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洁
在读前环节,教师应围绕语篇话题进行活动设计,力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紧扣语篇话题,引导自主提问。自主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式。在揭示语篇话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语篇主题从多个维度进行提问,这样能够有效发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逻辑性。
借助语篇插图,预测文本信息。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不增加语言难度的前提下,丰富和拓展语篇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激活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译林版《英语》六下Unit 6An interesting country(Story time)的话题是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文中介绍了获取澳大利亚信息的各种途径以及澳大利亚的动物、城市、运动等。教师呈现教材插图(插图系教材中该单元的第一张图),引导学生读图并预测图中人物谈论的是哪个国家,又是如何知道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预测文本内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预测能力,并形成学习期待。
读中环节是学生语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阶段。
抓住提问时机,发展思维的深刻性。追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找寻支持观点的依据,这会促使学生进行再思考、再理解。以译林版《英语》六下Unit 4Road Safety中的Story time 板块为例,文本呈现了若干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其中,文本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当附近没有斑马线时,该如何安全地过马路。教师就此提问,学生通过阅读后很快找到答案:“We can wait on the pavement./ Look out for cars and bikes./Look left first,then right and then left again./Cross the road with other people.”。教师抓住机会,追问学生:“Why should we look left first,then right and then left again?”。沉默了片刻之后,有学生回答:“Because people driv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ad in China.”。随后,教师利用动态图向学生进行直观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适时追问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隐藏在表层信息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利于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抓住语篇留白,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并以此作为教学的生长点、学习的扩充点,引导学生根据相关信息,合理猜测,大胆构思,积极创造,充实文本,从而发展思维品质。译林版《英语》六下Unit 5A party(Story time)讲述的是Mike和同学们打算在周日举办儿童节派对的事,但语篇对派对上的活动没有具体描述,只是简单呈现了一句“Let’s have some fun first.”。教师抓住了这个留白点,引导学生根据派对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人物的爱好,对派对上的活动展开想象与讨论。学生发言如下:“Maybe they are going to eat some fruit and nice food./Maybe they are going to play with the toys./Maybe Yang Ling is going to play the piano. Because she likes playing the piano.”。在该活动中,既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审视文本观点,培养思辨能力。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多挖掘语篇内涵,用有一定相关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在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实现思维的发展。以译林版《英语》六下Unit 7Protect the Earth中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教师在学生熟读且能复述语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is passage?”,学生一时间没有反应,见学生没有思考的方向,教师抛出了自己的疑问,尝试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
T:From the last part,we know too much plastic is bad for the Earth. Right? So what should we use?
S1:We should use paper bags and glass bottles.
T:Can we reuse paper bags and cups?
S2:No,we can’t.
T:So if we use paper bags and cups. We need more paper. Where does paper come from?
S3:Paper comes from wood. To protect the Earth,we mustn’t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T:Now,do you have any ideas?
S4:We shouldn’t use too many paper bags and cups. It’s not a good idea.
S5:We can use glass bottles.
S6:We can use cloth bags. Because we can reuse them.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语篇提出的某个观点进行质疑、分析、辩论,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分析能力、质疑能力、思辨能力均能得到发展。
文本链接生活,培养创新思维。教学时,教师应深挖语篇内涵,找到语篇内涵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同时设计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Story time)主要介绍了Nancy、Mike、Liu Tao 和Su Hai 的动物朋友。在读后环节,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流浪动物的视频,呼吁学生爱护动物,倡导大家用领养代替买卖,给流浪动物一个家。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为无家可归的小动物设计一张海报,帮助小动物找到新的主人。此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学生有话想说,教师呈现的语言支架,又使得学生有话能说,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能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