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开展数学绘本阅读的时机

2021-12-04 20:05:17赵庆燕
江苏教育 2021年43期
关键词:绘本创设数字

赵庆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具有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等特点的数学绘本能弥补数学教材的不足。将相关数学绘本与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整合,引领学生阅读思考、探究交流,可以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而又不失思维含量。不同的数学绘本在内容编排和阅读难度方面差别很大,教师要注意把握开展数学绘本阅读的时机。

1.课前自主阅读,课中深入阅读。

如数学绘本《数是怎么来的?》,它文字比较多,但整本书的脉络清晰明了,学生课前独立阅读,能读懂其基本内容——数产生的缘由、意义和五个阶段。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创设“有两头牛,如果你是原始人,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数量?”的情境,渗透对应的思想;创设“有两头牛和三只鸡,如果你是原始人,有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们的数量?”的情境,渗透符号化思想;创设“有22 头牛和23 只鸡,如果你是原始人,你还会想到怎样的方法记住它们的数量呢?”的情境,渗透建模的思想。

2.教师对绘本二度创作后,在课中阅读。

有些绘本与教材中的知识点契合度极高,或者跟教材内容编排十分接近,教师用绘本中的情境替换教材中的情境进行教学,可极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苏教版五下“和的奇偶性”这一内容在数学绘本《奇数和偶数》中也有涉及,而且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学习难度也不大,教师在进行简单的二度创作后,可以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阅读绘本开展学习。课堂上还可以开展“我更喜欢奇数(偶数)”的辩论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教师指导后,课中或课后阅读。

有些绘本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但极具数学教学价值,虽然学生没有直接的学习经验积累,但这样的绘本可以作为对教材的补充,跨越学科的限制,承载更多的教育意义。这样的绘本可以先让教师进行指导,然后在课中或课后安排学生阅读。如数学绘本《古罗马人的数字》的开头和结尾安排了一个相互呼应的故事情节:算一算这座宫殿建于哪一年。学生要解开这个谜底还是很难的,笔者在五、六年级各两个班中,让学生独立阅读绘本之后解答这个问题,四个班的正确率都在10%左右。于是,课堂上,教师从古埃及的数字引入,引导学生发现用古埃及数字表示较大数字时很复杂,而古罗马人通过创造新数字、制定新规则这两种方法,使得较大数的表示变得简单起来。课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古埃及数字在表示1~9 时用了1 个数字,古罗马人用了3 个数字,而阿拉伯数字包括0 在内用了10 个数字,看起来更复杂了,但它在表示大数时发生了逆转,变得更简单了,这是因为阿拉伯数字制定了新的规则,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一样,它采用的是位值制记数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苏教版四上《大数的认识》的知识点无缝对接。实际上,在用现有数字解决问题太复杂或者根本无法解决时,人们就会通过创造新数字、制定新规则来解决问题,如正整数能让加法和乘法通行无阻,为了让减法也通行无阻,人们就创造了负数和0;为了让除法也通行无阻,人们又创造了分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绘本阅读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颗数学思想方法的种子,为他们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绘本创设数字
绘本
绘本
绘本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