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经》原化篇、慈幼篇征引医论来源考

2021-12-05 19:41梅耀文田永衍
福建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徽宗阴阳小儿

梅耀文,田永衍

(1.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2.河西学院丝绸之路中医药研究中心,甘肃 张掖734000)

《圣济经》又名《宋徽宗圣济经》,成书于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政和八年五月十一日“诏颁之天下学校”[1]177,政和戊戌五月十八日“班(颁)《圣济经》于两学”[1]16。徽宗在位期间将《圣济经》颁于太学生、医学生作为教本,后又令全国内外学校根据《圣济经》内容“课试”命题,学习者众多,影响深远。该书遵循《内经》之义而阐释其要,发明《内经》之妙,论述了阴阳五行、天人相应、孕育胎教、察色诊脉、脏腑经络、病机治法、五运六气、食疗养生、中药方义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可视为北宋时期《黄帝内经》教本和《中医基础理论》学本,对中医经典及理论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但《圣济经》全书原文(不含注)所引医论大多无注明出处,且《圣济经·卷之一》与《圣济经·卷之二》的原化篇、慈幼篇所引医论亦未注明出处,给后人研究《圣济经》医学理论带来诸多不便。原化篇、慈幼篇两篇内容多为孕养胎气、禀赋差异、小儿胎教等知识,与妇儿孕育、生长、保健相关,为宋徽宗《圣济经》论述妇儿孕育及胎教的主要篇章,宋以后诸多医家对此部分内容多有征引,其学术渊源具有整体性,故而合成一篇进行考略,以期考察其学术思想渊源,彰明其在妇儿孕育、生长、保健理论上的发挥,分析《圣济经》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深化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两宋时期医学理论的特点,深入理解两宋时期医学理论衍化的内在理路。

通过对《圣济经》原化篇、慈幼篇医论来源的考证,发现其医论文献主要来源于《易经》《庄子》《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等文献,兹试对其征引文献及理论发挥的情况考述如下。

1 医学文献来源

1.1 源自《黄帝内经》 《圣济经》对《黄帝内经》的文献征引多来自《素问》,极少为《灵枢》内容。同样,《圣济经》原化篇、慈幼篇所引的《内经》医论文献主要是对《素问》的引用,涉及《上古天真论篇》《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离合论篇》《六节藏象论篇》《天元纪大论》《六元正纪大论篇》等6篇,其中有引《内经》原文,亦有只引《内经》大意,其中表达的医理内涵基本与《内经》原文一致,但文词经过徽宗本人的润色加工,显得更加精简。

原化篇言及人之生育求子,当遵循自然之理,徽宗言:“昔人论年老有子者,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1]27,此句引自《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七八之理:“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2]2。

原化篇“和调滋育章第六”,于论治妊娠之病处引上古圣人谓:“重身毒之,有故无殒,衰其大半而止。”[1]43此即引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2]174。由此观之“重身毒之,有故无殒”为疾病前提,尽管“重身”,但“有故无殒”,方可以处以药食,其治病法度为“衰其大半而止”,处以中庸,不能过药,如后文所言“诚能处以中庸,与疾适当,且知半而止之”[1]43,不必拘泥于攻治之法。

慈幼篇“形气变成章第三”直接引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2]11。徽宗作:“水为阴,火为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水火者,阴阳之征兆”[1]51。其论述形精相感、天地水火既济而生化成物,进一步论述婴孩生命所成之理。后文又以“盖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1]54,论述“变蒸”对于婴儿七情的影响。婴儿七情本于五脏,亦本于五行,此句语出《素问·天元纪大论篇》:“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2]128

除去以上所引《内经》原文外,也有非《内经》原文原话引用的。如原化篇首章言“生生化化,品物彰矣”[1]25,《素问·天元纪大论》作:“生生化化,品物咸章”[2]129;其后又有言“有生之初,虽阳予之正,育而充之,必阴为之主”[1]25,《素问·阴阳离合论篇》作:“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2]13。皆论及天地阴阳孕育之道,人资生于父母,而母专于孕育。

1.2 源自《诸病源候论》 《圣济经》原化篇、慈幼篇对《诸病源候论》所引文献多涉及胎化之法、母胎饮食及小儿“变蒸”相关内容,为其论述妇人妊娠胎养、小儿哺乳生长的方法方式作文献支持,其中大多引用是徽宗对《诸病源候论》原有文献的总结,也有对其发挥阐释。

原化篇“凝形殊禀章第二”言及胎化之法中具体操作“操弓矢、籍斧斤”[1]30,此法具体载录自巢氏,《诸病源候论》言:“欲得男者,操弓矢,射雄鸡,乘肥马于田野,观虎豹及走犬[3]”,即为同气相求之说,取弓矢、斧斤等阳类刚物之阳气,以阳召阳,转女为男。

