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情趣·乐趣

2021-12-03 16:15梁景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7期
关键词:乐趣水墨画情趣

梁景志

【摘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儿童水墨国画教学不仅对儿童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有着深远意义。有效的儿童国画教学方法如何采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教学方法实效性的提高是实践研究的方向。校园儿童国画教学中,我们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改良并突破陈旧教学方式的束缚,努力把兴趣、情趣、乐趣,这“三趣”儿童水墨教学法带进小学美术课堂,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使学生产生的浓厚兴趣 ,快乐地体会水墨国画,努力探索笔墨的魅力,从而让我们的儿童水墨教学效果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水墨画;兴趣;情趣;乐趣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校园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绘画更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但是,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之前水墨画教学之前一直不太受重视。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推广,我们也可以看到,水墨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同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们的关注。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现在的学生接触文房四宝比较少,对这些工具的性能不太了解,对宣纸等属性也不熟悉,从而在刚刚接触水墨画时会感觉到紧张或者害怕,不能完全放开儿童天性。然而成人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对优秀范画、笔墨线条、构图等进行程式化的临摹,注重笔墨运用等技法,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这方法与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不相符合,久而久之,对水墨画会失去了兴趣,产生恐惧。这种枯燥的教法和学法也是与现行课改违背,所以我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用适合学生天性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探索性学习。

一、感受儿童水墨画妙趣横生之兴趣

第一,在涂鸦中感悟水墨。对于没有接触过水墨绘画学生刚刚进入我的水墨课堂,第一任务是学会“玩”,玩是学生的天性,首先让学生能无拘无束,不受技法、画法的束縛。先是线之后是点再次块面,从焦墨到浓墨到淡墨,最后各种墨色互相交融,冲撞。表面上是“玩”,其实暗含“学”在其中,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开始“玩”不同的墨色,寻找宣纸上的不同感觉,学生们在玩中找找焦、浓、重、淡、清 ;再次“玩”线条,不同的墨色不同的线条,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带着线条去旅行,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重时而轻,时而干时而湿;之后“玩”点,面,毛笔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位置涂鸦出不同的效果。把儿童的天性通过毛笔水墨表现在宣纸上,让快乐的水墨真正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涂鸦没对错,感受有差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活跃的课堂气氛,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也感知了墨与宣纸的属性。

第二,在“魔术”中体验技法。水墨画技法的传授,在儿童国画中是个难点。单纯讲解技法和造型不但枯燥而且太成人化,学生难以接受。如果能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学生能好奇地向往探索就非常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魔术”在国画课上的运用。一次国画课中,一个学生画了一会,就把宣画纸揉在一起,生气地捏成一小团扔在地上,原来他说画错了,我笑着捡了起来说:“错了吗?老师经常说我们的水墨画没有对错呢,来,老师给你变个魔术。”好奇的学生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先用淡墨在皱纸上表现了水纹,之后用稍重一点的墨在皱纸上表现了山丘,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学生一下子觉得很惊讶,原来可以这么神奇!水墨的多或少加上神奇的宣纸,往往和学生预期的画面不太一样,这就是儿童国画美妙的地方,用“魔术”来形容和表现。他们不会再害怕画错或者担心画不好,学生就会充满对这种好奇的向往,例如墨水滴在了宣纸上,我们可以变成什么呢?七星瓢虫、太阳、树木等,老师的“魔术”示范加上学生的想象与尝试,让学生在感受水墨游戏得到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变形的造型,笨拙的线条,真正感受到了水墨画“趣”。

二、体会儿童水墨画诗情画意之情趣

第一,编儿歌感受水墨画的规律。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水墨国画时往往无从下手。如何能让他们能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又有条理地进行水墨国画创作呢?就是琅琅上口的儿歌,这样还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春天》主题时,我将作画儿歌编为:远近三笔画田埂,淡绿颜色青草生,浓墨勾出垂柳枝,前浓后淡近景成,藤黄颜色点出花,翩翩燕子双双飞,农民伯伯忙犁田。这样他们有了明显的思路和方法了。又如在用笔用墨的表现上,我又编了这样的儿歌:浓淡干湿变化多,老树石头用枯笔;中锋表现最有力,笔尖跑在线里面。儿歌不但方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而且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起来很带劲。

