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莉 李芃 岳林 王盈 何浩 蒋静媛 卢艳玲 赵建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
护理学继续教育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1]。为适应护理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护士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此,我国积极开展护理学继续教育。为了从制度上保证其成效,卫生部在1997年颁布了《继续护理学教育暂行规定》[2],其中明确做出了护士连续注册需提供继续教育合格证明的规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面临如2020年初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出现,传统教育的观念和理论被终身教育理论更新。就护理工作而言,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要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实践技能,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学继续教育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下基于实践的护理学继续教育模式,将临床工作中新理论和新问题转变为教学内容并辐射回馈社会,不断更新护理学新理论、新知识及新技术,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笔者对国内外护理继续教育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护理继续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护理学科走向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终身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A.L.Smith提出,后由Basil Alfred Yeaxlee倡导使用,直至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Paul Lengrand才明确“终身教育”的概念意涵。其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发展,包括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3]。终身教育概念的明确和具化,使得终身教育思想观念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无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开始还是执业30年的老医务工作者,都无法一次性获得所有技能[4],Angela Duckworth[5]在《Grit》一书中提到,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终身学习者,需要自我意识,以此发现我们的个人优势和劣势,然后再利用我们的优势,同时在需要改进的领域中努力。而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终身学习者,必须拥有不断改进的个人承诺。终身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可能在学校和正规培训中充分装备自己。研究[6]显示,为了继续保持相关性、成功及有效性,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增强其知识和技能。
王彤华[7]研究认为,终身教育是具有持续(伴随人的终老)、整体( 面向社会公众,将所有拥有教育功能的社会组织联系结合起来)、完全(沟通协调各层面)和全面(全面素质)意义的教育。刘苏君[8]认为,以终身教育为导向,改革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探讨构建“以学生终身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庄毅[9]认为,医疗护理是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人的职业,而且医学的认知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深入,因此,只有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方能真正适应人们的需要。面对2020年初的疫情,严峻的现实,突出的社会问题,许多新技术和新知识亟需人们掌握使用;护理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传统知识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在防疫的同时,对基础病及特殊患者的社区医疗防控服务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广大护理人员应研究构筑并完善护理学科的终身教育体系,将护理学科转变为“终身学习型”及“全方位社会应用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发展终身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10]“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11]“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12]。
2.1社会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人们生活理念及社会外部的变化,对护理的理解更加趋向人性化。李继军等[13]研究指出:目前新理论及新技术层出不穷,护理工作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目标和多元方向变化,传统护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当下发展的需要。21世纪,终身学习已成护理专业的一大特点。尤其疫情的发生,社会对护理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还希望护理人员将关爱与文化等多元素融于护理活动并扩展到社会中。刘颜等[14]认为,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设置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护理继续教育获取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当今护理工作模式从单一的疾病护理逐渐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务的社会需要。2020年的疫情防控,就是社会对护理的需求从单一向全面、综合方向发展的综合体现。
2.2学科建设的需要 护理学科是延伸发展的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专业的性质逐步向专业化发展,护理工作从侧重于医院内临床转向社会及社区,从侧重于疾病的管理转向疾病预防控制,护理知识结构从传统单一转向综合,以适应多元化的人文护理要求以及社会、社区和各类人群的需要。李文华等[15]认为,随着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新事物不断涌现,护理人员应关注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及发展方向,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2.3护理人员自我实现的需求 周敏等[16]研究认为,护理学继续教育内容应满足与现代护理模式结合,并与国际接轨,同时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程思诗等[17]通过调查发现,在职护士对知识需求涉及面比较广泛,其中需求最高的是科研的发展、护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护理沟通与礼仪、临床营养和急危重症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说明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及护理人员的渴求偏重于实用性及实践性,且由于护理人员的年龄、职务、学历以及临床经验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对继续教育的渴望与接受程度也不同。刘云等[18]认为,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向以卫生保健为中心,强调预防与康复;工作范围从医院延伸到社区,从生理护理扩展到心理护理,从原来局限于医院内扩展到社区服务,从服务于病患个体扩展到服务于对社会群体的健康促进,护理人员承担多重角色,既是护理人员又是群体健康直接和间接照顾者、设计管理者。护理人员充当医疗助手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式,护理工作者应持续接受继续教育,努力实现技能的新发展。
