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刚,赵永军,杨崇格
鼓膜为椭圆形或圆形的半透明薄膜,由外向内依次为上皮层、纤维组织层和黏膜层[1]。鼓膜穿孔大多是由于外伤或感染引起,出现程度不同的听力下降,会增加中耳感染的机会。目前,鼓膜修补术是临床治疗鼓膜穿孔最常用的方法[2],通过清除病变,提高听力及封闭中耳腔防止鼓膜穿孔所致的感染[3]。飞行人员发生鼓膜穿孔,治疗3个月以上仍不愈合,也应当考虑进行鼓膜修补,但因他们经常处于特殊工作环境(高空、低氧、加速度大、噪声大、振动强、气压变化大等),故对鼓膜修补的适应证及术后放飞有更严格的要求。我院于2012年10月收治1例飞行员鼓膜修补后再穿孔疗养患者,并进行8年随访。
患者,男,33岁,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达1200 h。于2012年10月在我中心健康疗养。主诉2012-05-23因“左耳鼓膜穿孔”入院。左耳鼓膜紧张部中央性小穿孔,外耳及中耳未见分泌物及血痂,鼓室黏膜干燥。双耳听力正常。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示左耳“B”型,右耳“A”型。颞骨CT乳突、鼓窦、鼓室未见明显异常,听骨链周围无软组织影。于5月28日在体系医院行全麻左耳鼓膜修补术。因部队有紧急任务,术后2 d出院,出院后继续在卫生队输液抗炎治疗,术后4 d因执行飞行任务无法继续输液抗炎治疗,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375 mg,3次/d,共7 d。出院7 d后拆除缝线,2周后抽出碘仿纱条,均由随队航医完成。因飞行任务紧张,且耳部无疼痛、流血、流脓性分泌物等不适,该飞行员此后未到医院复诊。疗养入院耳鼻喉体检发现,左耳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鼓室干燥,乳突无压痛,无面部活动障碍,无眩晕等不适。电测听检查:500 Hz、1000 Hz、2000 Hz、3000 Hz,听力平均损失左耳16 dB、右耳12 dB。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示:左耳“B”型,右耳“A”型。专科诊断为鼓膜穿孔(左)。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规定,给予专科飞行合格、限原机种飞行的结论。建议归队后严禁游泳、保持双耳干燥、清洁,定期检查听力。2013年随访,左耳无疼痛、流脓等不适,听力正常,电测听检查在500 Hz、1000 Hz、2000 Hz、3000 Hz,听力平均损失左耳18 dB、右耳15 dB。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左耳“B”型,右耳“A”型。耳鼻喉专科诊断为鼓膜穿孔(左),飞行合格、限原机种飞行。2014年随访,左耳保持干耳,听力正常。年度疗养电测听检查在上述4个频率,听力平均损失左耳20 dB、右耳14 dB。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左耳“B”型,右耳“A”型。耳鼻喉专科诊断和结论与2013年度相同。随访至今8年,未再行鼓膜修补,年度耳鼻喉体检听力检查均正常,结论均为飞行合格。可正常参加飞行训练,能够适应空中飞行生活,严格遵循医嘱,保持健康良好的习惯,无耳痛、流脓等不适症状。
随着耳内镜的广泛应用及手术方法的改进,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成功率达93%以上[4],文献[5-7]报道,甚至有更高的愈合率。临床行鼓膜修补术后10~14 d移植物变为红色,表示手术成功,之后移植物逐渐变薄,成为半透明的正常鼓膜[4]。术后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耳鸣、耳痛,头痛、眩晕、面瘫等症状,术区有无出血、肿胀、流脓、疼痛等。鼓膜修补后再穿孔,可再次行修补术,但再次手术前应针对穿孔具体情况选择创伤小,成功把握大的方法,否则可能发生再次穿孔[8]。飞行人员职业比较特殊,明确航空性中耳炎者因不能适应气压变化,通常不主张行再次鼓膜修补术[9]。本例患者修补失败原因,可能与其术后仅4 d就参加飞行,飞行中随着外界气压下降或上升,鼓膜也会向外膨隆或向内凹陷,移植物无法固定在鼓膜上,移植物易脱落坏死有关。所以笔者建议,对从事飞行工作的特殊人群,鼓膜修补术后,应随访1~3个月,并行低压舱检查,无耳痛、耳胀等症状,鼓膜功能正常后,才能执行飞行任务。
通过对本例鼓膜穿孔患者随访8年,未发生继发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听力始终正常。笔者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1)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服用有耳毒性药物;(2)尽量不擤鼻子,将痰液回吸后从口中吐出;(3)禁止游泳,洗澡时用耳塞塞住患耳,如患耳进水及时用棉签将水沾干,并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4)减少在嘈杂的场所逗留,不戴耳塞听歌、看视频等。虽然,本例患者左耳鼓膜穿孔后,飞行时气压变化对左耳没有影响,且鼓室干燥,听力正常,但部队执行任务时还应对特殊人群的工作计划进行合理安排,不宜改飞更高性能的机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