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内生动力
——以海口市琼山区为例

2021-12-04 03:44张振华张清松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志愿文明时代

张振华,张清松,周 金,陈 青

(1.海口市琼山区农林服务中心,海南 海口 570100;2.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3.海口市琼山区农业农村局,海南 海口 570100;4.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人民政府,海南 海口 570100)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背景分析

(一)乡村振兴战略

党中央历来高度关注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调整,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1],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完善与补充,也是在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之一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可持续,现实经济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2],工业资本没有合理去向,错过了理论上“工业反哺农业”的最好时期之后[3],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当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8年10月和2019年10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两次召开会议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重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意见建议[4]。

(三)乡村振兴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内在联系

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农场主和农业工人(雇工),即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主体是传统农民,即农民阶级。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70%,农业大国地位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农民阶级也不会消失。乡村振兴战略本质是工业反哺农业,引导工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领域,完成农民阶级改造,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阶级身份的转换不仅仅是生产力关系位置的改变,更是思想的转变。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在农村实践党的思想和政策主张,转变农村群众思想,最终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建设目标直接相关,并间接促进“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于海口市琼山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路径及取得的成绩

海口市琼山区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单位,按照中共中央“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机融入中心工作当中”的要求,立足群众需求,加强思想引领,坚持按照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中心、慈善中心、信仰中心”的理念,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新模式和实施路径。

(一)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琼山区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来,在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等方面摸索出了多条可行措施。

1.打造生态文明志愿服务系列项目,保护生态

系统规划多个生态文明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态文明理念;开展“雏凤计划”“绿化宝岛”“共护碧水蓝天”“生态集市”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46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增强了民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整合资源,常态化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河小青”等志愿服务活动,强化落实河湖长巡查机制,服务响水河湿地公园、铁炉溪湿地公园、三十六曲溪湿地公园等湿地保护工作,扩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范畴。

2.整合环境卫生资源,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通过前期摸排,到先进地区实地调研,制定周密的环境整治计划,根据各种志愿服务队伍的特长和地域,将志愿服务配套规划至工作计划中,并通过“党员先锋岗”等特殊岗位设置,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的堡垒作用,助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工作。在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夏季战役”等专项行动中,发动志愿者对各自然村进行常态化环境整治,累计出动大型环卫机械530车次,人力6 100余人次,转运垃圾1 100余t,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规避思想文化建设短板,积极培育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弘扬正气,培育乡风文明。

1.发挥道德评议会的作用,培育文明乡风

采用公开推选的方式,成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道德评议会,协助村委会开展工作。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实现“道德评议会普遍建设起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普遍纳入村规民约”的“两个普遍全覆盖”,在农村地区通过道德评议发挥出熟人社会的评议威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媳妇”等创建活动,组织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讲,树立宣传“最美教师”“最美媳妇”“助人为乐模范”等道德典范,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培育文明乡风。

2.突出“土”字,变枯燥理论为情感交流

注重运用群众语言,走群众路线,培育孵化“益·老爸茶”志愿服务项目,成立6个镇街“益·老爸茶”宣讲队。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等20个主题,改变传统“说教”宣教形式,拉家常话、说大白话,以“身边人”潜移默化地教育感染身边群众,造就了一批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土讲师”,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走近群众。

3.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移风易俗

整合全区71个农村公共文化场所,创作“三农”题材琼剧《美美的土墨村》等“八个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系列作品。针对海南过“公期”大吃大喝的民俗,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倡“简办、减办、合办、新办”理念,改“流水席”为“文化大餐”,成立舞狮队、八音乐队、木偶戏班,以本土文艺形式宣讲新时代精神和思想。通过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宣讲,弘扬殡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丧葬新风。

(三)党建引领,发挥群众的主体治理作用

乡村振兴,党建是引领。琼山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党建与“三治”融合作为加强乡村治理的创新思路。通过“一约四会”制度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1.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贯彻执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神,实施“课润心田——千堂党课进基层”服务项目,开展经常性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活动,培训党员干部35 457人次,实现党员干部理论培训全覆盖。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落到实处,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阵地建设提供保障。

2.通过“一约四会”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通过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开展“优秀村规民约”评选活动,广泛征集、积极推荐本地接地气、有特色、易操作的村规民约。使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教育、引导、约束和惩戒作用。积极引导新乡贤发挥带头作用,成立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如2019年红旗镇教育促进会共资助47名贫困学子13.16万元;自发捐资20余万元修缮王白伦烈士故居。