3.1国外发达国家的护理学继续教育体系完整 国外护理学继续教育模式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知识更新模式——能力模式——行为表现模式[19],且这些经验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主要表现(1)相关政策的完善支持:美国提高继续教育的认证标准,保证了最需要进行继续教育的人员的有效参与,强调继续教育发展的重点应从过程转向结果[20];英国严格规范了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程序,审查合格方可连续注册[21];加拿大方面明确规定了涉及护理继续教育需求的各方面内容,对提高护理实践能力的教育分别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2)继续教育计划的系统化:国外的继续教育内容适应社会需求,具有丰富及系统化的特点,其系统化的前提是针对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有的放矢的工作和评价。(3)灵活的教育形式和创新的教学策略:国外的护理学继续教育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不断更新继续护理学教育形式,灵活的模式和教学策略具有较佳的社会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护理人员的压力,有利于护理人员接受,并更大程度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医学协会面临着发展满足多样化医师队伍需求教育的挑战。Lawrence Sherman等[22]在日本使用混合方法,进行了在线调查(n=338),并举行了2个面对面的焦点小组(n=24),以更好地了解医生在继续教育时间中的观点。在线调查已发送给整个日本的7 000多名执业医师。受访者反映了各种临床实践的时长,并描述了影响或阻碍参加继续教育的影响因素。他们建议采用持续学习和评估模型,让学习者找出相关的实践差距,发展教师技能,纳入跨专业教育并扩大交付平台。参与者表示将继续致力于终身学习并实现日本2035年医疗保健愿景中提出的目标(即“通过健康引领世界”)。
3.2国内护理学继续教育没有形成规范体系 国内的医师与护士是医疗队伍的重要力量,与当下的医师队伍相比,于秀荣等[23]研究指出,我国护理人员的学历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自己的硕士及博士,但是整体处于低水平。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颁发了《继续护理学教育暂行规定》和《继续护理学教育学历授予试行办法》对护理学继续教育的范围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两部法规标志着我国护理学继续教育工作迈向标准化、规范化及制度化。但安文江等[24]研究指出,该办法对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不强,且护理人员面临着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陈旧的现状,没有持续发展的视野,也没有考虑社会的现实需求及医院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缺乏终身教育理念,阻碍了继续护理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其次,原护理人员护理学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需求是护理人员的学历和职务晋升教育。鉴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特点,继续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对不同的社会受众开展,内容需侧重于实践及社会需求。
4.1继续教育内容规范化、系统化 为加强护理队伍内涵,培养促进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整体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应开启规范系统化的护士继续教育。温菊花等[25]认为,护理继续教育应遵循技能型护理人才成长的规律,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主线,以行动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构建上坚持重基础、强素质和强应用,着重职业岗位与职业素质基础的培养;坚持重实践、强素质及能创新,着重职业能力与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点与技能点通过人文素质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达到衔接。胡洪都等[26]研究发现,以人为本,集中新理论新知识学习、规范操作、熟知法规及培训礼仪,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对每次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改进并提出新方案。在培训中及考核后,采用开放或问卷式对培训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总结经验教训,逐步优化培训模式,从而推动了护理学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
4.2教学方案侧重于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方案从继续教育需求分析、内容制定、教育实施和效果评价4个维度进行方案设计。其中教学内容拟分为7大模块,即国内外最新护理理念与前沿技术、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发展与管理能力、护理科研创新能力、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及护理循证实践能力。吴皎白等[27]研究认为,教学方案分别应该对接受继续教育人员的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与结果层4个层面进行评估。其中专业知识点通过护理基本理论的变化、护理程序的变化、基础护理技术的革新、基本医疗抢救技术更新和健康评估内容发展衔接到生命周期为主线的专科护理技术、急重症护理技术及为社区服务作为继续教育的基本知识点。技能点是通过培训与技能考核,从仿真模拟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从单一实训项目到综合实训项目,呈现职业能力螺旋上升的继续教育规律。
4.3健全培训体系,不断提升知识储备
4.3.1理论培训 首先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安排表,并下发至各科室。组织授课教员对培训课程进行试讲,由专家对授课内容、幻灯质量和演讲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审核。根据我院护理人员多且培训工作量大的特点,除组织面授外,将课程录制成视频,在临床教室进行分时段、分批次的循环播放,以满足不同班次护士的听课时间,让更多的护士受益。
