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应用

2021-12-03 22:39:34李妙娟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岗位

李妙娟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108)

一、引言

企业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培训机构,在培训方面有所欠缺,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因此为了能够降低用工成本,企业人才培养需要和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如现代学徒制度的出现,能够发挥出学校的培训优势,也能够让学生了解企业岗位的要求。将教学和实习进行有机结合,保持了职业教育的旺盛生命力。本文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行了简单概述,对现代学徒教育的优势进行了深度分析,如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供需对接等。还对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简单概述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特别是职业教育能够为企业输送大批合格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学校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导致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导致人才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能够培养出合格高素质人才,产生了校企合作模式,该模式将学校培养和企业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常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共享成果,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可见,校企合作下的现代职业教育,可以大幅度优化人才结构。可见一个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现代学徒制度就是如此,这是一种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的崭新的职业教育制度,可以规避在校企合作中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1]

三、现代学徒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供需对接

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制造利润,而制造利润就需要合适的人才,但是由于企业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培训机构,因此简单的内部培训工作缺乏一定专业性,无法完全胜任岗位工作。因此现代学徒制度的出现,让在校学生能够在学徒和学生的身份之间无缝转换,既能够发挥出学校的培训优势,也能够了解企业岗位的诉求,使培训工作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并且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实行工学交替,将教学和实习进行有机结合,使职业教育的发展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使人才结构得到了优化,从而实现了供需的有效对接。

(二)进行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

现代学徒制度的出现,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在较多的时间内进入到生产一线,获得在学校学不到的岗位技能。另外,通过企业安排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师傅,能够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准确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的岗位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且学校和企业通过相互协作,让教育环境和工作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徒的岗位能力,实现对教学工作的动态管理。丰富了教学细节,帮助学生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学徒制度的出现,让学生们通过双重身份,实现了学徒身份和学生身份的无缝衔接,并且以学徒身份可以获得合法收入,让学生能够具备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通过企业方面组织的培训,可以让学生获得企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从而让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另外,通过企业组织的岗位证书的培训工作,和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相融合,能够让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以及岗位技能的同时,获得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让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

四、现代学徒制度实施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校企合作实现双主体教学

企业和学校都是教育的主题,但是又负责不同的方面。其中企业作为用工单位,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方向,使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而学校依托完备的教学资源和设施,能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通过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创新,组建校企育人小组,学校为企业提供优质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学生作为学徒。企业可以为学徒提供一线师傅,帮助学徒对岗位技能进行学习,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工作,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另外,通过双主体教学,既能够帮助学校组织良好的教学任务,也能够让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让以学徒制度为主体的教学工作更加适应岗位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

(二)双身份主体的认知

在学徒制度的实施中,学生需要进行双身份认证,既作为学校的学生身份参与到学校的学习中,完成学校制定的学习任务,也需要作为学徒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因此对培养对象的身份认定也是需要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和企业必须对学生的双身份进行认定,并且通过对教学以及生产时间的安排,完成不同身份的转换。必须通过学校、企业以及学生进行签订相关协议,从而让学生的双身份制度得到确认,并且根据协议对学生权利和需要遵循的义务进行规定,以此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并且通过对应当履行相关义务的规定,从而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的企业使命感得到增强,积极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双导师设置,丰富教学环节

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双导师制度,通过这种双导师制度,让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能够同时作为学生的导师,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指导和岗位技能的学习。学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理论知识的指导,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这些方面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先进的理论知识,从而具备岗位技能的基础理论。而企业一线师傅对岗位的技能和要求更加熟悉,能够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同时培养,学生需要学校教师以及企业师傅的联合教学,可以让双导师模式更加适合教学工作,让学生的实训实力得到提升。[4]

五、校企合作培养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校对理论知识的侧重

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虽然开展了一定的岗位实训操作,但是学校的培养非常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校的做法让人才的培养缺乏实践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企业的实训则是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的岗位需求,对学生未来的规划缺乏组织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技能提升不足,也没有专业的职业规划。可见,学校和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割裂性,培养出的人才无法适应复杂的市场需求。因此,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侧重理论知识,更加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企业缺乏培养能力

企业作为生产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人才的培训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培养过程则是流于形式,以企业的最大化利益为前提,在人才的培养中投入较少,不愿意增加人力成本,这就导致在人才的培养上,缺乏足够的实力。而由于受到企业以及市场规则的要求,关键的技术岗位让学生难以有效接触,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可见,企业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并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这就导致了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掌握企业相关技能,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加了运营风险。

六、现代学徒制影响下的职业教育

(一)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在现代学徒制度影响下的校企合作中,在岗位实训操作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的同时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技能,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规划。而现代学徒制度的出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理论,使其对学生的培养和企业对员工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既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能够让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在生产中获得岗位技能,从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岗位人才。[5]

(二)提升企业的培养能力

企业更要注重对人才的培训,和学校进行合作能够弥补企业在教学理论方面欠缺的短板,培养过程不应该仅仅流于形式,以企业的最大化利益为前提,更应该继续增加对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推动人才的培养战略,使人才建设能够满足企业以及市场规则的要求,多安排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岗位让学生实习,提升学徒工的实习质量。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岗位职责、技能等培训工作,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例如,某企业在推行了现代学徒制度校企合作后,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时效性,还让企业的人才结构得到了优化,让企业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完成生产活动,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总之,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应用中,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学徒制度的优势,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岗位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