3.整合纠纷调处资源,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整合基层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以及区级司法专业志愿服务队力量,通过“身边的调解员”“村有法——村(居)法律顾问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不断扩充、优化村居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吸纳有文化、懂法律、有威望的热心人士加入调节队伍。通过“‘12345’热线平台+志愿服务APP+人民调解员”,打造群众身边的法治服务中心,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

(四)关注农村弱势群体,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关注弱势群体、对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工作,积极推动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振人民精神风貌,用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1.通过人文关怀,收集民情民意促增收

探索形成“党员带头、全民参与”探访走访工作机制,慰问孤寡、帮扶困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党的关怀与温暖。开展“志愿筑梦 帮创兴农”志愿走访服务,以“志愿服务助振兴、创业服务促致富”为主题,把新时代志愿服务与基层产业相融合,促进农民增收。通过走访反馈,制定了做好“绿色+”文章的规划,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庭院经济、休闲采摘、健体养生等农旅融合产业,年人均增收3 000余元。“进万家门,办万家事”,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托老扶幼”,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针对农村“空巢化”问题,确立“托老扶幼”理念,设立老年人关爱中心。配备了卡拉OK、投影仪、电视、风扇、按摩椅和医疗床等设备,供老人们休闲、纳凉、午休和理疗。通过“爱心护蕾·呵护未来”志愿服务项目,对留守儿童开展“认识自己的身体”“如何防范和分辨性侵害”“遇到性侵害时该如何做”“遭遇性侵害后如何做”等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活动。此外中心还开展“四点半课堂”“红领巾夜校”等项目,为留守儿童、贫困户子女放学后的课外学习、户外活动提供便利。

(五)借助“三农”工作组团志愿服务,用“志”“智”引导脱贫

扶贫先“扶志”,“扶志”再“扶智”。琼山区通过开展“自强+自富”“志智双扶”项目,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将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吸引到志愿服务的“三农”工作组团中,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1.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相结合,先“扶志”

成立“民需快递小哥”志愿服务队,将全区全体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全体队员、村委干部、农村网格员均纳入到该志愿服务队。结合党员志愿者探访走访开展活动,摸清贫困户需求,及时有效掌握社情民意和民生状况,有效解决贫困户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救急纾困,让贫困户在精神上得到安慰,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树立坚定的脱贫志向。

2.用足用活职业技能培训,再“扶智”

定期举办“新时代、新农村、新技术”经验推广专题活动,组织科技专家、发展顾问、致富能手、营销精英等专业人士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使1 885名建档贫困户受益。在农村营造出“科技创新、致富争优”的良好氛围。同时把线上、线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行“线上点单,网上派单,线下服务”,真正把职业服务新机制新方法用好、用对、用足、用活。

(六)发掘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吸引各方人员服务乡村

琼山区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的“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吸引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5]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1.通过“我是能人”项目,发掘乡土人才

开展新时代“我是能人”群英会,举乡贤、选能人,发掘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对接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人才库,以能人榜样引领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农村群众的内生动力。道崇村贫困户吴淑武自发带动其他贫困群众种植辣椒,年获利近30万元;退伍军人李徐勇带头种植百香果,年收入超10万元;通过“能人展示”发掘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义等一批管理人才;通过成立新时代文化合作社,发掘出了擅长八音演奏的郑名发、表演木偶戏的王仕光等一批文艺能人。

2.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畅通下乡通道

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派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等下乡担任志愿者,以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援助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同时利用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力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等。

3.架设桥梁,沟通、联络、服务四方人才

联络沟通大学教师、乡村老师、研究院所教授、企业农技推广人员、城市大医院医生等四方人才,建设“党建+关爱”系列志愿服务组团、“自强+致富”系列志愿服务组团。与海南师范大学开展全面合作,双向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研修基地”和“海南师范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思政教育基地”,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研究、培训、志愿服务和人才建设等工作。建立了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全面建立了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的工作机制,这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的有益尝试。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工会、团委、妇联的独特作用有待加强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共青团是青年之家;妇联工作在于“加强对女性社会组织的联系引导,培育扶持专业类、公益类、服务类女性社会组织,加强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6]。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主要面对农村,在农村年轻群体大多进城务工的背景下,农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面对更多的是老人和儿童,对于进城务工群体开展的工作较少。但人口结构的新特点新变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在婚恋、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获得更多关心和帮助。从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的主要工作做法和经验亮点来看,地方政府普遍意识到了工会、团委、妇联的独特作用,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方面,工会、团委、妇联还需创新方式,相关活动和作用还需增多和加强。

