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1-12-04 13:07:20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付年龙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达读思达学科

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 付年龙

“读思达”,即阅读、思考和表达,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借助这种模式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历史过程中,形成符合自身成长发展以及符合社会进步发展的自主参与学习的综合能力。在历史教师看来,历史教育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沉淀,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历史学科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相当丰富,同时也是真实展现国家发展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一、明确历史核心素养阶段性要求

在提升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知识素养的视角下开展历史教学,第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能够让高中学生明确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知识素养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要求,这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学生个人历史素养,走在历史教学的前沿,这期间教师更是发挥着极大的引导作用。高中课程对初中课程有一个更深度的升华,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了延伸,还要以课本中的知识为跳板进行深入的探讨。

例如,在人民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它的历史专题第四部分内容依然是“王安石变法”。对于这一专题,在初中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学习了,但是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认识却很少,变法的经过和影响描述不够详细,更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与思考。进入高中后,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的知识讲得更透彻一些,从而引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让学生愿意阅读,乐于思考,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所以教师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内容,树立历史核心素养,更好地推动教学内容的展开,由此更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二、在“读思达”培育方式下,开展核心素养教育

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课本知识,这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对于课本知识教师不能只是在课堂上讲得生动有趣,更要结合“读思达”的教学模式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能力。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讲,他们平时的学习时间忙碌,除了做题和思考以外,其他时间对历史学科也是极少深入思考,除了课堂上的表达以外,很少听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所以教师的引导工作非常重要。

例如,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专题二的内容是“东西方的先哲”,教师可以将东西方所发生的史实进行梳理。教师首先可以精心整理相关史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加以回答,最后及时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知识。

精准设置历史课堂的教学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课堂思考,还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使得课堂知识不再枯燥无味。再加上结合“读思达”的综合培育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阅读教材、相关文字或图片等史料的能力,并结合所设置的问题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方面落实好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努力构建一个自主和谐、减负高效的课堂,不断提升历史教学的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精准设置历史课堂的教学提问

在课堂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最好的交流方式之一,尤其是高中阶段更是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历史不仅仅需要自己的思考,还需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从而让学生了解更深度的历史渊源。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时间,设置历史课堂的教学提问,从而使得课堂更有价值。历史学科需要课上课下的练习,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效总结。

例如,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对于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将本专题的相关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梳理,教师再整合教材和课外的相关文本史料让学生阅读,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深度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如“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征”一问,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本专题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当然,教师也要善于启发学生、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利用“读思达”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记忆力,从而具有良好的逻辑能力。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精准设问和合理提问,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历史课堂上的科学思考,还能大大增强历史课堂的教学趣味性。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并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改变。

四、明确核心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教学最终目标的具体确立,第一个部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对于教师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第一步的要求就是积极求真。历史事实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记载,它记载的是以前所发生的真实的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积极求真的历史教学态度,充分明确了解学生过去如何搜集历史资料,并对所搜集的史料进行识别,区分是一手还是二手史料,再根据求真问题的需要予以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培养和锻炼学生历史学科的相关能力。

例如,对于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的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搜集、整理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对比前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通过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可以提供真实有效的案例。教师也可以以“读思达”课改教育教学为基础,以课题专项研讨为载体,探索建立历史学科“读思达”教学法的基础结构或基本方式,从而更加明确核心目标,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校历史学科特点进行创新探索,有效推动提升学校历史学科教学综合效益,提高广大学生历史核心价值素养的创新能力,有效推动学校教师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定位,使“读思达”培养教育方式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情识交融,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在情识交融中,需要学生根据课本重新整合已有知识,实现情感的多重体验与感悟,从而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并从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这一行为需要教师运用“读思达”的培育要点进行相应的规范,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最终实现情感体验。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因为书本中的事件产生自己的情绪,出现认知上的偏差,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人生观、世界观看作一个统一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非常重要,放到高考历史层面来说,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家国情怀、劳动教育和美育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在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中,专题七的内容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本专题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的培养。近代以来,有很多的爱国人士如钱学森等,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选择了回国,并为国内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使是现在也依旧有许多的爱国人士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舞台上。这需要学生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他们这样做的意义,深刻领悟和体会这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自身的家国情怀。从这一层面来讲,确立了学生的内部感情态度,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入深一度的层面,明确真善美的标准。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加强学生历史文化意识

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需要学生听教师说,更多的则是通过事实案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这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从而多样化、有效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认识历史。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研究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索、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相关规律。中学历史教师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开始便紧紧围绕对中学生自身历史文化素养的重点培养,在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国史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的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励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学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历史问题、阅读理解、思考思维、表达等各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育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文化内涵,并激发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以达成新高考中养成关键能力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要求。

猜你喜欢
思达读思达学科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考试周刊(2019年99期)2019-02-03 09:33:47
“超学科”来啦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