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究

2021-12-03 19:16孟庆男
职教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双师试点办学

□孟庆男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随后教育部开始批准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目前已有30 余所职业院校更名为XX 职业大学(XX 职业技术大学),并开启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本文将就试点的动因、面向、路径等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一、弄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及试点的动因

这里需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国家什么要将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提升到本科层次?二是国家为什么要以试点的方式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涉及到国家的整体设计与部署。下面分别加以分阐释。

(一)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动因

1.适应当今经济社会新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由专科层次提升到本科层次,进而培养出高层次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正适应了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来看,“一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孕育发展需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1]这表明,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孕育发展,亦或是当今新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都需要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这样做既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也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培养层次不是很高的问题。可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适应当今社会新发展趋向的必然选择。

2.建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2014年国家六部委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又明确提出了“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一个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它不但包含有职业教育层次的一体化,还包含有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一体化。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是这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一环,它可以使原职业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不完善走向完善成为可能与必然。职业教育各层次的一体化,打通了学生按层级升学的通道;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一体化,打通了学生获得“1+X”职业证书的通道。这充分表明,“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2]。

3.满足学生对职业本科的新诉求。当今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对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诉求水平在持续上移,诉求欲望也在不断增强,强烈地渴望能够通过接受本科层次以及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来获得本科或研究生的高学历。之所以有这种诉求,是因为之前的职业教育属于“弱势群体”,其社会地位不高,社会认可度不强,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被认为是一种次等教育或低端教育,由此导致其在招生、培养、就业等各方面都常受到歧视。现如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提出和开展,正契合了这一现象的改变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它可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学历由专科层次提升到本科层次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因而将会越来越受到报考职业院校学生的欢迎。

(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动因

1.为本科职业教育发展树立旗帜。旗帜是一种榜样、一种标杆,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教育部之所以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就是要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树立旗帜,并用这面旗帜作为“领头羊”来引领未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全面开展。而要树立这面旗帜,各本科职业大学就要勇于承担起“探路者”的责任,先行种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验田”,就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践形态进行探索。而在这一“试验田”里进行探索时,一是要“牵头开展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试点学校建设标准、评价体系与标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等各类研究”[3],以便生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与新理论;二是要通过这一实践探索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新路子、新范式、新经验、新案例,以为其他职业学校提供可复制和可推广的办学经验,以便于解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由“谁来办”“怎么办”“如何办”的问题;三是要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提供参照和依据,以使有条件和有意愿的普通高校率先实现这种转型发展。

2.探索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规律的,而且还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之别。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就是要以一般教育规律为指导来探索其内在的特殊规律,以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能够依规而行。首先,要在“试水”中探索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律。这个“试水”过程实际上是先从浅水区的“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的,而后经过对“摸”的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和科学认知,到进入深水区后自然就可以“踩稳石头过河”了。这一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其次,要在补齐专科教育“短板”中探索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律。这是要求必须依据本科的相应条件和指标体系去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就是说,既然我们办的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那么我们的人才培养就不再是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时间上的“加长版”、内容上的“增加版”、模式上的“延伸版”,而应该是培养目标上的“提升版”、培养定位上的“扩展版”、培养规格上的“高端版”、培养模式上的“创新版”,这样才能做到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标准相符合。为此,就需要补齐专科职业教育时的某些“短板”,如补齐办学理念不新的短板、办学条件不够的短板、教学水平不高的短板、学科建设不强的短板、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等。

3.探索本科职业教育自主发展之路。在职业教育还没被作为独立教育类型之前,职业教育是从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其办学体制与模式等也只能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因而缺乏自身办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难以彰显出自身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而现如今职业教育独立类型的确认和专科升格为本科,急需要探索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自主发展的现实路径。因为现今的“职业教育已具备了自主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的现实条件”[4],也就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设计已经完成,其专业设置标准、管理办法、专业目录等也已经研制,这就使得职业教育已进入到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因而,通过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新路径的试点探索,就可以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中等和专科层次推向更高的本科层次以及未来的研究生层次。

二、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面向

这里主要是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都试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使我们更加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该如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以及完成试点任务。

