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段古诗文立体式教学策略

2021-12-03 16:14刘银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8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刘银威

【摘要】随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比例的增加,古诗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愈显重要。基于此,本文围绕古诗文“诵读之音律美、表达之简洁美、内容之意境美、情感之含蓄美”四个角度进行古诗文立体式教学策略探究,以及探究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增进小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积极意义。

【关键词】立体式;小学语文中段;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浓缩了朝代盛衰兴亡的历史,展示了古代文人忧国忧民的慈悲大义,承载了儒生官者心中浓厚的家国情怀,是优秀的华民族文化的生动表达。近年来,部编版教材中古诗词比例大大提升,其中三、四年级选入了古诗词36首。而要在今天的课堂上生动地再现古景、传达古意离不开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下面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为案例,粗略谈谈小学语文中段古诗文立体式教学策略。

一、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音律美

古人不以朗读为意,而重于吟诵。吟诵是从先秦时期就有的诵读方式。现今通过吟诵能够还原古时诗歌原本的声音。那么,什么是吟诵呢?吟是指有节奏、抑扬顿挫地读;吟是拉长声,歌唱似的读。为什么要吟诵呢?汉语与西方的节奏型语言不同,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本身自带音乐性,唯有吟诵方能体味其中的情致韵味。此外,汉语是音形义相结合的语言,语言本身就能表情达意。大致而言,“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而“长是延展,低是感慨,高是强调,短是决绝”,唯吟诵才能更好地体味诗句的个中滋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选取的古诗文基本是五言、七言绝句,对仗工整,诵读时极富音律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引人入胜。但要让学生诵读古诗文时体会“音律美”,需要行之有效的诵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读对”诗文到“读畅”诗文,到最后“吟诵”诗文。

如,笔者在教学《暮江吟》时,指导学生先“诵”再“吟”。“诵一诵”教学环节时,首先让学生用平时读诗的方式朗读古诗,先把诗句读通读顺;在读通顺诗文的基础上学习用古人的诵读方式吟诵古诗。在课堂中,先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吟诵规则:“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及“平低仄高”;知道诗中的入声字“一、瑟、月”要读得短促,韵脚“中、红、弓”要读长,读出韵味。并在课件出示《暮江吟》的吟诵标记,由听教师示范诵到学生跟着教师诵,再到学生诵。从扶到放,让学生一步一步感受古人“诵诗”的有趣。在反复的诵读中涵泳诗境后,再进行“吟诵”的“吟一吟”。引导学生:“孩子们,《暮江吟》不仅是一首奇丽的诗,更是一幅美妙的画,一首动听的歌。”随即播放叶嘉莹先生《暮江吟》的吟诵音频,第一遍让学生听,第二遍让学生跟着吟,第三遍让学生按照教师教的“平仄”的比划动作,一边比划,一边吟唱。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词的节奏美,更身临其境地感知了古诗的音律美。

二、聚焦诗眼,体会古诗的简洁美

古诗文以表达精简、意蕴丰厚不朽于文坛。“简洁美”诠释了古诗文的表达智慧,而这也是我们要传达给学生的语用“哲思”,助力学生在写作中精简的表达,锤炼自身的语言,理解凝练文风背后“大道至简”的美学内涵。

教师在课堂中可对古诗文用语“简洁”进行多方位的诠释。就形式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诗篇字数,直观感受“用语之少”;就比较而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诗文进行白话翻译,对比译文与诗句,让学生领悟诗文用语的精妙。此外,简洁美的点睛之处还在于“诗眼”表达的精妙。诗眼是全诗风貌的“窗户”,是解读诗文的切入点。品味诗眼,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情感的表达,更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诗中作者的微妙情绪。而对诗眼的不同解读,将赋予古诗更加丰富的内涵,多维度感受诗歌的灵魂,体味别样“诗情。”

如,笔者在教学《暮江吟》时,紧紧围绕一个“怜”字,引申出“怜什么”“为何伶”“如何怜”。在开课时,提出大问题“白居易在诗中描写了哪些喜爱的景物,为什么喜爱这些景物?”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诗人对于喜爱景物的情感表达,感受残阳之美,江水赤碧相伴之奇幻,露珠之剔透,月儿之可爱。再抓住景物想象畫面,体会诗境的基础上,联系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诗人连续细致的观察。然后提问学生:“透过一个‘怜字,我们体会到白居易对红日西沉,新月东升深深地喜爱。诗人是如何把自己‘怜的景物描写得如此生动呢?你发现诗人在观察上有什么特点?”如此,整个课堂的教学围绕“怜什么”开始;课中体会诗人“为何怜”,感受景物的可爱,想象画面;最后回归诗人观察和写法上聚焦“如何怜”。从诗眼出发,把古诗读厚,理解诗境。最后又回归诗眼,体会古诗的凝练美、简洁美。

简洁美是对古诗文语用之美的聚焦,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中,把握古诗语言表达凝练的美感,深刻体会个别字词“诗眼”对“诗魂”的传达,并在写作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语文素养,提升语言鉴赏能力。