第二,在诗词中感受意境。诗画不分家,唐人曾经说过:“书画异名而同体。”我国是诗歌之国,琴棋书画乃古代文人的标志,中国画与古诗是息息相关,而我们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背诵古诗的习惯,运用诗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水墨画的意境。《美丽的荷塘》是三年级水墨绘画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没有很刻意去要求学生如何组合表现荷花,如何构图画面,而是在水墨游戏感悟了荷花、荷叶的表现方法之后,带领学生去感受几首经典配图古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后一起欣赏荷塘的优秀水墨作品,让学生对水墨作品意境的体会,这样诗情画意相互促进,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意境之美。学习《美丽的荷塘》之后,在学习第二课《快乐的黑天鹅》时,先让学生用国画形式来表现一下《咏鹅》“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荷塘里形态各异的天鹅快乐景象。启发学生:你听到了诗,你能想到什么情景呀?在这样的感受中,学生的水墨绘画情趣逐渐增浓,情感越来越丰富,再而回到书本上去表现形态各异的黑天鹅。往后也可以逐渐表现一些其它场景,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放学放风筝等快乐场景,也是别有趣味,给画提诗、为诗配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在诗词中学习国画,让学生们学有所“依”,学有所“韵”。

三、体验儿童水墨画“外师造化”中寻找乐趣

第一,从经典中汲取养分。学习水墨画,我们要寻根,前辈优秀作品永远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虽然我们小学阶段不要过于强调技法和造型,但是优秀的前辈们的经典之作我们要汲取之中养分。在给学生选择范画时,我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作品的题材种类,选择那些内容为学生所熟悉、构图较简单、富有情趣的作品,让学生边思考边临摹,充分体会范作中笔墨的变化和情趣。臨摹或绘画时,鼓励大胆落笔,万一错了就将错就错,适当添加,尽量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保持兴趣,乐于探索。

第二,在故事中提升情感。在低年级学生心里,国画意境不好理解,但我会让学生和作者一起产生共鸣,在欣赏经典优秀作品时,常常和学生一起分享画家大师们的故事,如作为明朝后裔的八大山人,他技法高超,作品非常独特,线条优美,画面简洁,但是作品里的动物、植物是那么孤单、孤独。正如他的心情,在自己国家灭亡之后,心情悲愤,落发为僧,归隐山林。对比我们熟悉的艺术大师齐白石爷爷的作品,齐白石爷爷笔下的虫草、花鸟,又是别有滋味,虫草、花鸟、鱼虾等都是那么的精致可爱。由于齐白石爷爷特别热爱生活,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留下了更加多的生活题材巨作。儿童国画不只是单纯的绘画,要把学生的情感也融入作品中,这样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为了让学生更能直观地了解到水墨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情感和意图,我经常带学生到展厅和作品面对面,这样情感的交流就更加直接了。

第三,从生活中寻找创作乐趣。生活是艺术来源的源泉,利用活动课、社团时间,我常常带着学生观察校园的植物园,观察操场玩游戏的小伙伴,球场打球的同学们等,让同学们就找自己身边最熟悉的题材,最喜欢的题材,最有乐趣的题材。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慢慢养成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身边寻找有乐趣的绘画题材。

第四,从展示中找到自信。在学生有了一定绘画基础后,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命題创作,使他们感受创作国画的乐趣。创作时,尽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审美体验和主观情感,引导学生发挥个性,让其创作富有童趣和彰显个性特点的作品。利用儿童节、春节、元旦等等在校园布置小展览,这样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展出,也能欣赏到其他优秀作品,在交流中成长,在交流中自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探索中创新,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摸索出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方式,让“三趣”儿童水墨教学走进小学国画课堂,以兴趣为切入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本着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原则,体会国画艺术的无穷魅力。只有这样,儿童国画的教学综合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明亮,李玉玲.谈谈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水墨画的创造力[J].成人教育,2003(3).

[2]陈璃.美术教育与儿童水墨画的兴趣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9).

猜你喜欢
乐趣水墨画情趣
爱情趣数字
神奇的水墨画
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四格情趣
“乐趣”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