《诸病源候论》载录关于逐月养胎之法[3]787-789:“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其食宜稻秔,其羹宜鱼雁”“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其食宜稻麦,其羹宜牛羊”“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宜食鸷鸟之肉”“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常宜食稻秔,以密腠理”,以及妊娠八、九月成肤革皮毛。《圣济经》原化篇“和调滋育章第六”则对《诸病源候论》此段饮食宜忌进行概括描述,引为:“食秔稻鱼雁于四月,以通水精之成血。食稻麦牛羊于五月,以助火精之成气。食猛鸷于六月,以强金精之成筋。食秔稻于七月,以坚木精之成骨。八月、九月受土石之精,以成肤革皮毛,则形已备矣”[1]42。徽宗在巢氏《诸病源候论》的基础上,对十月养胎之法宜忌概括论述,使语言更加简练。

慈幼篇之“形气变成章第三”在论述小儿“变蒸”理论[1]53时,引述《诸病源候论》多处内容。《圣济经》论述小儿“变蒸”规律为“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且蒸”,这与《诸病源候论》所述涵义同:“其变日数,从初生至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3]856。《圣济经》论述小儿“变蒸”机理为“变者上气,蒸者体热”,明显引自《诸病源候论》所述:“小儿变蒸者,以长血气也。变者上气,蒸者体热”[3]855。《圣济经》论述小儿“变蒸”中小蒸、大蒸规律为“积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五蒸,是之谓小蒸毕。后六十四日一大蒸,积二百五十六日大蒸毕。凡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数足”。《诸病源候论》则论为:“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变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后百二十八日复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毕也”[3]856。再者,《圣济经》论述小儿“变蒸”症状表现有轻重之分“其候有轻重,其时有远近,轻者体热微汗,时有惊候,耳与后阴,所会皆冷。重者壮热而脉乱,或汗或否,此其候也”。《诸病源候论》的描述更为详实:“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髋亦冷,上唇头白泡起,如死鱼目珠子,微汗出,而近者五日而歇,远者八九日乃歇。其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无所苦也”[3]855。可见,《圣济经》论述小儿“变蒸”理论,从其规律、机理、分类以及症状表现方面均引自《诸病源候论》原文。虽然徽宗《圣济经》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基础上总结语言更加简练,但就论述内容详细与否而言,则不及《诸病源候论》原文。

徽宗《圣济经》论述妇人妊娠胎孕命成的过程时,于原化篇之“脏真赋序章第四”道:“壬者其一水一石”,即后文所言“太一真精,兆于水,立于石”[1]36-37。“太一”本为道家“道”之别称,为宇宙万物的本原,生命成化及于妇人,便为妇人妊娠胎孕命成,其间水精始受于四月成血脉,火精于始受五月成其气,金精始受于六月成其筋,木精始受于七月成其骨,土精始受于八月成肤革,石精始受于九月成皮手。巢氏《诸病源候论》述之甚详:“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手,六腑百节,莫不毕备”。此段徽宗《圣济经》所述有关生命生成内容完全结合了道家思想,是徽宗个人对《诸病源候论》原有文献以及道家思想的融汇发挥。

1.3 源自《备急千金要方》 《圣济经》原化篇、慈幼篇多次引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来说明妇人妊娠胎养、小儿襁褓乳养及“变蒸”之后情态异常等问题。源自《备急千金要方》的引用是徽宗对原有文献的概括总结,或是对其原有文献的精简引用。

原化篇“气质生成章第三”关于妇人妊娠胎养禁忌内容[1]33,主要以“调喜怒,寡嗜欲,作劳不妄”为纲领,注意禁忌,方能“气血从之,皆所以保摄妊娠,使诸邪不得干焉”。而《备急千金要方》言:“故妊娠三月……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4]42、“四月之时,儿六腑顺成。当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4]46、“六月之时,儿口目皆成。调五味,食甘美,无大饱”[4]48。孙思邈所述妊娠保摄之法,徽宗以《圣济经》所述“调喜怒,寡嗜欲,作劳不妄”等十字概而言之,此段引用可视为是徽宗对原有文献的概括总结。后文又言饮食禁忌“食兔唇缺,食犬无聋,食杂鱼而疮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云:“妊娠食兔肉、犬肉,令子无音声及缺唇。妊娠食鸡子及干鲤鱼,令子多疮”[4]43。此段引用则是徽宗对《备急千金要方》原有文献的精简引用。

《备急千金要方》言:“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4]144。徽宗于慈幼篇之“乳哺襁褓章第二”引用此段:“是以论乳者,夏不欲热,热则致呕逆。冬不欲寒,寒者致咳痢”。吴褆注也解释了小儿哺乳时呕吐和咳痢的原因:“夏而热乳,是谓重热,重热则偏阳而呕逆。冬而寒乳,是谓重寒,重寒则偏阴而欬痢”[1]49。后文“论襁褓者,衣欲旧帛,绵欲故絮,非惟恶于新燠也,亦资父母之余气以致养焉”[1]50。关于新生儿襁褓,宜用旧故,此句亦存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影子:“生儿宜用其父故衣裹之,生女宜以其母故衣,皆勿用新帛为善”[4]142。