三、反复引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可见,带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诗境是小学中段古诗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古诗的“意境美”有赖于在课堂教学中,对诗文的反复诵读,相关意象的选取、组合,以及借助想象力对情景的构建;而从情景关系的角度来说,古诗的意境是诗人内在情感与外界景物的结合。以景达意,寓情于景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引读”教学法由江苏中学特级教师洪宗礼针对不同文体的教学提出,运用多种引读的方式点拨并引导学生诵读的一种教学方法。引读法“以引代讲,寓讲开读”,有提问式、提示式、添词式、插叙式等几种方式。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尤其擅长在课堂中运用排比、层递、复现等修辞手法设计引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引读中领悟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积累语言文字。某种程度上说,王崧舟老师的美读艺术造就了“诗意课堂”。

笔者在《暮江吟》的教学中,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时,通过创设情境,拓展想象,师引生读。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残阳的残尽之美时,通过三次引读:夕阳西下,美好的一天就要过去了(生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夕阳的余晖铺在江面,久久不舍退去(生读: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缓缓落下,光芒越来越微弱,却仍然把最后一丝光亮铺在水面上(生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在引导学生体会江水赤碧相伴之奇幻时,引读到:此时的江水有红有绿,红绿渗透,多么可爱,读(生读:半江瑟瑟半江红);红如鲜艳的玛瑙,绿如艳丽的翡翠,多么绚丽呀,一起读(生读: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引导学生体会露珠、月亮之可爱时,引读到:新月如弓,白露如珠,多么令人惊喜呀,带着一份惊喜,读(生读:露似真珠月似弓)月光如水,白露如霜,多想赞美一番啊,读(生读:露似真珠月似弓)。此外,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师引生读。如,在体会诗人对美景的喜爱时,通过三次回环引读:红日西沉,余晖铺在波光粼粼的江面,这样的残阳怎能不让人——(师指板书,生答)喜爱呢!这一江碧水在残阳的映照下,有红有绿,红绿渗透,如此神奇的美景。怎能不让人——(师指板书,生答)喜爱呢!新月如弓,白露如珠,如此美景美物,怎能不让人——(师指板书,生答)喜爱呢!在反复的回环中,让学生立体式体会诗人对美景美物的喜爱之情。

古诗教学的“引读”,在教师的“引”中,创设情境,营造诗氛,指向诗境。在学生的“读”中,浸入情境,深入诗氛,体会诗境。在古诗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引读,能降低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难度,在具体的语境中吟咏,想象画面,增强对意境美的感知。

四、知人论世,体悟古诗的含蓄美

中国的诗文似一幅泼墨山水定格了作诗那一刻诗人的心境,这也是古诗文中“以文达意”的含蓄之美,是学生学习完古诗后教学升华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小学中段教学中,因为学生的阅历较浅,难以引发他们与诗人创作心境的共鸣,想要充分诠释“情感的含蓄美”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古诗教学中,通过铺述作者创作时的背景,引导学生发掘、补充诗歌留白,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背后的精神内涵;并通过同一作者相关作品的补充,拓展学生视野,延伸学生对作者的写作风格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体悟古诗的含蓄美。

以《暮江吟》为例,向学生简述白居易的一生诗场春风得意,官场却难免失意。当时的朝廷,被“牛李”两党统治,天天上演“牛李党争”。可怜的白居易投靠到“牛党一派”,就会受到“李党”的猛烈打击。如果投靠到“李党”一派呢,“牛党”肯定也不会放过他。那怎么呢?他最终选择当个中间派,可没想到却成为了受到双重打击的“夹心派”。好在年过半百的白居易,已经看开名利纷争,主动请求告别长安,前往杭州做官。白居易一路策马奔腾,把那喧嚣的长安城,远远地甩在身后。在夕阳的余晖下,白居易来到了静静的长江畔,写下了轻快的《暮江吟》。此诗作的特别之处在于,白居易純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而本诗摄取了两幅优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新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在理解江水赤碧相伴的诗句时,适时补充白居易其它带有颜色的诗句,如,《问刘十九》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回顾旧知《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补充相关诗句,感知诗人善于借助五彩的颜色来表达内心的欢愉。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通过上述铺述,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写作诗歌时作者的心境,从而加强对诗歌传达出的“轻松愉悦”情感的表达。

可见,“古情”的传达,离不开对抒情人的充分解读与深入了解,甚至对那个历史时期的把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也切忌脱离“古时”语境来谈论诗文精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诗文情感的圆满诠释。

五、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古诗文的教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种育人启蒙,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植养料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全面、科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则是有效的培植手段。教育要坚守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为学生积淀民族文化基因,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最终回归民族文化之根。所以,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之美是关键要义。

古诗的多元之美体现在“诵读之音律美、表达之简洁美、内容之意境美、情感之含蓄美 ”。音律层面,“音韵美”展现中华诗文吟诵时独有的节奏顿挫之美;语言层面,“简洁美”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大道至简”的凝练之美;内容层面,“意境美”描摹了迁客骚人的缱绻深情,体现中华文化之大美;情感层面,“含蓄美”生动诠释了中华文人借景抒情、凭文达意的内敛情愫……如此立体化的古诗文教学模式,才能将中华文化中的多元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

同时,这种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自我沉浸式的诵读留出了更多的时间,有助于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加深对诗文内容情感的思考,让诗文内化于心,焕发诗词魅力。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内化汉语文学中的文化因素,模仿构建具有汉语文化特色的意象体系,增进自发自我的表达,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表达空间。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运用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
浅析音乐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