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桦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德树人背景下,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于幫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将德育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补充进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乐课程在能力发展与德育方面的双重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经验,对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音乐教学策略创新提出以下建议,以期为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德育教育是各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引起音乐教师的重视。音乐课堂构建中,教师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使生的思想品德从音乐学习中升华,从而促进学生的音乐能力与思想品质的同步提升。具体而言,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需要做好哪些教学工作?笔者用以下三个例子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一、感受歌词的意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课堂构建中,教师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渗透歌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媒介。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自主了解,促使学生感受该作品创作的时代的意义,从而深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教学《国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表演练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前奏、后半拍起句节奏,体会歌词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情感。当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练习而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他们情绪就被充分调动起来。此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演唱歌曲,促使学生在合唱表演中进一步理解团结在祖国发展中的作用,培养他们团结起来支持社会发展的爱国意识。另外,音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意境,促使他们在进一步感受乐曲中的爱国情感。爱国情感是抽象的,而歌曲意境可以拉近这种抽象事物与学生的距离,促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更为深刻、细腻,以培养学生的强烈爱国信念。
二、古曲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
感情体验的积累是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的基础。基于古人的感情体验的古曲作品,可以引领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形成对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对于阅历尚浅的学生而言,感知并理解古曲的思想内涵是十分困难的,教师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艺术体验。
例如:教学《十面埋伏》这一琵琶曲目时,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为学生讲述音乐创作故事。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将相关的热门影视片段引入课堂教学。当学生一边欣赏琵琶曲目,一边观看影视作品时,不由得会想到音乐作品中所讲述的历史故事。如此,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被带到古曲所营造的音乐氛围中,体验曲中文化内涵的学习气氛油然而生。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影像与曲调,谈一谈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引领学生实现情感的升华,促使学生从古曲中感受古代音乐文化的繁荣,提升学生在音乐领域的文化认同感。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扮演好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畅所欲言,并通过讨论内容加深对古曲文化的理解。
三、民歌欣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歌是音乐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民歌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感情,从而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培养他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民族自豪感。民歌创作多是基于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民歌,可以有效地促使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信天游》是表现地方生活的民歌,借助乐曲的欣赏和表演,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当地劳动人民的情感、了解丰富多彩的地方音乐文化。一般而言,这类乐曲的歌词比较口语化,在节奏、曲调、作词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教师要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地方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结合视听体验理解乐曲。讲授这首民歌的时候,教师还要让学生欣赏当地的地貌特征,促使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民族音乐创作的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天游》的韵律与旋律。当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魅力,了解到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在民歌中的个性化体现方式,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种帮助学生构建思想体系、表达情感的媒介,教师要丰富音乐课程的思想教育内涵,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作用,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用德育思维、视野,看待和解决课程教学的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音乐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效,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基于“立德树人”的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而且可以优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体验,教师要不断实现音乐课程与德育的深度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娟.论音乐教学中美育和德育的结合[J].北方音乐,2019(12):182.
[2]刘李阳卉.职业教育中音乐的美育功能探微[J].乐器,2019(2):52-54.
[3]左剑峰.王国维论美育与德育的关系[J].中国德育,2018(2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