《圣济经》所述小儿“变蒸”理论引述《诸病源候论》多处内容,在言及“变蒸”之后情态异常时,《圣济经》有言:“每经一变,则情态异常”[1]50,此与《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4]138”所述内涵极度趋近。

2 非医学文献来源

2.1 源自儒家、道家 《圣济经》原化篇、慈幼篇不仅讲述孕养胎气、禀赋差异、小儿胎教等相关内容,而且徽宗个人结合儒道两家生命理论,对生命繁衍生育机理进行了总结阐发。

道家认为混沌元气未分之前万物为混元一气,以“泰初”来形容这一状态。“泰初”语出《庄子》[5]420“泰初有无,无有无名”,而在原化篇之“孕元立本章第一”[1]25,徽宗则引其言来说明天地未分、胚胎未成之前的兆态“有泰初,有泰始,混沦一判”。假若混沦既判,则形气立命,徽宗随后即言“既见气矣,故曰:太初。既立形矣,故曰:太始”。其中“太初”“太始”语出《列子·天瑞》[6]:“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其后又引《易》“故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言及天地乾坤资化之大德,万物不离其资化之德,生命孕成亦然。《易》语本作:“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7]2、“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7]10”。至此徽宗引儒道两家生命理论,对胚胎未成之前的状态予以说明。

在原化篇之“凝形殊禀章第二”[1]28,徽宗认为胚胎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男女禀天地之形、阴阳之气,天地阴阳之形气相感流通于人体,男女完成交合,才始成胚胎。这一思想同样出自儒道两家,如“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语出《庄子·则阳》[5]905:“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男女禀天地之形、阴阳之气。“男女媾精,万物化生”,语出《易·系辞下》[7]391:“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男女相媾,完成交合,得以孕育生命。以上徽宗引儒道两家生命理论,对胚胎形成生命予以说明。

徽宗在《圣济经》原化篇也有引儒家其他典籍中只字片语者,在原化篇之“凝形殊禀章第二”论述禀赋强盛时,引《周礼·职方氏》[8]所言:“东南曰扬州……其民二男五女”“荆州……其民一男二女”“雍州……其民三男二女”“冀州……其民五男三女”,并以壤之薄厚为因,致使多女或者多男之说“荆扬薄壤多女,雍冀厚壤而多男”[1]30;紧随其后又引《诗·小雅·斯干》[9]:“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来论述母体怀胎后所梦应男女之兆象,徽宗作“熊、罴为男子之祥,虺、蛇为女子之祥”[1]30。其中所引之言虽然未进行系统相关论述,但也体现了徽宗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总结,最后纳为己用以阐释医理。

2.2 其他文献出处 《圣济经》原化篇、慈幼篇所引非医学类文献除了儒家、道家之外,另有引《列女传》一处、《太上老君内观经》一处,为史学著作与道教著作文献。

徽宗在《圣济经》指出胎教是让孕妇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规范。在视听言动方面:耳不听淫声,让“声音之和”厌足于耳;目不视恶色,让“刚毅之气”感动于目;口不出敖言,亦不食异常之物;动则“防闲忌慎”[1]39。在精神状态方面:顺调心神,舒适情性,无大喜大怒,节制不良嗜欲,给胎儿以良好影响。因而引《列女传》[10]:“太任者,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作为胎教范本为例,徽宗概括而作[1]40:“昔太任之妊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原化篇之“脏真赋序章第四”则引道教经典《太上老君内观经》论述胚胎十月生长自然之序,语作:“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其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长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炁足,万象成也”[11]。而徽宗概括为“一月血凝,二月胚兆,三月阳神为魂,四月阴灵为魄,五月五行分五藏,六月六律定六府,以及七情开窍,八景神具,宫室罗布,气足象成”[1]37-38。徽宗只是概而提出纲领,回首溯源《太上老君内观经》,则能从纲领基础之上更深入理解胚胎十月生长自然之序。

3 小 结

《圣济经》全书原文(不含注)仅2万余字,而通过对《圣济经》原化篇、慈幼篇原文(不含注)医论来源的考证,发现《圣济经》原化篇、慈幼篇的所引医论文献主要来源于《易经》《庄子》《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等文献。然而从《圣济经》所征引医论中亦能揣测出徽宗医学理论衍化理路,其基础理论源于《内经》,并对诸多名家前贤理论进行整合,其间又引入了赵佶本人的理论总结与发挥,故而该书可视为北宋时期《黄帝内经》教本、《中医基础理论》学本有据可言。且于非医学文献处,徽宗结合儒道两家生命理论,对生命繁衍生育机理进行阐发,其中不乏闪光之处,同样能于此处揣测出徽宗《圣济经》理论建构中的哲学来源。以上自以揣漏,但对于深入理解宋徽宗医学理论及两宋医学理论衍化的内在理路,不失为一合理的文献考略。

猜你喜欢
徽宗阴阳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金马传说
小儿难养
徽宗父子的唱和词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北宋官瓷的传承和影响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