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道德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1-12-03 12:48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民立第二小学邱凯祥
亚太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法治生态教师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民立第二小学 邱凯祥

一、生态道德教育的背景

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让人类意识到,虽然科技和文化进步给人类社会创造了很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生态环境也不容忽视,大自然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很早就发现了生态危机,但直到现在生态危机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人口众多、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另外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发展中国家人口普遍压力过大。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紧张,矿产、森林、水资源等面临枯竭。环境污染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大气和水污染两方面,尤其是水污染现象严重,水污染也是造成水资源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气层充满了化学残留,二氧化碳含量飙升,而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如果我们不爱护环境,大自然也必将会以它的方式报复人类。迄今为止,去年年初在世界范围内大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超亿人,数百万人的生命被夺走,生活秩序被打乱,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人类原有的价值观被撕裂。去年开始的澳洲大火持续了近5个月,1400多公里的海岸线烧成了红色,12亿动物惨死,无数森林和土地被毁,大火随之还带来了全球性污染,排放了整整4亿吨二氧化碳。

二、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生态环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标志,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校教学的重点也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信念和核心素养。将生态道德教育理念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认识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明确人类和自然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从小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维护好生态平衡。生态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有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战略方针的落实,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基于生态道德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还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教学的重点也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高尚信念和核心素养,将生态道德教育理念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创设情境教学,巧妙提问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学会营造课堂氛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设情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联系课本内容。针对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创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的意识。例如,“地球——我们的家园”课堂教学可以借助巧妙的提问:“真的只有一个地球吗?”“假如有一天离开地球,人类将怎样生存?”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从地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等层面引导学生,让学生从生活的情境联想地球和自然为人类都提供了哪些赖以生存的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堂内容,达到让学生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和明白环境问题严重性的目的,又强化了学生生态保护的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组建学习小组,讨论研究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学习,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并且通过讨论加深理解的程度。这样同学之间可以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和学习模式,学习小组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明白团队和合作的重要性。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成员的构成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此,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小组划分时将不同程度、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平均安排在各个小组中,以保证分组的平衡性,这样在学习讨论中学生之间才能够取长补短,达到小组讨论的最理想状态。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可以互相借鉴学习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例如,在“节约资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小学生举例在生活中水都有什么样的用途,分别用一缸水、一勺水和一滴水来比喻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和人可以饮用的水资源,也可以借助图像和视频,让小学生体会水资源的匮乏和珍贵。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点评,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借助信息技术,加深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室强化教学成果。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保证,而在小学教育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观看课件时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可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自然灾害的视频或者图片,或是相关的保护环境的动画片,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借助多媒体资源可以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理论结合实践,综合教学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容易将课堂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学内容较多立足于书本,而忽略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课外活动,真正让学生融入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其本质是为生活服务,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多设计一些生活化小游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深印象。比如“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案例,组织知识问答的趣味游戏。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垃圾清扫活动,或者创办争当生态文明小卫士的活动,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以学生带动家长,以家长推动社会,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对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口头的表扬或者是小红花,通过激励的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引导启发学生,激发热情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当教学的主体,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教案、选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掌握教学的进度,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要适应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方法。传统采用的是“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学习,一般学生都没有较大的学习热情,感觉课程比较刻板和单一。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实行个性化定制教学。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手拉手,交朋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依照教学内容,告诉小学生该怎样交朋友,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自主选择要交的朋友,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每一位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利于促进今后学生的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法治生态教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最美教师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