4.3.2操作培训 在广泛征求护士长及护理骨干意见的基础上,护理培训与考核领导小组经过充分讨论,精选了一些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训练项目,如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警管理、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要点、ERAS理念下肿瘤外科的麻醉与镇痛管理、肿瘤患者临床营养风险筛查与护理等。护理部每月指定2名护理培训与考核领导小组的护士长带领10名院级培训教员负责1项操作。护理培训与考核小组的护士长及院级培训教员接到任务后,先由护理部统一规范操作,组织试讲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点评,统一考核标准,并将示教录制成视频。再由其对每个科室的1~2名护理骨干进行示教和培训。然后由各科经过培训的护理骨干负责该科室其他护士的操作考试工作。操作要求准确且规范,重视与患者的交流,避免只顾操作而忽视患者感受的现象。
4.3.3建立管理模块 在院层面建立护理管理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板块。护理部每年举办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学及护理操作短期培训各1次;每季度院级层面组织护理查房或疑难病例讨论1次;每月举办全院继续教育讲座及护士规范化培训讲座1次;科室每季度组织护理查房、业务讲座或疑难病例讨论1次;每月组织小讲课、教学查房和操作培训各1次;(病区)每周安排晨间提问2~3次。注重交流与反馈,课程学习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受训护理人员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信息反馈。为了营造有效的讨论氛围,在固定课程的基础上,每周在网络上固定集中讨论时间。培训后在职人员均可以选择相关培训内容进行反复练习,通过参与网络在线测试,当测试题合格通过后,分数计入最终考核成绩范围。
4.4健全评价体系 黄福秀[28]研究发现,搞好继续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因人而异并有的放矢,即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规定相应级别人员必须通过在职学习等途径获得相应学分,具备相应能力,能够完成相应的组织活动方为合格。新护理人员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规范基本操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有效完成本职岗位任务为目标;对护师的培养以学习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对护理骨干则加强科研、教学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及时进行知识更新,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对参与带教、讲课的老师突出教学评定(不断提高授课内容全面完整性及授课技巧);对超额完成培训工作的护理人员给予学分奖励;对完成护理论文并发表的护理人员在物质和精神上予以激励,并选派进修。将学分制管理纳入量化指标,推动继续教育的开展,使管理者及时了解每个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从而了解护理队伍的整体综合实力,为科学评估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较为准确的科学依据。学分制有助于加强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汤荫荫等[29]认为,学分制与晋升技术职称挂钩,将学分成为晋升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在通过继续教育学分积累达到晋升的条件的同时,又使个人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且两者的结合,更能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的热情。
4.5建立基于实践的护理学继续教育考核管理模式
4.5.1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考核和评分标准 《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30]中指出:“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正规专业学校学习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因此,护理继续教育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来满足护理人员和社会的需要。为保障护理学继续教育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要在高度认知的基础上,制定健全的约束机制,使这项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持续地进行。
4.5.2依据学历及工作资历进行分级培养计划并确定考核目标 顾晓燕[31]强调德、技的全面培训和考核。既完善各项培训教育的考核制度及程序,做到有培训就有考核,有考核就有评价、反馈;又对临床指导老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培训考核目标,考核合格后颁发临床指导教师资格证,以提高临床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能力,建立星级护士分层级培训及定期进阶考评制度。医院每年组织“三基”理论考试及院级操作考试及竞赛;组织带教老师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完成各星级护士阶段考核;每半年组织专科理论考试。
4.6自主学习的养成是实现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环节 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提高护理人员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兴趣及学习时效,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引导护理人员走自主学习之路。首先要明确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第一,明确自主学习的动机,能主动安排将要学习的内容,并能作出合理规划;第二,能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对学习结果和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调控;第三,进行独创性学习,学习后能进行更多的独立思考,善于从不同的维度认识问题,开拓性解决新问题。徐艳芳等[32]认为,护理人员应顺应时代,改变传统教育理念,要从“灌输式”教育转换成发挥自身的自主能动性,强化护理人员自主学习的意识,要善于接受各种形式的学习机会,授课者导学引学,传授方法,注重传授学习方法与路径,引导护理人员分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以护理人员为中心,给予各方面的辅导,增强学习信心,使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终身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新思维及新趋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政府适应习近平总书记迈向社会主义强国目标而制定的长期战略方针,对于各专业学科的发展起到纲领性指导作用。护理学科要服务社会、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不断丰富护理学科理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护理学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构建知识结构合理、业务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护理队伍,向社会与患者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服务。护理队伍要宣扬终身教育的思想,一定要从护理学科生存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高度,认识构建护理终身教育体系的现实性。通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护理学科走向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