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书生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主要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实用型、创新型的专业人才,这也为高职课堂教学的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高职课堂教学中,可以推进高职课堂教学的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原则,提出了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高职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不良影响,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影响了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以信息化技术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改变了教师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因此,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较为符合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进而增强高职办学质量。
一、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弥补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科学知识体系不断扩大,但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就算穷极一生也无法对知识全面掌握与运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将专业课程分类更加细化。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从业偏好,不断丰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实现技能与知识的有效结合,让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从网络学习平台上获取想要的知识,不仅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加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而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实现服务学生个性化需要的有效举措
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此可见,基于信息化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是教师服务于学生的过程,通过服务学生,让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计算机知识内容,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回报给社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知识获取的需要。因此,需要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教学优势,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依托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创新授课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主体性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遵从主体性原则。在传统的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中心,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影响学生长远的发展。因此,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应当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专业课程知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以學生为主体的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二)理实一体化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坚持理实一体化的原则,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开展,也要重视实践操作技术教学的开展,更要重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基础。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知识运用平台,引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培育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三)人文性
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应重视课程思政的意义。以信息化技术为导向,推进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应重视人文性教育原则,立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培养职业素养,让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中既学习到技能与知识,还能够理解专业岗位未来工作模式,有助于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以信息化技术为导向,开展的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既要重视学生智育教育,又要重视学生品德培养,实现二者的融合,进而使学生成创新型人才。
三、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分析
(一)过度依赖网络信息化技术
这一现象是许多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因为众多教师并未真正和充分了解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等信息用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样从表面来看学生乐在其中,但实际上这些只是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并未真正地帮助学生将这些刺激信息转化为学习信息。
(二)不使用信息化技术
若上面所描述的内容是对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应用信息化技术作用的夸张,那么反之那些高职教师认为在课堂当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课件,同时也要浪费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会打乱课堂教学的思路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因此,这些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根本不会使用信息化技术。
(三)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到位
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高职计算机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技术在制作课堂教学课件时,缺乏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结合,再加上这些图文展示的时间不合理,所以便出现了在现实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偏离预定教学目标的现象。
四、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搜集资料,认真备课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之前运用,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以信息化技术为导向,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指引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活动。第一,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依据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要全面分析书本上的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融合,并完成课堂教学课件,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观看,以掌握所学课程知识。与此同时,应根据课程知识内容,借助信息化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价值。第三,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中为学生设置课前教学活动,通过课前教学活动,检验自主学习成果。最后,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收集学生学习信息,根据学生真实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安排。
(二)利用信息技术组织课堂教学
以信息化技术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在课前对知识有所了解为基础,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设计实践性、体验性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实践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吸收知识,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其教学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实发展需求为根本进行科学的设计,基于专业化知识,依托于专业岗位的工作模式,为学生创设岗位工作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工作中分析、实践、运用、探讨知识,积累工作经验,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基础。比如,在岗位环境的创设中,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相统一。创设真实的岗位工作情境,增强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三)完善教学考核机制
教学评价是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优质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提升和进步。反之,无效的教学评价则不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甚至还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借助信息化技术,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内容改正自己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借助信息化技术,了解学生的网络平台上的自主学习情况,明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取得进步,给予学生具有科学性、真实性、针对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四)线上线下教学相衔接
做好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科学衔接,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设计课后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依托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后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以此为基础,科学设计课后教学活动,促进课后教學设置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设置实践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活动等,发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线上讨论,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促进学生完成课后教学活动。
(五)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实现了企业教育与高校教育的对接,为学生的实践培训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实力。目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常态,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供了桥梁。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校企合作,促进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沟通,使高职院校了解企业发展模式,调整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模式适应学生学习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校企合作,完善学生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的规范性。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学生可以将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质量。
五、结语
简而言之,信息化技术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认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劣势,重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知识的科学性及准确性,丰富知识的展示方式,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信息化技术使用的方法,进而实现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促使学生发展的目的,推动高职教育工作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宇.信息化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码世界,2020(06):110.
[2]李欣馨.信息化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智库时代,2019(41):65-66.
[3]张保华,王梅.基于信息化的智慧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课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