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会权
【摘要】学生成长过程中受家庭环境影响较为显著,因此有必要分析家庭环境变化促成小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希望本文所作分析能为有关的教研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提供有效的方向指导。
【关键词】家庭环境;学生;行为品质
学生成长过程中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行为品质,决定了学生日后能否实现持续性发展等。部分学生所处家庭环境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父母综合素质低、教学理念不科学、教育观存在滞后性等等,这直接限制了学生日后的成长,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使学生成为问题少年,因此有必要从家庭环境改变的层面入手分析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为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家庭环境如何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品质
(一)有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延伸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年龄特点,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的改变来实现校园思想品德教育的延伸与拓展。虽说学校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但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通过家庭教育弥补漏洞、填充不足,实现学校教育的有机延伸。譬如,学校在实践教学以及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未能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并且未能全方位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学生的思想认知亟待提升,因此导致最终的理论引导缺乏深度与广度,从而伴随着各类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基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进行有效的拓充,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稳步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学生成长过程中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等,基于大环境的变化趋势,学生的成长方向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其中家庭教育的影响较为突出,若学生始终处于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并家长采用了相对完善的、正确的、科学的教学手段,将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打下的良好基础。比如,某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持续处于复杂的家庭环境,并且伴随着各类冲突、问题与矛盾,那么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极大的阻碍,甚至会无形中增添负面因素,学生很难自行消化,那么将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成长过程中如若缺少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那么也会一定程度的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很难保证其持续性进步。
(三)有助于实现于校园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会吸收教师思想品德教育的精髓,也会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发展理论,同时,会基于家长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引导,进行全面整合、系统化分析,并逐步的总结成长规律,不断优化言行举止,使得各项品质符合该阶段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如若学生成长环节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那么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思想品行极易出现问题,抹杀了学生个性品质全面发展的可能性,甚至会无形中增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羁绊。所以,有必要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二、现阶段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示范引导的重视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接受校园教育,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是学生成长中的首位教师,这位特殊的教师,其言行举止将直接影響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决定了学生能否实现持续性发展。对于幼年阶段的学生来讲,父母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会通过不断的模仿来逐步完成成长中的一个个小目标,但学生在模仿过程中由于缺少方向指导,加之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指向性,导致幼年阶段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类问题。对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主要由于现阶段学生家长未能意识到家庭环境改变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更有甚者直接忽视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忽视了示范的重要影响,未能在实践生活中对行为举止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不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家庭教育更加决定了学生的发展程度,对现阶段部分家庭的教育模式进行分析,然后发现仍有部分家长未能秉承着科学的教育理念,所采用的教学手段缺乏完善性,尤其是一些家长仍秉承着粗暴的家庭教育观,他们认为打骂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手段,从而实现对孩子成长中的控制,这一理念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会使孩子产生极端的性格,无形中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认为自己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缺少有效的交流,未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导致孩子发自内心的恐惧家长,时刻处于不安的成长状态,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十分不利,甚至会阻碍学生道德品质的建立。
(三)更加强调智育教育
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中,望子成龙这一理念占据主导地位,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应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但这一理念却未能全面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综合情况,偏离实际情况的家庭教育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会无形中增添孩子成长中的压力,使之处于焦虑与恐惧中,在幼小的心灵中增添了一抹敏感,这一教学理念的渗透,将会使学习成绩成为学生成长中的敏感话题,学生发自内心的认为成绩是最终的目标,如若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就将产生挫败感,认为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从而不断的进行自我否定,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十分不利。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惜包办家务,使得学生日后步入社会严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更难在社会生活中稳步成长,生活如同乱麻,无形中增添了发展中的阻碍。还有甚者家长在实施智育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他们更加注重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却没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压力,以及所承担的心理负担等等,直接限制了学生的德育发展。
三、以家庭环境的改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改变家教环境
家庭教育的重点不仅在于智育教育,也体现在德育引导这一方面,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从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渗透,所以,有必要改变家教环境,要求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需求。重点从亲子观、儿童观、责任观与成长观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度分析,不仅要明确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态变化,探寻科学的教育手段,通过全方位的努力与改变,打造完善的、科学的育人理念,逐步达到以家庭教育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
(二)营造有利的心理环境
家庭环境的影响应体现在心理环境的构造这一层面,所谓的家庭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能够基于相似的三观,给予对方以深度的关怀与理解、尊重等等,以符合人类发展准则的行为习惯,给予他人以更多的关爱,从而影响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得家庭中的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在创设心理环境的过程中,家长应积极肩负自身的职责,首先做好明确的自我定位,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任,而后明确孩子成长与家庭环境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尽可能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来使子女得以健康、稳步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通过建立行为准则,彰显自身的威信,尽可能发挥模范带头性作用,通过言行举止来影响并感染孩子,使孩子意识到家长赋予自身榜样的力量,进而不断的向父母先学习,发自内心的信赖家长,不断的夯实内心,使内心更具动力。而家长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应避免以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内心,主要包括迁怒孩子、打击孩子等等,应放低家长的姿态,做到以德服人,并给予孩子以足够的尊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其提供发言的机会,以此来帮助孩子形成坚定的内心、乐观的品质等等。总而言之,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父母作为家庭环境营造的主体,要主动肩负职责,通过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心理环境,来不断的影响孩子、感染孩子,使孩子发自内心的体会家庭港湾所带来的安全感,进而信赖家人、感恩家人、爱护家人,内心充斥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实现长远且稳步的发展。
(三)多位一體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成长过程中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等,因此有必要将家庭、社会与学校有机结合,通过三位一体的教育与引导,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坚实的保障,促使学生全面且稳步的发展。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品质的养成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以分析,单一的通过学校教育很难达到上述目的,所以应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在明确孩子成长状况、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多位一体、共同配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个性品质。社会教育具体包括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德育修养,深度挖掘自身价值,做好明确的自我定位,并产生自我认同感。学校教育则要更新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家庭教育则要求家长配合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引导,避免唯成绩论英雄,而是要在保证学生道德品质符合年龄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智育工作,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铺垫。
四、结束语
文章首先针对家庭环境如何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相关内容作出分析,后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通过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希望本文所做探究能为有关的教研工作者带来借鉴。
【参考文献】
[1]孔燕好. 改变,从家长开始——例谈通过改变家庭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J]. 科学咨询,2021,15(12):44-45.
[2]邱春凤. 如何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9(10):99-100.
[3]陈桂兴. 改变问题学生,从改变其"家教""家风"开始 —— 如何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0(9):99.
[4]罗秀珊. 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J]. 科学咨询,2020,16(25):136.
[5]蔺晨. 改变,从父母开始——例谈改变家庭环境,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6(23):42-44.
[6]张晓京,张作宾,刘广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学入学适应研究——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大一新生的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2020,18(8):72-77,103.
[7]黄晨姗. 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现实、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及干预[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6.
[8]杨婧. 基于行为习惯视野下小学语文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策略探究[J]. 读与写,2020,17(30):100.
[9]陈晖. 中学生家庭环境问卷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 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9. .
[10]钟逸婧,彭凌雨哲. 中美两国精英学生准备“高考”行为模式的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为例[J]. 教育科学研究,2016,14(1):46-53.
(责任编辑:郑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