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

2021-12-04 03:44严英强栗明月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村务学院专业

严英强,郝 乐,栗明月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22)

一、引言

着眼为北京农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村基层组织管理队伍,2018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设了农村经营管理(村务管理专业)学历教育。根据2019年1月24日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 4号)[1]、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高职扩招政策[2],村务管理专业学生总数从2018年74人增长到2019年800人、2020年1 384人,其在校生比例不断增大。村务管理专业学生具有与普通高职学生不同的鲜明特点,做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高素质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加强学院全面建设,服务北京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现状

(一)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与高职学生相比,村务管理专业学生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

1.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

村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约占8%、“两委”成员约占22%、村党建助理、村财务专管员或在乡镇等部门任职人数约占40%,党员人数约占45%。他们常年在村镇工作,部分工作时间长达20年以上,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引导,参加各种会议和学习培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各届全会精神,熟悉党和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度、指导思想,政治上得到一定的历练,思想上得到一定的熏陶,作风上得到一定的锤炼,在耳濡目染中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绝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较强,能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好自己的言行,把控好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工作,由于大多数学生经受过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备的处事方式,在关键时刻和大是大非问题的处理上,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信念坚定、政治可靠。

2.经验丰富、应急能力强

大部分学生工作时间较长,进入社会较早,他们阅历丰富,长期与村民、社会各行业人员相处,熟悉乡村民风,了解村民疾苦,清楚社会规则和处理原则,处理突发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丰富,性格沉着稳健,遇到问题能够冷静思考。在长期的工作生活磨砺下、创业的辛苦打拼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应急应变能力很强。

3.维权意识和荣誉感强

由于村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成年人,对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内容接触比较多,特别是北京市开通了12345热线,大家日常在村镇处理村务时,接收12345反馈问题都比较多,每一件事都要依法依规办理,而且要让老百姓满意,因此,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他们在日趋激烈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打拼,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信任、群众的信赖,因此,他们大都自尊心、荣誉感强,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强。

4.观念比较陈旧、理念相对落后

经过社会的历练、工作的考验、生活的磨炼,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都已经形成,他们性格成熟,经验丰富,但观念相对陈旧,理念比较落后。部分同学忙于应酬、忙于事务性工作,学习少、读书少、思考少。部分学生只求自己管的工作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上级下达任务,只要求完成,不求创新,遇到问题,只要暂时平息,不求妥善解决。如此,容易造成矛盾累积、问题叠加,不利于村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乡村的和谐发展。

5.成分比较复杂、学习态度不端正

村务管理专业学生工作背景较为复杂,有乡镇工作人员、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村“两委”成员、普通村子工作人员,还有私人企业老板、私企打工者、自谋职业者。他们离开学校多年,重新返回学校学习,会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新鲜又厌倦、既想学又不愿学的复杂矛盾心理。加之在校时间短(每学期4周,每周4天),他们不能及时转变观念,摆正作为学生的位置。部分学生混文凭思想较重,以平时工作杂、任务重、困难多为由,不到校上课,缺课较多。

6.综合素质不高

村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本科人数约占13%,大专人数约占28%,中专、高中人数约占59%;年龄在35岁以上的约占52%。59%以上学生未接受过高等教育,部分“70后”“80后”,忧患意识、学习意识不强,因循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信息化素养低,运用现代通信技术搜集、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调查研究能力偏弱,问题认识不够深刻,研究不够透彻,办理公文、写作总结能力不强。视野不够开阔,处理村务工作就事论事,方法不够灵活、态度生硬。

(二)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现状

一是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学院针对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大规模招生时间相对较短,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还在摸索完善。目前,未针对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特点制定专门的教育管理制度,只是套用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二是教育管理队伍能力素质不高,未形成合力。学生的教育管理主体是辅导员、班主任、授课老师、宿管员。辅导员大多年纪轻,教育管理经验不够丰富;班主任自身工作教学任务重,与学生接触时间少;授课老师课堂学习管理不够严格,重教书轻育人;宿管员文化层次不高,处理问题简单,容易激化矛盾。此外,辅导员、班主任、宿管员之间日常交流不够,未形成内部合力。三是内外联动、联合培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院以外的第二教育管理主体还不够明确。存在招生把关不够严格,有被动报名不想报考入学的情况。“双班主任”管理机制还未建立,学生的选拔、学习监督、毕业前能力认定、毕业后培养任用制度不够明确,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三、抓好村务管理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村务管理专业学生已经成年,90%以上已经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他们正处于事业的快速发展期,个人全面成长成熟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做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乡村发展、学院建设、个人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乡村振兴长远发展的需要

学生报考村务管理专业,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到农村社区工作,都有在基层一线长期工作的意愿。而现在的村“两委”人员普遍年龄较大,观念陈旧。乡村振兴建设需要三方面的人才[3]。一是农村社区管理和村庄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当前,乡镇中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很少,能够协助建立社区议事协商会,带动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引导的管理和服务人才严重缺乏。二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综合协调型人才。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社区美化绿化、垃圾堆放清理、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区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专业人才负责。三是在农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中能够使用多种教育与组织方法的党建人才。这些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工作能力,成长为农村社区发展的后备人才,将对农村社区的发展谋划,综合治理,建设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二)学院系统全面建设的需要

