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是幼儿教育最好的教材

2021-12-03 04:32陆孜颖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自然美育幼儿教育

陆孜颖

摘要:乌申斯基说过:“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强有利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今天我们引导幼儿观察、探索自然,就如同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粒智慧的种子,慢慢在他们心中发芽,逐渐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掌握了书本、室内了解不到的知识。

关键词:自然;幼儿教育;美育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说过:“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强有利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提高幼儿对环境的认知不仅可以丰富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也是培养幼儿广泛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水、土壤、空气等因素,春天丛草初生、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茫茫等等,这些都是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窗口。

一、在自然环境中帮助幼儿发现“自然的美”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的过程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而自然环境中的色彩、声音、形态都是真实存在的,是未加装饰的美。这种“美”是具体的、可感知的。因此我们经常与幼儿一起到户外寻找、发现细微而具体的“美”。

在春天,我们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发现小草从泥土中探出了头、桃树开花了、小鸟在枝头鸣叫、蝴蝶则围着花儿飞舞。回到教室后,幼儿继续讨论着自己的发现。于是,我提议让幼儿用粉色的纸制作桃花,点缀在捡回来的树枝上,让“桃树”开花。在过后的一段時间里,我们每次出去散步,孩子们都会有意识地观察周边环境中植物的变化,如小草长高了、叶子变大了、桃花谢了、蜜蜂来了等等。回到教室,孩子们马上开始行动,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材料,创设着教室的环境。自然环境中一草一木的变化,培养了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发现着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美”。夏天时,孩子们可以伴随着知了欢快的鸣叫,看到粉红的荷花、碧绿的荷叶;秋天时,飘落的金黄色树叶会告诉孩子们秋天是金色的,秋风习习,让幼儿感受秋天带来的喜悦与舒适;冬天时,孩子们会看到光秃的树枝上挂着白雪,平静的湖面上结着透明的冰,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仿佛进入了童话故事之中。我们会在夏天用莲藕等蔬菜作画、秋天收集落叶制作树叶笔记本、冬天制作彩色冰球玩游戏。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体会到了色彩的丰富多样,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美”的兴趣,让幼儿在感受“美”、理解“美”的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美”。

二、在自然环境中帮助幼儿体会“爱心的美”

自然环境中除了秀丽的风景之外,还有一群深受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幼儿对小动物有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们喜欢小动物,总想和它们一起玩耍。我们经常会带领幼儿去观察幼儿园里饲养的小兔子,让幼儿给小兔子喂菜叶和萝卜,让幼儿和小兔子一起玩耍。在此过程中,我们还会结合故事、动画等题材,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激发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爱心。

在我们的影响下,家长反应说和幼儿一起上街,看到街上流浪的小动物,幼儿总会产生同情心。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幼儿主动将自己吃的食物和水投喂给流浪的小动物,尽量让自己的“爱”传递给需要的动物。在家长眼中懵懂无知的小宝宝,在面对小动物时却愿意主动去抚摸,去喂食照顾,给予爱和关心。与小动物的相处为幼儿提供了接触自然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爱护动物,也学会了关心身边人。当幼儿有了共情的意识,那么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物也会产生莫大的同情心与关爱,从而学会理解生命、尊重生命。

记得有一次,班级幼儿偶然观察到一只蚂蚁在运送一颗超大的花生仁,发现小蚂蚁搬不动,就原路返回,喊同伴来帮忙。一群小小的蚂蚁一起搬起了比它们身体大出许多倍的食物,最后运回到洞中。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一整个游戏时间一直在观察。我们也因地制宜,与幼儿一起探讨蚂蚁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蚂蚁的兴趣和好奇,也结合蚂蚁集体搬花生仁的情景,在户外活动进行体验游戏。用装了适量豆子的布袋模拟超大花生仁,让幼儿一人搬运布袋和多人一起搬运布袋,用直观的方式体验不同的搬运感觉。幼儿也通过小小的事例理解大大的道理,体会只有更多的朋友在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个超级任务。

大人总说,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忽略了其实幼儿的心也会受伤,甚至由于幼儿的懵懂无知,内心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幼儿在自然中与动物、植物、小池塘的倾诉则变成抚平他们心灵创伤的良药。大自然就像天生的疗愈花园,给幼儿阳光和信心,抚平所有的负能量。