首先,地方政府应当树立“大群团”意识,统盘部署,整合力量,支持和监督工会、共青团、妇联履行职责;另一方面三者要抛弃“门户之见”,自拆“篱笆墙”,在思想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等领域不断加强实质性合作。以树立正确婚姻观为例,倡导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而不应该首先考虑物质利益、相貌等外在因素。工会可以发挥联系机关、企事业主体多的优势,倡导举办结婚登记颁证、集体婚礼等文明节俭的婚庆礼仪;团委可以开展健康的青年交友交流活动,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妇联可以在广大妇女中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优良家庭文化,全面落实女性青年在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三者工作相互配合,广泛传播正面的婚恋观念,抵制负面的婚恋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

(二)志愿项目主体的市场化探索还需深入推进

在现有的志愿服务项目中,可以发现文明实践是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互补充的结合体。在每年的“三下乡”活动中,主要依托政府相关部门、群团组织开展服务,这种志愿活动的公益性质很明显。而有些单位以试点的形式,引入企业成立公益联盟,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志愿服务,但企业的付出需要计入企业成本,有成本就要计算如何弥补,因此,防范企业在志愿服务时非法牟利,就成为了现实问题。如果需要引入企业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尝试的话,国企应该是当下最佳选择。当前,农村新时代文化供给远远达不到农民需求,互联网下乡、电影下乡、图书下乡、党报党刊下乡、农村广播建设等都与国企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文化出版等国有企业的力量,把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市场来做值得探索[7]。另外,因为乡村振兴破题的关键是要素的自由流动,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8]。

一方面,可以利用“文化合作社”的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村民最了解本地可以进行哪些形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利用本村特色,如生态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成立相关“文化合作社”,与文化企业合作,举办文化活动,制作文创产品,形成文化品牌,进行文化输出。另一方面,可以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根据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求与方向,利用文明讲堂等场所,邀请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农业机械操作、产业规划等各类涉农主体的专家以及专业技术人才,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来定期讲课,农户按需听课。同时与农业部门对接,采取积分培训制,农户听课可以折算成积分,积分达到一定要求和认定,就可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

(三)理论宣讲项目的沟通交流方式还有待改进

2019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益·老爸茶”理论宣讲项目得到了点名肯定。但其在有些方面还有待改进,要更注重平等互动的感情交流。会议指出,理论宣讲不能只是是狭义的宣讲,更要把理论宣讲和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情感交流结合起来。情感交流是“传播”的过程,是交流传播而不是被动传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面临转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的兴起,传统媒体势衰面临转型,传播理论的方式也在创新,为了将党的声音传递给群众,保持党媒党刊等党的声音在群众中的主体地位,确保舆论主导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运而生,该中心建设的核心就是增强与受众的互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宣传味(说教味)少一些,离人民群众近一点,公信力会更强。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发现“参与程度高的受众更容易被说服,而且与参与程度低的受众相比也不易表现出更多的偏向性观念”[9],抖音的成功便可以作为一个佐证。而老爸茶馆在海南群众中是个边喝茶、边聊天的地方,是本地人生活的一部分。聊天就是个互动传播与被传播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参与的过程。根据之前专家对琼山区红旗镇红旗村所做的实地调研,喝“老爸茶”已经成为农村日常生活中协商治理的一种手段,协商治理就是“议”的过程。

因此,在宣传交流过程中,首先,要抓好话语权,始终注重运用群众语言,注重感情交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及时上网,扩大网络宣传活动的覆盖面,营造网上主流舆论宣传强势地位[10]。其次,要把枯燥条文转化为形式活泼的民间俗事、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把概括性的理论转化为指导群众现实生活的“用得着的工具”,用“土道理”讲活“新道理”。可以参考四川茶馆中川剧、相声、弹奏、评书的特色,通过专业文化传播公司,运用海南非遗项目木偶戏、琼剧、三句半等载体,将新编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材的作品引入“老爸茶”,变被动宣讲为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交流。

四、总结

通读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会发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的“乡风文明”“一约四会”“移风易俗”“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最美家庭”“文明村镇”等关键词汇反复出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建设目标直接相关,并间接促进“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层面的建设是物质层面建设得以巩固和提升的必要条件。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意识形态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国家层面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在精神层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志愿文明时代
以志愿,致青春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对不文明说“不”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