1996年,受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委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前身之一的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成功举办了全国首批农经专业村级干部大专班,但规模相对较小、人数较少,占学院学生比例更小。2018年,村务管理专业开始招生,从2018年74人扩大到2019年726人、2020年584人,占学院全部学生比例大幅提高。他们的管理教育质量好坏、层次高低,对于学院的办学方向、治学要求、人才培养质量、整体学风校风、学科专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村务管理专业学生这个群体,教育管理的要求和质量,直接决定培养的学生质量和能力素质水平,决定这个专业的未来发展。而对于其他的高职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风、作风、日常表现,将对他们的思想、作风、学习、成长产生巨大影响,对北京乡村的稳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学生个人学习成才的需要

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约70%以上都在村镇一线工作,约30%在企业工作或自谋职业,离开学校多年,他们报考这个专业,回到课堂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一是提升学历、获得文凭,为日后寻找工作、个人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村镇一线工作岗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思想的进步,民主意识的增强,个人需求的增多,需要未来的村务工作人员具备全面的素质、较强的能力。三是交流经验,开阔思路、拓展视野。村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区、不同的镇、村,到校学习时,可以由授课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或个人私下交流心得和工作经验,共同研究探讨解决方法。同时,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相互请教,提高工作效率。

四、做好村务管理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

针对村务管理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以及学生“优点”突出、“缺点”明显的情况,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把好“三个关口”,搞好“五个结合”,增强教育管理效益。

(一)学院内部与外部管理结合

要理顺机制,加强学生校内、校外的管理,使学生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选拔上[4],要搞好人员审查,严把考试、面试环节关口,提高生源质量。在学生的培养上,明确学院以外学生的第二教育管理主体,与学院共同组织学生的教育管理、教学与实践,尽快建立“双班主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作用,加强学生管理。学院要加大辅导员、班主任、授课老师、宿管员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双班主任、辅导员与班主任、辅导员与宿管员要加强交流,综合学生的校内、校外表现,以及家庭、工作情况,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方法,把好教书育人关。尽快研究制定村务管理专业学生岗位任职、政策倾斜、经费补贴、惩戒措施等培养任用制度,把好考察使用关,形成上下协同、内外联动、齐抓共管、高效顺畅的良好态势,使学生心中有动力、肩上有压力,真正使联合培养、培养与使用落到实处。

(二)教育管理与精准服务结合

村务管理专业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在校时间短,课程安排紧凑,他们自身工作任务又重,这就需要管理者一方面要打破常规,深入研究学生特点和管理规律,利用有限的时间,抓好学生在校的教育管理。同时,要搞好精准服务,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要求,都应给予积极回应,如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村镇都不要求出京申请了,为什么学院还在要求出京必须申请?管理者就要从国家的防控形势、北京的特殊性、高校学生的特殊性、教育部门的规定等方面给学生一个完整、合理的解释,而不是只是说“这是上级的要求”。只有把学生的事情尽心尽力办好,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才能赢得学生的支持和信赖,从而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三)依法依规与沟通交流结合

一个团队能够高效而顺畅地工作,铁的纪律是保障。一个班级的正常运转,同样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学生对这些规定和制度的认同程度,以及这些规定和制度的具体落实程度是班级管理的关键。他们有基本的制度、规定意识,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制度、规定的尺度,不会犯错误。但是只要他们违反了制度、规定,就要接受处理,这是纪律的底线。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反复强调相关的制度、规定,划定纪律红线,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把握学生个人心理,全面掌握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搞好服务保障,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四)教育引导与更新观念结合

教育管理不只是让学生不犯错、少犯错,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促进教学,提高他们的各项应对能力。学校的职责就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落实在教育管理上,就是要转变他们的观念,更新他们的理念。因此,在教育管理中,管理者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授课老师,要把好教书育人关口,既要加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教育,注重与他们坦诚相待、推心置腹交流,用科学的、发展的理念来引导说服他们,又要通过相关课程的设计,提高他们的管理沟通能力。使他们自觉反思、警醒,在深刻认识自己的问题,转变观念的同时,提升管理沟通能力。一旦观念转变了,理念更新了,视野也就宽广了,思路就开阔了,学习态度就端正了,化解村民矛盾就会愈发得心应手。

(五)宣传表彰与惩戒警示结合

注重将正面先进典型的引导激励与反面人物事件的惩戒警示结合,搞好学生教育管理。每年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守纪标兵,定期评选标兵宿舍、内务先进个人,给予适当表彰奖励,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班级群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组织部门可以按学生比例给予一定的入团、入党名额,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各项表现、社会实践、村镇、企业工作评价等综合考虑,适时择优发展党员、团员。同时,对违反纪律、屡教不改,造成恶劣影响的个人,要详细了解情况,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情况下,要严格按照学院的纪律规定,给予恰当的处分,做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

五、结语

村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既要完善管理规定、明确政策、细化措施,解决培养使用、工资待遇、入党、入团等问题,又要解决奖励惩戒问题,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能力素质,从而增强学生教育管理合力,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所得。

猜你喜欢
村务学院专业
多举措提升村务监督的有效性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村务监督没有“稻草人”——安康紧盯乡村大小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两办发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