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 王华斌
学校德育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立大德,树公德,修私德”,更好地帮助其树立“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的崇高理想。学校德育作用于学生的生存、发展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影响深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情怀,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师要成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只有建立精干的德育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汇聚德育的力量和智慧。做好学校德育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优化顶层设计,不断打造“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优秀德育教师队伍,从而奠定学校德育高质量发展的厚实根基。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教育力量。学校教育力量的有效发挥,既需要教师个体的充分能动与积极作用,也离不开群体科学的组织。从教师群体的运作机制出发,站在制度层面来引领和规划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激励教师自主参与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来,这正是当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校的教育目的与教师情怀能够一致,大家有着共同的教育愿景,这才是对教师和教师群体最好的激励。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之间要有“共同事务”,这个共同的事务就是立德树人。传统的德育教师队伍架构,通常更多是采取层级式的方式,由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德育专员(政教员)、德育教师(科任教师、班主任)等构成学校专职兼职德育序列。这种层级式的方式,有利于管理与控制,执行效率较高,信息上传下达指向清晰,责任分工明确。但却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共同愿景被消解,共同事务被割裂的困境。
新时代学校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还可在层级构建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学校德育共同体建设,推进学校德育的扁平式管理与网格化管理,探索项目团队负责制,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班主任为骨干,鼓励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相应的德育项目中,进而不断调整和优化德育组织的体系框架,构建系统的学校德育体系,既有效发挥教师个体的实践智慧和工作积极性,又充分营造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有效避免德育中的单打独斗、孤立无援、德育与教学“两张皮”等现象,这样学校的德育力量才更为集中,学校立德树人的良好教育氛围就会日益浓厚。
校长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设计者、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不断提升素养,加强对德育规律的研究、理解和运用,实现对学校德育的战略领导、全面领导、科学领导。学校德育的更和谐、更精致、更完善,还离不开分管副校长的主动作为和无私付出,离不开学校德育处等职能部门作用的充分发挥。学校重视德育,不能停留在会议上和口头上,要为德育配齐配好“精兵强将”。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配备好德育主任甚为重要。德育主任要作风正派、富有奉献精神,为人谦和、善于沟通、教学教研能力出众并年富力强。同时,可由德育处主任提名,配上2~3名兼职德育专员,迅速构建配备起德育处的“精兵强将”。
要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综合个人意愿和学科背景,选出那些热爱学生、热爱教学、能力出众、精力充沛的教师,来担任学校德育课程科任教师。由这样的一支队伍直接担负起课堂德育,德育课堂主阵地就能够从根本上脱离“不切实际、枯燥无味、成效低下”,进而进入新的天地,“言而有信、言而有据、言而有实”,课堂教学中教育影响前后一致、德育要求准确规范、德育故事真实感人等将成为课堂德育常态,为课堂德育取得显著成效提供有力保障。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骨干力量,“分层培训、分类激励、共生模式、机制保障”等实践做法对于新时期班主任队伍建设很有参考价值。除了在各学科结合学科学习内容适当进行德育渗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序列适当增添德育因素等之外,还要充分信任和依靠班主任,开展好班级德育活动,建设好班级这一学生成长的前沿阵地,加强德育主任与班主任的交流,加强德育教师与班主任的教育协同。学校在进行德育顶层设计时,尤其在制订学校德育计划前,可通过召开班主任会等形式与班主任们开展座谈、充分交流,摸清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共思对策。这样德育计划才更能切合班级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队伍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教师通常既有求生存的需要,也有求发展的需求。新时代“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学校对德育队伍的教师除了予以身心健康方面的细致呵护和关爱之外,还需加强发展引领,不断锤炼其专业品质,提升其专业素养,增长其专业才干。
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充分利用好科组教研、专题会议、全校教师大会、校园开放日等各种机会,积极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强调德育的重要价值,宣介校园中涌现出的先进工作者的经验和做法,积极“营造包容冲突的合作氛围,追求涵盖个人愿景的共同愿景”,这对全校师生“立德树人”共识的凝聚和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深化,以及德育使命感、荣誉感、成就感的增强,具有显著的作用。
另外,要通过集体商议方式,积极建立和优化学校德育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管理,消解德育中的矛盾和分歧,有赖于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与制度保障。应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明晰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优化评价标准,实现德育开展在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全方位保障。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注意强调对创新、合作的鼓励和引导,在压实责任、强化落实的同时,以正面评价、激励表彰为主。
学校还可积极参与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的行动中,立足小学德育要更多地运用以情感人特点,开展专家进校园指导、校本教研,以及校际工作交流、名师主题沙龙等活动,鼓励德育教师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将教学教研有机结合,增强问题意识,改进教学,完善方案,积极参加教研课题申报,参加优秀课例、案例评比以及教学比武等,助力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为其发展创建、搭建交流、发展平台,使每一位德育教师都成长为有高尚师德、广博学识视野和精深专业素养的“T型”优秀人才,最终成为具有良好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自觉的研究型教师。
总之,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要尊重和关心德育教师,重视德育教师发展,切实做好德育队伍建设,学校的德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变革、实践活动开展才会不断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