(一)明确办学定位

明确办学定位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首先要面向的问题。教育部在批复试点职业院校更名为职业大学的文件中明确要求:“学校要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保持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可见,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1.明确办学类型定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是一种教育类型,它由普通高等教育类型转化而来,是一种独立的职业教育类型。实际上,1996年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在一次讲话中就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属于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5]但这一“特殊类型”在当时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而是始终将其作为普通教育类型的附属来看待,直到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之后,“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并列平行”[6]关系才得以确认,被认定为在办学类型上属于独立的教育类型。

2.明确办学层次定位。明确办学层次定位实际上也就是明确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各本科职业大学都是由专科层次升格而来的,都是由“学院”更名为“大学”的。这意味着国家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很高的定位与期待。既然某些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层次上升格到了本科层次,那“就应该立足于‘本科’层次办学,迅速扩大本科生的比例,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过渡”[7]。显然,各本科职业大学的办学层次定位不能停留在专科层面,而必须保持在本科职业教育层次上。

3.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状况而确定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与研究型本科、应用型本科、专科高职相比都是不相同的。研究型本科主要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主要是培养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8]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会做”“巧做”“做巧”[9]的中高级技术员和技师人才。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专业建设

1.合理设置试点专业。为进一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提出了“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职业,聚焦确需长学制培养的相关专业”的要求。这是各本科职业大学设置本科专业的重要依据。对此,各本科职业大学在设置本校本科专业时,“要瞄准两个高端:一是传统专业升级要瞄准产业高端,推进专业建设向服务智能制造提升;二是新兴专业设置要瞄准高端产业,依托原有专业优势积极拓展新的专业方向。”[3]但是,在瞄准这两个高端设置本科专业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依据本校基础条件稳妥设置,避免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二是要对新旧本科专业目录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照新调整的本科专业目录妥善设置本科专业。

2.研制教学质量标准。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职业专科18 个专业大类410 个专业教学标准,但本科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目前还没有颁发,因而各本科职业大学应先行研制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研制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要求,这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是研制教学设计质量标准。这是对教师备课的标准性要求,包括各专业教材选用标准、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方案与课件标准、教学日历标准等。二是要研制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标准性要求,包括教学组织标准、教学内容标准、课程思政标准、教学方法标准、教学考核标准、教学评价标准等。三是要研制实训教学质量标准。要按本科标准改造原有实训室或建设新的实训室,以满足本科层次实训教学的要求和“1+X”等级证书培训要求。四是要研制顶岗实习质量标准。要建立一批高质量顶岗实习基地,要使顶岗实习岗位切合本科学生所学专业,从而实现本科学生的高质量在岗就业。

3.研究学位该如何授予。我国学位有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别。学术型学位按13 个学科门类授予,专业学位则按专业学位类别授予。专业学位目前只有建筑学一种学位。普通高校基本上都授予学术型学士学位,只有建筑学本科专业授予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目前以“二级学院”方式或以“3+2”模式来开设职业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所授予的学位也都是学术型学士学位。而对于各本科职业大学来说,授予学术型学士学位显然是不适合的,因为各本科职业大学不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也不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而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因而按“XX专业”来授予学位是比较合适的。更进一步说,由于各本科职业大学属于职业型高校,其教育类型属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别是教育过程所依从的学科是职业学科,而职业学科又是颁发职业学士学位的重要遵循,因而将“专业学位”名称改为“职业学位”就显得更为合适,也就是应按“XX 职业”来授予学士学位。当今许多西方国家的职业高校也都是按照职业领域来授予“职业学位”的。

(三)建构好课程体系

1.建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设置称之为课程“平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可建构三个平台,即“通识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实践课程平台”。每个课程平台又可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通识课程平台可设置“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模块,专业课程平台可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发展课”的课程模块,实践课程平台可设置 “专业实训课+专业实践环节+专业产学研结合”的课程模块。这一“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

2.建构“理论课+实践课”的课程体系。这是说各本科职业大学应建构理论课与实践课并重的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课程内容上,是理论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并重;在培养内容上,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在课时安排上,是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并重。这一“理论课+实践课”的课程体系,也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