就这样,幼儿关心、爱护动物,动物也在教幼儿如何关心、爱护别人。幼儿在和动物的相处中发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这是一种“美”,是爱心的美。

三、在自然环境中帮助幼儿提升“智慧的美”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一个春天的中午,幼儿在散步时观察到了几只正在飞舞的蝴蝶,孩子们瞬间激发了兴趣,一个个问题立刻被抛出:“蝴蝶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蝴蝶的家在哪里呀?”“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回去后,利用视频和图片,幼儿初步了解蝴蝶的形态、习性、生长过程。当知道蝴蝶的卵会产在幼虫喜欢的树叶上,我提议前往种植园寻找蝴蝶卵。幼儿用心寻找了一下午,终于我们在柿子树的一片叶子上找到了。幼儿小心翼翼地将树叶剪下,带回到班中。回到班里,我们一起通过网络了解到蝴蝶卵不可阳光直射,于是将其放在温度和湿度都合适的容器里,和幼儿一起观察,用拍照和绘图的形式记录卵每天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幼儿惊奇地发现,卵会慢慢变成幼虫,再变成蛹,最后羽化成蝴蝶,共同见证了生命的神奇。

正值春季,园中的树木长得很是茂盛。于是我们决定做一回“小侦探”,观察种植园和生活小院中植物相同部分的不同形态。幼儿带着画纸和画笔,将观察到植物的画在本子上,回班后进行分享交流。幼儿发现同样是植物的茎,树木和竹子的茎是直立生长的;地里西瓜和篷里草莓的茎是贴在地面匍匐生长的;牵牛花和绿萝的茎是缠绕在其他物品上向上生长的。它们虽然看上去不一样,但都属于植物的茎。孩子们无不惊叹这一神奇的现象,也在观察和研究中,激发了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习得了许多知识。我们的探索旅程也继续出发。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自然界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中午吃面食的时候,食堂会提供糖蒜,幼儿好奇询问:“蒜是怎么长大的呢?只能长在泥土里吗?”带着问题,我们决定一探究竟。我们将大蒜分别种植在土壤中和水盆里,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原来土壤和水都可以让大蒜生长,即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也可以让植物生长,这便是无土栽培。通过培育和照料大蒜的过程中,幼儿每天细致地观察和发现大蒜的生长与变化,从而了解植物水培的生长过程。通过大蒜可以水培这一现象的启发,孩子们产生疑问:“水培植物如何养护可以快快长大呢?”有幼儿提出,小乌龟小金鱼需要换水,那水培植物应该也需要换水。也有幼儿提出,水培植物应该多晒太阳,才能更快长大。幼儿带来了他们认为可以水培的植物,如:睡莲、铜钱草、吊兰等同时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幼儿直观地发现经常换水且晒太阳的水培植物生长的要快一些,从来学会照料水培植物的正确方法。通过引导幼儿养护植物,探索了自然生长的奥秘,提高了幼儿的辨别能力,锻炼了幼儿的知觉,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不知不觉中,幼儿在大自然里学会了观察,更加乐于探索,激发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获得了无尽的智慧。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成为一个鲜活的、充满智慧的人。

亲近自然对幼儿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在大自然中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孕育灵性;感受全息化的自然资源,生机无限的大自然才会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感受生命的灵动我们相信,在自然中生长的孩子,是拥有创造力、拥有真善美、拥有无穷生长力的儿童。

今天我们引导幼儿观察、探索自然,就如同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粒智慧的种子,慢慢在他们心中发芽,逐渐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掌握了书本、室内了解不到的知识。而我们作为孩子的支持者,陪伴者和引导者,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在自然的臂膀下茁壮成长。在自然环境中帮助孩子发现“自然的美”;体会“爱心的美”;提升“智慧的美”,期待着下一个自然的故事发生。

参考文献:

[1]罗敏.浅谈幼儿园自然环境对幼儿教育的意义[J].中国期刊网,2020(20):66-67.

[2]邵杰.浅谈大自然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和意义[J].学校教育研究,2019(3):23.

猜你喜欢
自然美育幼儿教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