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向宇 韦庆波 徐勰 吴云川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泄泻的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及久病脏腑虚弱等。泄泻病因虽然复杂,但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大小肠司泌浊、传导;肝主疏泄,调节脾运;肾主命门之火,能暖脾助运,腐熟水谷。若脾运失职,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则发生泄泻。病理因素与湿邪关系最大,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受湿困,则运化不健。但可夹寒、夹热、夹滞。急性泄泻,经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在短期内痊愈,有少数病人,暴泄不止,损气伤津耗液,可成痉、厥、闭、脱等危证,特别是伴有高热、呕吐、热毒甚者尤然。急性泄泻因失治或误治,可迁延日久,由实转虚,转为慢性泄泻。日久脾病及肾,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腐熟水谷,可成命门火衰之五更泄泻。
泄泻的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因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因肾阳虚衰者,宜温肾健脾。中气下陷者,宜升提。久泄不止者,宜固涩。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若病情处于虚寒热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健身气功干预周期较长,见效缓慢,主要针对脏腑之根本,以调理体质为主,故主要针对慢性腹泻、久泻久痢、体质虚弱的人群。急性泄泻因其发病急骤,病程较短的特点,不在本运动处方的适应范围,故暂不讨论。泄泻患者当首先区分标本缓急,急性泄泻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
1.寒湿内盛
临床表现: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干预原则:散寒化湿。
2.湿热伤中
临床表现: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干预原则:清热利湿。
3.食滞肠胃
临床表现: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致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干预原则:消食导滞。
4.脾胃虚弱
临床表现: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干预原则: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5.肾阳虚衰
临床表现: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干预原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6.肝气乘脾
临床表现: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
干预原则:抑肝扶脾。
处方由健身气功功法动作和推拿法组成。健身气功运动处方针对慢性腹泻的人群,久病症状包括脾胃虚弱、肾阳虚衰、肝气乘脾。通过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加强肠道分清泌浊的能力,来缓解消化能力弱、大便不成形等症状。锻炼时,应先进行自我推拿操作在达到一定的止泻效果之后,再进行相应证型的功法锻炼。此外,泄泻症状消失后,也应当长期坚持健身气功的锻炼。习练者可根据自己时间安排,每日2~3次,早中晚分开练习为宜。每日锻炼时长应不低于30分钟,每周锻炼天数应不少于5天。
(一)健身气功功法动作
1.脾胃虚弱
(1)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说明: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托腹前,掌心朝上;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左臂外旋上穿经前面,随之臂内上举之头上方,肘关节微屈,力达掌跟,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时,右掌微上托,随之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动作略停;目视前方。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与腹前,两掌指尖相对,相距约10厘米,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与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本势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6遍。
本势动作通过两手上托下按,利于脾的升清功能和胃的降濁功能,从而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2)熊运
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心朝内,捧于腹前,身体中正,目视前方。两手呈熊掌,置于腹下,上体前腑,身体顺时针划弧,向右、向上、向左、向下,重复6遍;再逆时针划弧,向左、向上、向右、向下,重复6遍。
动作要点:①熊戏的手形是熊掌,手指弯曲,大拇指压在食指中指的指节上,虎口撑圆。②运动过程中要体会腰腹部的压紧和放松。
(3)呼字诀
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心朝内,捧于腹前,身体中正,目视前方。两膝缓缓伸直;同时,两掌缓缓向肚脐方向合拢,至肚脐前约10厘米;微屈膝下蹲;同时,两掌向外展开至两掌心间距与掌心至肚脐距离相等,两臂成圆形,并口吐“呼”字音,目视前下方;两膝缓缓伸直,同时,两掌缓缓向肚脐方向合拢。重复5遍。本式共吐“呼”字音6遍。
“呼”字音与脾相通,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调节痰湿热生、泻痢肠鸣、吐水等病证。
动作要点:“呼”字吐气法:“呼”音hū,为喉音,发声吐气时,舌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2.肾阳虚衰
(1)调理脾胃须单举
操作同前(略)。
(2)背摩精门
正身端坐或盘坐,上体前俯,两掌后伸,掌心向上,目视下方,两臂经体侧前摆成平举,掌心向下,两掌合于胸前,拧翻,落于腹前,左手在上,两掌继续拧翻,落于腹前,右手在上,做到第9遍时,左手在上,两手贴腹向后摩运至后腰处,转手指向下,两掌贴住后腰,上下连续摩擦,此动一下一上为一遍,共做24遍。
动作要点:①搓手时,闭气,两掌压紧,搓热。②背摩时,五指并拢,掌心含空,上轻下重,速度适中。
(3)温煦脐轮
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心朝内,捧于腹前,身体中正,目视前方。两掌叠于肚脐处,左掌在里,两眼垂睑,意守肚脐五十息;两眼睁开,两掌作顺时针摩腹3周,接着逆时针摩腹3周,目视前下方。
动作要点:①做这一式时,应意想脐轮有温热感,用意要轻。②采用顺腹式呼吸法。③揉按腹部时,劳宫穴要对齐肚脐,柔和缓慢,呼吸自然。
3.肝气乘脾
(1)青龙探爪
动作要点:左青龙探爪势:双脚开步约与肩同宽,两手握固,两臂屈肘内收至腰间,拳轮贴于章门穴,拳心向上;目视前下方。然后右拳变掌,右臂伸直,经下向右侧外展,略低于肩,掌心向上;目随手动。右臂屈肘、屈腕,右掌变“龙爪”,指尖向左,经下颏向身体左侧水平伸出,目随手动;躯干随之向左转约90°;目视右掌指所指方向。“右爪”变掌,随之身体左前屈,掌心向下按至左脚外侧;目视下方。躯干由左前屈转至右前屈,并带动右手经左膝或左脚前划弧至右膝或右脚外侧,手臂外旋,掌心向前,握固;目随手动视下方。上体抬起,直立;右拳随上体抬起收于章门穴,拳心向上;目视前下方。
右青龙探爪势:与左青龙探爪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本势动作一左一右为1遍,共6遍。
动作要点:①伸臂探“爪”,下按划弧,力注肩背,动作自然、协调,一气呵成。②目随“爪”走,意存“爪”心。③年老和体弱者前俯下按或划弧时,可根据自身状况调整幅度。?
