和讲课风格,每门课程的教学都由同一位教师完成,所以课程的连贯性较好。而线上课程属于新鲜事物,比如,一门课程的建设包括章节设计、PPT制作、脚本的完善、视频剪辑以及后续的网上建设,不仅工作量大,对软件的操作能力要求高,需要多位老师共同协作并进行合理分工,而民族地区高校由于教师团队力量薄弱,一门线上课程的所有环节均由同一位教师完成,由于时间紧且任务量大,线上教学难以融入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只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照本宣科,导致线上课程的建设流于形式,质量难以保证。此外,有些高校将讲授同一门课程的几位教师组织在一起,打造线上课程团队,课程的不同部分均由不同的老师完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展现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减少了工作量,使每位老师能够专注于所属部分的设计。但缺点是有可能存在分工不合理的现象,容易造成课程之间连贯性差,不同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重复,例如,在微观经济学的慕课设计中,供求均衡理论介绍了竞争性市场的相关知识,而在市场理论中同样有这一内容,不同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详尽程度以及是否讲解不能统一把握。

(三)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脱节,课程互动性较差

随着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线上慕课+线下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得到了极大发展,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长期的调查与总结,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现阶段的线上课程都是将提前录好的视频上传到平台上,学生只能观看固定的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都是静态的文本形式,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无法及时与教师沟通,教师在线下教学中对学生线上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关注,而知识点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带着疑惑继续学习不利于对后续内容的掌握,这种线上与线下的脱节,降低了教学质量。[2]此外,线上授课的老师是固定的,而线下答疑的老师经常不是授课的老师,可能导致对问题的表述和解答方式出现偏差,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在人力和财力的约束下,过程复杂的线上课程更新速度极慢,内容往往多年不变,而线下课程更新较快,教师很容易将最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推广,这就会造成线上与线下的脱节。第三,一些高校直接购买名校的教学视频,名校的线上课程与本校的实际学情可能不相匹配,比如,教学内容的难度超过学生的认知,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引发对该门课程的恐慌,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机械的记忆。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学校会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在线下课堂再次讲解相关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违背了混合式课程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线上教学活动缺少足够的吸引力

教师仍然是线上课程的主导,如何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课程中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还需要不断探索,线上课程缺乏足够吸引力是课程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这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在活动设计方面,在线下授课时,老师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导入课程的方式、课上的情景创设、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等环节容易实现,而线上授课要实现上述环节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民族地区高校的任课教师缺乏对线上课程的了解,教学活动单一,线上课程存在着形式化现象。在讲课方面,很多教师把“讲课”变成了“读课”,在对重要知识点讲解时,照着提词器中提前准备的讲稿生硬的朗读,知识点间的衔接和逻辑性较差,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无法体现,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线上课程的视频时长有限,教师主要关注知识点的讲解,较少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当中,教师的教学特色难以展现,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3]在视频设计方面,慕课团队把主要精力放在视频的动画设计和技术效果方面,而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考核投入不足,学生在看完线上课程后,后续的习题和测验同样缺失,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效果不佳[4]。

(五)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对线上课程的管理不到位

线上课程的优点是智能化程度高,对学生的学习时长、在线习题得分、观看次数等数据收集方便,通过对这些关键数据的分析,能够获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学生对哪部分知识点的视频重复观看次数较多,或者对哪些习题的错误率较高,可以在线下的教学中展开集中讲解。但是线上课程也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由于不是面对面的教学,教师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些学生在进行线上课程学习时存在开小差和挂机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并未观看线上课程,导致线上课程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现在主要是以授课教师和学生群体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而学校管理部门和外校同行专家却处于长期缺位状态,其合理意见没有被重视,这会影响线上课程质量的提升[5]。

三、互联网+背景下优化民族地区高校线上课程的对策建议

(一)基于OBE教学模式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由于一些线上课程实用性较差,课程建设缺乏有效规划,导致这些课程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目前,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的课程规划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OBE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教学目标,通过对课程评价方式和体系进行综合设计,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在OBE教学模式下,课程的规划设计要包括课程信息、自学模块、互动活动、评价资源几个部分。在课程信息方面,可以采用流程图和思维导图的形式使课程信息、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的介绍简单明了,此外,课程规划中要降低理论授课的比例,增加实践性的环节,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学生未来能够顺利就业为教学目标,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缩减学校所教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在自学模块方面,主要包括微课的录制、习题的制作和应用案例的选取,该部分是线上课程的核心,需要选择有经验的老师来完成,课程制作不仅要涵盖重点内容,还要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经济学教学中,讲到垄断企业的内容时,可以加入阿里巴巴集团被罚和蚂蚁集团上市受阻等案例,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互动活动方面,教学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当中,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组织活动,教学内容要有效对接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在评价资源方面,评价标准要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产出,对学生的能力素养、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评价结构应该包括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分数评价三部分构成。[6]