3.建构“1+X”的课程体系。从这一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来说,这里的“1”是指一个完整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课程实施等,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活动过程而存在的。如,上述的“平台+模块”课程和“理论课+实践课”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都会体现出“1”的完整性。而这里的“X”则是指在此基础上再设置若干门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课程,使学生通过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而获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这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新型课程体系建构方式。

三、创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路径

这里主要是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该如何开展的问题。也就是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现实路径,这是当前各本科职业大学开展试点所面临的新任务与新挑战。

(一)以制定合理的试点方案为前提

1.组建好试点工作领导机构。组建好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是十分重要的。领导机构是试点工作的领导核心和指挥中枢,要承担起试点工作的领导责任、政治责任、主体责任,要建构新理念、开拓新思路、拿出新举措,要合理布局、精心施工,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试点计划。这个计划是试点工作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实施蓝图,可以此来统领和指导整个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

2.制定好试点工作“任务书”。各本科职业大学开展试点工作需先行制定好试点工作 “任务书”。“任务书” 是开展试点工作和完成试点任务的行动计划。试点工作“任务书”中所包含的试点任务主要有: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健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各类标准,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对原专科专业进行改造与升级,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树立旗帜和打造样板。制定好试点工作“任务书”后,试点工作就可以“按书索骥”地开展了,也就是使试点工作“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体系、实训课程、师资队伍、职业培训、信息技术等方面全面展开”[10]。

3.安排好试点工作进程。在探索试点实践过程中,要分阶段、有步骤地做好试点工作。教育部规定升格为本科职业大学的试点时间是四年,所以各本科职业大学可按初步尝试、完善提高、经验总结三个阶段来开展试点工作。在第一阶段里,要经过广泛考察、深入调研、细致分析、科学论证,制定出符合本科层次和体现职业属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后便可按这一方案开展对职业教育本科生进行培养;在第二阶段里,要把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做到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边调整,使试点工作不断走向完善;在第三阶段里,要注重对试点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积累,并形成试点总结报告以接受教育部对试点结果的综合评估。

(二)以对标国家职教要求为根本

1.坚守“两种属性”。所谓坚守“两种属性”,就是要求各本科职业大学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时,既要坚守“职业属性”,又要坚守“高等属性”,也就是既要使本科职业教育姓“职”,又要使本科职业教育姓“高”。

“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的独有属性。从坚守这一属性来说,各本科职业大学仍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也就是说,这些学校虽然由专科“升格”为本科了,但“职业”二字却没有被丢弃,仍叫着“XX 职业大学”或“XX 职业技术大学”。这表明这些学校的“职业属性”并没有因为学校“升格”了而被淡化。这一点从学校的类型上也可以得到说明。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国家已经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普通高等教育则是为社会培养学术型或应用型人才。

“高等属性”是高等教育的独有属性。从坚守这一属性来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属于高等教育,它需要进入“高”的教育范畴。因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遵从高规格、坚持高标准、达到高水平。这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等性”的最基本呈现形态。这种“高”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然会高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对专科职业教育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另外,职业教育不但要通过本科教育层次来提升其“高等性”,还可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来提升其“高等性”。我们不能为了坚守“职业属性”而不坚持或提升其“高等性”,否则培养定位中的“高层次”就难以实现。其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除了坚守其“职业性”这一根本属性外,还要提升其“高等性”这一属性。

2.做到“三个加强”。所谓做到“三个加强”,就是要求各本科职业大学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技术技能的教育。这是关于“完整人”的教育,这种教育正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本质所在。

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并在该课程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职业行为习惯等的教育。这是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全面育人的重要方面,它涉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大问题。

加强职业理论知识教育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要体现。职业理论知识教育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的重要基础。因而,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牢固把握产业理论知识、行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技术理论知识等,这是学生形成职业技能的基础与前提。而且,还要使学生在把握理论知识的广度上和深度上强于和高于专科高职的学生,否则就算不上是本科层次的教学和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

加强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是本科层次职业属性的重要标志。各本科职业大学要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实践性教学的学时应占总教学时数的50%以上。这表明了国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当然,我们也决不能因为强调技术技能方面的教学而把各职业大学蜕变成为某种职业培训机构。

