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情绪管理的个性化早期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1-12-04 10:30崔妙然蔡立柏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2期
关键词:腰部腰椎间盘个性化

崔妙然,苌 静,蔡立柏,袁 聪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各个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核髓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导致相邻脊神经受刺激与压迫的一种退行性疾病[1]。该疾病可引发下腰痛及下肢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微创技术行下斜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为该病临床首选治疗方式。该手术方式具有对肌肉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2]。临床研究发现,85.6%以上的术后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饮食健康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且难以调节自身不良情绪;约67.3%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炼时机、频率、强度等掌握不足,此类因素对术后康复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除对症治疗外,还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疾病认知,以确保临床疗效。为此,本研究探讨基于自我情绪管理的个性化早期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4月30日我院收治的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符合《临床骨科诊断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存在腰部叩击痛、压痛及合并不同严重程度下肢感觉、肌力减低等临床症状;③患者经临床CT、MRI检查结果提示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④患者首次发病,符合手术指征;⑤患者年龄18~65岁;⑥患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腰部肿瘤、带状疱疹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②合并腰椎滑脱症、骨折及腰椎结核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全身恶性肿瘤者;⑤腰椎不稳者;⑥凝血功能异常者;⑦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者;⑧认知功能、精神障碍者;⑨依从性较差者;⑩术后存在严重并发症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50.32±6.41)岁;椎间盘突出部位:L3~L426例,L4~L539例;病程(10.66±3.14)个月;受教育年限(14.28±5.41)年。观察组男42例、女24例,年龄(51.01±6.52)岁;椎间盘突出部位:L3~L429例,L4~L537例;病程(11.24±3.27)个月;受教育年限(15.32±4.9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手册,手册内容包括疾病再次复发危险因素、避免诱因、合理饮食、适当休息、加强锻炼及定期复查等。鼓励患者在出院后咨询锻炼及疾病康复相关内容,并于患者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时间为5~10 min,督促患者院外锻炼、服药及饮食,解答患者疑问。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情绪管理的个性化早期干预。成立7人干预小组,包括护士长1名、专科护士6名。组员要求熟悉自我情绪管理框架、腰椎间盘突出症个性化早期干预手册内容。干预形式包括院内健康教育、电话随访、门诊复查及建立患者与家属微信群等,具体步骤如下。

1.2.2.1 心理诊断阶段 该阶段需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日常活动姿势。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并对患者病情、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疾病相关知识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在自我情绪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症状感知。耐心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诉说主观不良情绪,鼓励病友间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健康行为。初步向患者渗透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疾病知识、正确卧位方式、日常作息、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方法等,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及日常自我护理内容。告知患者术后避免大幅度弯腰、腰部旋转及过度负重等[3]。

1.2.2.2 领悟阶段 该阶段需帮助患者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持续出现的如下肢部位麻木感、腰部酸胀感、下肢无力感等早期症状原因,不良情绪及行为表现对症状产生的影响。症状可能对自身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所带来的影响,告知其症状的可控制性及可自愈性。鼓励患者改变不正确的疾病感知,如焦虑、抑郁等。同时对患者实施训练指导,以缓解术后肢体麻木、下肢无力等临床症状[4]。其主要训练内容为术后4 h~术后3 d,家属协助患者做30°~60°抬腿运动,双下肢交替进行。术后疼痛减轻可逐渐提高抬腿幅度,20次/组,6 h/组。术后4 d~2周,主要内容为佩戴护具进行贴墙运动,背部靠墙维持时间3 min,3次/组,3组/d。术后2周后可做平板支撑、腰背肌肉五点式运动、游泳、桥式运动、深蹲动作及飞燕动作训练。每天1组,连续训练4周[5]。

1.2.2.3 修通与再教育阶段 该阶段需纠正患者不良心理,改变患者认知层次,进一步帮助患者改变非理性信念及错误认知,使患者主动参与自我情绪管理。指导患者术后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E、高蛋白及高钙类食物。术后早期需进行卧床+下肢抬腿练习,以增加腰部稳定性为主;中期以减少腰部负压练习为主;术后2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以增加腰部肌肉力量及脊柱稳定性为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腰部功能及心理状态。①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对患者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对自身情绪的感知、理解、表达、控制及管理利用5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各维度总分1~5分,量表总分5~2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越强[6]。②腰部功能:采用JAO下腰痛评定量表对患者腰部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主观症状9分、临床症状6分、日常活动受限度14分、膀胱功能-6分,步行能力3分,感觉障碍2分,直腿抬高2分,总分29分,25~29分为优秀、16~24分为良好、10~15分为一般,<10分为极差。③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38个问题,每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总分为152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心理情绪反应强度越低,心理状态越好。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EI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EIS评分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两组JAO下腰痛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JAO下腰痛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干预前后两组MSSN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MSSN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抬腿、下肢活动受限为主的退行性疾病,长期的抬腿可导致患者负性情绪逐渐积压,加上患者对手术效果的不确定,使患者情绪紧张且脆弱,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7]。有研究显示,负性情绪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负性情绪的产生主要与患者术后肢体活动受限、注意力集中于病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常规干预只注重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护理,忽略了负性情绪对教育管理效果的影响,导致干预效果不佳。

基于自我情绪管理的个性化早期干预是以患者情绪管理为理论框架,将患者情绪管理贯穿于整个个性化早期干预中,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参与自我疾病康复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干预效果。与常规教育模式相比,基于自我情绪管理的个性化早期干预可更有效地传授常见问题解决技巧,通过心理诊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自我情绪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减少影响健康行为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认知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3、6个月后两组EI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周玲娟[8]研究中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实施基于自我情绪管理的个性化早期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

基于自我情绪管理的个性化早期干预注重对术后患者实施训练指导,鼓励患者从被动训练到主导训练,通过不同时间点、不同训练频率及训练强度逐步恢复术后患者的运动灵活性。术后早期抬腿训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平板支撑与腰背肌肉五点式训练可促进手术区域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恢复腰背部的柔韧性,从而促进术后患者腰部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3、6个月后两组JAO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苏豫囡等[9]研究中个性化护理早期干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功能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基于自我情绪管理的个性化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术后患者的腰部功能。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实施基于自我情绪管理的个性化早期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腰部功能的早期恢复。

猜你喜欢
腰部腰椎间盘个性化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