(二)打造教师团队,合理确定角色分工

学校要加大对线上课程的支持力度,通过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培训、举办优秀经验分享会、开展青年教师微课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线上课程培训方面,不仅要组织当面交流,还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与培训,使教师能够持续更新教育理念,使培训常态化,为教师团队的构建提供前期准备。线上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对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单凭个人的精力难以完成,需要组成教学团队,团队中包括课程设计人、主讲教师、后期制作人、助教等。各个成员之间要进行合理分工,课程设计人要有组织协调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学研讨活动,使团队中的每位教师都能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主讲教师应该是长期在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对本门课程的内容了然于胸,了解学生的学情,能用简洁的语言讲透知识点,设计好巩固练习题,并在后续的课程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后期制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软件,完成课程的平台建设与后期维护,保证线上课程的良好运行,助教要配合好主讲教师,完成讲稿、PPT以及课程脚本的制作,做好线上答疑工作。团队要能够发挥出每位成员的专长,使成员在课程建设中改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共同打造出更多的线上金课[7]。

(三)促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创新课程互动模式

民族地区高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联动线上与线下教学,围绕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方面,创新课程互动模式,在理论学习方面,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翻转课堂不是简单的在传统线下教学基础上补充线上视频,而是强调教学空间由静态向动态发展,学生通过线上课堂预习,师生在线下课堂展开交流讨论、答疑解惑等互动活动,鉴于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一般且课程较多,每门课程的提前预习时间较长,所以传统的翻转课堂模式难以在民族地区高校实施,而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强调知识的“线上预习”,更强调线下课堂的针对性授课与答疑,在线上学习环节,教师通过短视频使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快速预习,在线下的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疑问进行重点讲解,并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实现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学习环节,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经济学中的保险实物和证券投资学,要积极联系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业务流程和企业的经营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对该门课程的理解。

针对线上课程更新不及时和线上主讲教师和线下答疑教师不一致等问题,学校应该加大对线上课程的资金投入力度,确定一定比例的教学经费专门用于线上课程建设,保证课程能够及时更新,提高线上课程的使用率。此外,还要建立线上课程主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保证学生能够及时联系上该课程的主讲教师,解决课程中的疑问。在引进慕课时要有所选择,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学情,而不是盲目选择名牌高校的课程,主要使用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线上课程,回避理论内容过多的课程。

(四)注重过程性考核,增强线上课程的吸引力

吸收先进慕课的设计理念,线上课程要融入足够多的案例,增强实用性和可学性,学校要对线上课程的主讲教师展开培训,使教师录制课程时能够语言流畅和教态自然,保证线上课程讲授质量。同时,线上课程应该继续增加交流互动、解惑答疑、作业测评等环节,改变传统“以讲为主”的授课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方面:课前,给学生布置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课中,在学习完线上课程的知识点后,要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组内协作研讨,共同提出答案,教师针对小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答疑,最后还要合理安排线上习题和相关测试,以便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创新成绩考核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根据在线课程的学习时长、作业测试等进行打分。第二,小组内成员进行互评,不出力和搭便车的同学得分必然低于积极参与的同学,激励学习兴趣较低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第三,教师根据学生在线下课堂的表现和出勤等情况进行打分,学生最后的得分由以上三部分构成。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引导者、讲授者、评判者”等多个角色转变,启发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和理解。[8]

(五)加强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及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建设

针对学生学习效果差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建立线上课程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和专项督导制度。在质量评价方面,一要结合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评价,包括授课者的内容设计、知识储备、授课是否自然生动等方面的评价,二要兼顾同行教师和学校管理部门的评价,学校要安排相关部门对教师录制的视频进行监督,还要聘请外校的同行教师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合理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为线上课程质量情况提供科学评价。在线上课程管理方面,由于民族地区高校在线课程建设时间较短,教师缺乏线上课程的管理方法,学生存在开小差和逃避学习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持续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校教务部门应该构建线上课程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对课程开展情况、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汇总,并给出评价报告,对于质量较好的“金课”要给予推广和表奖,对于质量不佳的“水课”要进行约谈指导和剖析整改,促进线上课程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知识点民族评价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关于G20 的知识点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