(2)攢拳怒目增气力
两脚并步直立;吸气左足橫出,两膝下蹲变马步。双手握固,拳眼向下拳心向内,两拳紧贴胁肋部,意守丹田或命门穴。随呼气,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两眼通过左拳凝视远方,右拳同时后拉,与左拳出击形成一种"争力"。随后,左拳顺势变掌,左臂内旋,转掌心向外;翻手腕,变掌心朝前,随即手臂外旋,手掌划一半圆,变指尖朝下;手指从小指开始依次握固,两拳同时收回原位。
右势与左势同,一左一右为1遍,共6遍。
动作要点:①攒拳时,前臂与肘要贴胁肋部前送和回收。②收拳时吸气;出拳时呼气。③冲拳时意在命门,两眼微带怒气。
(3)“嘘”字诀
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屈膝下蹲,掌心朝内,捧于腹前,身体中正,目视前方。直膝起身,两手上提,掌心向上,小指轻贴腰际,向后收到腰间;目视前下方。两脚不动,身体左转90°;同时,右掌由腰间缓缓向左侧穿出,约与肩同高,并配合口吐“嘘”字音;两目渐渐圆睁,目视右掌伸出方向。右掌沿原路收回腰间;同时身体转回正前方;目视前下方。身体右转90°;同时,左掌由腰间缓缓向右侧穿出,约与肩同高,并口吐“嘘”字音;两目渐渐圆睁,目视左掌伸出方向。左掌沿原路收回腰间,同时,身体转回正前方;目视前下方。
本势一左一右穿掌为1遍。共做6遍,吐“嘘”字音12次。
动作要点:①“嘘”字吐气法:“嘘”字音xū,属牙音。发音吐气时,嘴角后引,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②穿掌时口吐“嘘”字音,收掌时鼻吸气,动作与呼吸应协调一致。③呼气尽,则放松恢复自然吸气,呼气尽可用一个短暂的自然呼吸稍事休息,再进行下一个“嘘”字吐气。
(4)调理脾胃须单举操作同前(略)。
(二)自我推拿法
1.摩腹(逆时针):双掌相叠,置于神阙穴(脐眼),逆时针,从小到大摩脘腹30圈。
2.揉中脘:一手大鱼际或指腹紧贴中脘穴(腹部正中),柔和用力,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持续约2~5分钟。
3.分阴阳:坐或卧位,两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中指相对于剑突下,全掌按紧皮肤,然后,自内向外,沿肋弓想胁肋处分推,并逐渐向小腹移动。共操作10次。
4.揉血海:坐位,双拇指分按于两侧腿部的血海穴上,作旋转按揉1分钟。
5.按三里:双手食、中指相叠。按揉足三里穴(人体强壮穴)50次。
泄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少吃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有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核桃、芝麻、还有蜂蜜等。阳虚型腹泻患者也不能摄入过多的寒凉的水果,如西瓜、梨子等;应当多吃一些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食物。
(一)中药验方
1.寒湿內盛: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霍香、甘草。
2.湿热伤中: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3.食滞肠胃: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4.脾胃虚弱: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5.肾阳虚衰: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6.肝气乘脾: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二)食疗养生方
1.荔枝大枣汤:成熟鲜荔枝肉(连核)150克,大枣75克,白糖20克。将荔枝去皮核,切成小块,另将大枣洗净,先放入锅内,加清水200毫升烧开后,放入荔枝、白糖,待糖溶化烧沸即成。有生津止渴、补脾养血、理气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脾虚泄泻、腹痛等。
2.山楂红糖饮:山楂10克,红糖适量。山楂烤焦,研成细末,与红糖一起用刚烧开的水冲泡。适用于食滞泄泻。
3.车前干姜饮:干姜6克,车前子20克,红糖适量。干姜、车前子一同入锅炒制,一起研末,加入红糖调味,盛入罐中,留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2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寒湿型泄泻。
4.黄芪陈皮粥:黄芪60克,大米200克,陈皮1克,红糖适量。黄芪浓煎,滤去药渣,取汁。在大米中加黄芪汁、红糖共煮粥,粥熟时加入陈皮,拌匀,稍煮即成。每日1次,连服数日。适用于脾虚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