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分析及改进意见

2021-12-03 16:12李冉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49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美术鉴赏美术教育

摘要:美术教学是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教材则是课程进行的主要抓手,教材是否贯彻了新理念、是否能够承载新时代美育的目标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教材的内容遴选、版面设计、组织编排都是值得我们反复推敲的。

众所周知,教材编写的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第一手资料。课标中对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要求,必然要发展我们的鉴赏能力,面对一件作品,我们要掌握鉴赏的方法。如何科学的鉴赏,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品。在今后的生活中,获取艺术的滋养,学会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放松和获得精神愉悦。鉴赏课程的对象选择十分重要,既要选择艺术宝库中有价值的作品,又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文着重依据《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从内容、 板块设计、组织逻辑多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人教版鉴赏教材的不足,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美术鉴赏 教材分析 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教材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当我们去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的时候,它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教材的编写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和方向,因此,新课标特意强调,美术课程的重要载体就是教材。所以它是该课题重要的研讨对象。

新课改对教师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上好课,也要做好研究。其中对课本的研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位教师对课本的理解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决定了能否通过课程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上好美术课,首先要深度刨析教材,对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主题充分理解,只有充分的把握教材,才能把课本上的内容真正转化成学生拥有的知识。同时,新时代的教师也应该拥有勇于质疑的精神,现行的教材是在以新课改的背景下推出的,但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课本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这就要教师不断吸收、了解、学习,把握美术发展的新动向,从课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教科书的不断完善作出自己的努力。综上所述,我认为对高中现行教材的研读、探讨、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人教版教材的整體研究

“人教版”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划分为 18 个课时,中国美术鉴赏和外国美术鉴赏各占 9 个课时。全书的编写考虑了美术史的延续性,依据中国美术鉴赏和外国美术鉴赏的不同在具体编写时又有所区分。中国美术鉴赏部分除了注重美术史的历程还注重艺术门类的划分,依据不同艺术门类从古到今的顺序编写,如 “古代雕 塑”和“现代雕塑”,还涉及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玉器、民间美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先介绍了一些基本的鉴赏的知识,随后是从工艺、建筑、绘画和雕塑等不同的艺术类别进行讲解。

三、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现存问题.

首先,社会文化对美术作品的影响体现不足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瓷器方面集中体现在纹饰上,宝相花纹饰就是宗教文化的产物。同时,各地开始兴建石窟、开凿佛像,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 图、真武大帝、仙人朝圣图等图案。这体现了文化对艺术品的影响,除了道教是本土宗教外,其他均为外来文化对我国艺术的影响。其次,编排方式不利于学生把握朝代总体特点,课本中将每个朝代的工艺品、作品按门类分单元介绍。这样的编写逻辑使得学生对朝代的整体特征无从把握,更不用说对朝代与朝代间特点的比较。显然宋代和元代在艺术方面所呈现的整体风貌是截然不同的。这使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无法把握朝代工艺作品的整体风貌,只对某一工艺品形成孤立的认识。也就无法总结出汉代注重细节写实、表现内容活泼、形象生动逼真的特点。最后,技术发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体现不足,艺术作品从来不是孤立出现的,对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有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可以看出艺术与文化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艺术作为文化的特殊物质载体,同时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技术的发展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第八课“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一课中,”以数百字简要论述了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但笔者认为,但不足以阐明二者的关系,并且没有额外的拓展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延伸阅读,从而感受二者关系。

四、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编写建议

人教版的美术鉴赏教材,总体来讲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基本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但是教材包含的知识量很大,不利于学生的掌握教材,引用了很多的艺术作品,但是对艺术作品的背后的成因介绍比较少。教材中包括对美术技法的讲解,但对高中生来说美术技法是非常陌生的,也没有实践的机会,就只会停留在书本上,让学生觉得有一些枯燥。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试着提出编写建议。

首先,问题提出更贴近学生生活,鉴赏作品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上,更应该融入到生活里。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有更高的参与度,才会激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近年来,国潮的兴起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传统元素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在“拓展学习”板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的传统元素,去利用传统元素进行创造。打破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其次,增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一件美术作品的诞生,必然是不会脱离其当时的社会背景,而文化的是社会背景其中的重要组成方面。美术通常是一种生动的史料,如果学生能够透过美术作品来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其印象一定是非常深刻的,然后也会对这种学习形式非常的感兴趣,美术教材是对生活中的美术形式进行了有选择的收录,教材是在对文化进行选择,具有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

最后,补充必要的知识链接

基于美术鉴赏课程的特点,上课形式基本上是欣赏图片之后进行分析总结。当挑选出某朝代的一件作品怕是而对其进行孤立的欣赏,使学生无法体会到整个朝代的从前期、中期到后期的一个发展历程,以及前一个朝代到后一个朝代的影响和变化,建立网上艺术作品图片资料库,将建教材中选样的教材存放进去,单单靠100多页的教材是不可能完整呈现的,所以有必要增加必要的阅读教材。

结语

我国教材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采取一纲多本的形式,是适应我国地大物博的国情,满足了我国不同地区的需要,适应了当地现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提供了理论依据,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一线教师上好美术课的有力抓手,对提升美术课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编写要具有时代性,既要对过往的知识进行总结,也要对未来进行展望。在全面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注重多元文化的渗透,建立起合理规范的教科书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北京教育科研究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 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5] 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冉,1998年生,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专业:学科教学(美术),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美术鉴赏美术教育
从教材分析角度看剑桥少儿英语教材对儿童的适用性
借力信息技术 助力物理教学
“长话短说”栏目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