3.坚持“三个不动摇”。所谓坚持“三个不动摇”,就是要求各本科职业大学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时,要坚持办学方向不动摇、人才培养特色不动摇、职业教育质量不动摇。

坚持办学方向不动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也就是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来教育人和引导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坚持办学的市场导向不动摇,也就是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来进行,设定与市场行业和企业岗位相一致的办学方向。三是坚持办学的就业导向不动摇,也就是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以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才培养不仅要与就业“对口”,更要与就业有“接口”,从而使教育过程与就业岗位达到“零距离”。

坚持人才培养特色不动摇,就是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从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来说,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培养具有创新性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从人才培养规格特色来说,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培养职业素养过硬、职业精神过硬、职业能力过硬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从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来说,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过程特色来说,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1+X 证书”式培养。

坚持人才培养质量不动摇,就是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通过大力开展“提质培优”行动,来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高质量是通过高水平体现出来的。因而,坚持人才质量不动摇,首先就必须按照国家“双高计划”要求,将各本科职业大学建成省域高水平的职业大学,将所开设的各本科专业建成高水平的专业群。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条件,在此条件下才能坚持高标准和按照高要求来进行人才培养,由此所培养的人也才能成为高规格和高层次的人才。

(三)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证

1.“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足够多。“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具有足够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新近公布的《管理办法》都明确规定,“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要不低于50%。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因为足够多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也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精神灵魂。然而,从目前各本科职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在数量上都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我们必须把培养足够多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做,以此来保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2.“双师型”教师水平达到足够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但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要足够多,而且还要求“双师”的水平要足够高。真正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是高水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它有利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效开展,从而培养出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而目前各本科职业大学不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不够多,而且其“双师”水平也并不是很高,这也是高层次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我们还必须要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职业理念先进、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知识丰富、职业能力娴熟、职业服务到位的“大国工匠”或“能工巧匠”之师。

3.“双师型”教师结构达到足够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除了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多和水平要高之外,还要求其团队结构要足够优化。这正像《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所指出的那样,“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结构足够优化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应该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包括团队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都要达到优化,还包括团队中的行业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大师名匠、骨干教师等人才结构也要达到优化。各本科职业大学都应按照这个路径来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四)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重要任务。因而各本科职业大学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1.创新“三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里的“三合作”是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这是以各本科职业大学为主体的基于宏观层面的 “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从“校地合作”来说,主要是探索各本科职业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育人的新思路与新领域。地方政府要为职业大学提供更多的人才信息指向和更明确的政策引导,各本科职业大学要面向区域经济进行接地气的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从“校企合作”来说,主要是探索各本科职业大学与企业双主体深度合作育人的新渠道与新方式。职业大学可与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以“定制班”的方式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形成“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校校合作”来说,主要是各本科职业大学要创新与其他高校合作育人的新手段与新机制,做到合作共用资源、合作共担职责、合作共育人才。

2.创新“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里的“三融合”是指产教融合、工学融合、专创融合。这是以职业本科专业为基点的基于中观层面的“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产教融合”,主要是探索“引企入教”之道。也就是使教育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专业与产业活动深度融合。通过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有机融合”[11]。探索“工学融合”,主要是探索“引学入企”之道。也就是不再是简单的校企结合,而是将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深度融入到工作性专业实践过程之中,使学生做到学生即学徒、入企即入训,“真正实现教室就是车间、教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员工、作业就是产品的目标。”[12]探索专创融合,主要是探索以专业教育驱动创新创业教育之道。也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通过专业性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而成长为创新创业人才。

3.创新“三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里的“三贯通”是指知识贯通、学段贯通、育训贯通。这是以职业本科学生为中心的基于微观层面的“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知识贯通”,主要是探索人文素养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的贯通之道,使学生将这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身,从而成为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学段贯通”,主要是探索学生固定学习阶段与弹性学习阶段的贯通之道,就是以“学分银行”的方式来累积固定学段与弹性学段的学习学分,以此来考核学生的学业。探索“育训贯通”,主要是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贯通之道,也就是学生通过学历教育的学习而获得学历证书,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实现“1+X”的多证书相融通。

猜你喜欢
双师试点办学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