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健康理念下幼儿园保育工作研究

2021-12-03 12:48西藏民族大学幼儿园
亚太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保育员传染病消毒

西藏民族大学幼儿园 黄 丽

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社会化健康发展始终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心,而高质量的保育工作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心灵涵养等全面健康发展的根本,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先行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目标和任务,给卫生保健工作指引了方向。与此同时,国家、社会、教育界、家长等层面对幼儿园保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健康理念下,科学、有效地提高保育工作质量,为幼儿创造符合卫生标准的健康安全的环境与物质保障,培养幼儿对疾病的防控意识,掌握基本的防护技能,传递积极乐观的防控态度,是当下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传染病防控的视角出发,针对幼儿园保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保育工作质量是影响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效果的关键

保育工作由保育员和教师共同承担,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保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三个环节的预防控制,是影响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效果的关键所在。

首先,国家、各省市近年来陆续修订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指南》等一系列防控指南,从托幼机构人员管控,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管理与消毒,营养膳食,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精准、科学、规范的传染病防控要求,其中大量工作需要保育员和教师在保健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落实。因此,保育工作是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能否落地的关键因素。

其次,保育工作需要在保育员和教师的共同协作下进行,但保育员承担了幼儿园卫生、消毒、隔离等与传染病防控相关的主要工作,因此,保育员对传染病的科学认知和对消毒隔离工作的规范操作,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

最后,建立在一日生活中高质量的保育工作,可以保障幼儿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学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涵养健全的心理品格,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社会化全方面健康发展,是幼儿园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二、新健康理念下幼儿园保育工作现状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但长期以来,幼儿园保育工作存在重视不够、队伍不全、质量不高等问题。尽管近些年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幼儿园保育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总的来看,我国保育工作仍然滞后于幼教事业的发展。在新健康理念下审视幼儿园的保育工作现状,发现健康保育工作薄弱、保育教师专业知识匮乏、健康教育中的“保教分离”等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一)一日生活环节中较为薄弱的健康保育工作

入园与离园、餐饮、盥洗、如厕、睡眠、集体教学、自选活动、户外自由活动、过渡转换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在这九大环节中,除了集体教学活动环节之外,其余环节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幼儿应在这种充满生活色彩的活动中学习卫生、安全等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获得尊重、接纳,在稳定的情绪下充分享受幼儿园的生活。但现实中,“教育为主、保育滞后”仍然是幼儿园健康保教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环节,通过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设相关环境等多种方式开展幼儿健康教育,但对其他八个生活环节中的健康教育手段、方法关注较少。笔者在对陕西省咸阳市多所幼儿园进行观察后发现,多数教师未能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仅有部分教师在盥洗、如厕等环节告诉幼儿要注意卫生、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对于咳嗽、打喷嚏等礼仪的掌握,遵守一米线、少聚集、用公筷等社会规则都缺乏相应的教育。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需要保教老师在一日生活中不断提醒、引导和帮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保教老师却忽略了在生活中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与强化,更不能抓住这些环节中所蕴含的健康教育契机,导致八个生活环节成为教育活动的过渡。这种保育过程的随意性和教育过程的刻意性,把最能推动幼儿生命成长的“生活化教育”置若罔闻。

(二)保育教师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比较匮乏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专职保健医岗位的设置,对保育教师卫生知识的培训大大增加,保育教师基本能够掌握消毒、隔离等卫生知识,能够做到传染病常态化防控下,进行符合标准的卫生与消毒操作。但目前,专门面向保育教师的系统性健康教育培训还很少,教师亟须补充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对卫生保健系统性知识的学习,不能从饮食、运动、盥洗、睡眠、大小便等环节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的生活护理与观察照顾,忽略了通过日常科学的生活方式来提升幼儿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性,更不能及时发现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忽视与家长沟通中对缺勤儿童的了解和分析,在传染病防控中过分依赖保健医,给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漏洞。一些教师在消毒过程中防护意识薄弱,对消毒液的安全使用了解甚少。例如在对餐桌、地板、室内环境进行消毒时,不避开幼儿、不做自我防护,这对幼儿和自身呼吸道有可能造成损伤,反而危害身体健康,顾此失彼。

另外,保育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时,因缺乏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儿童教育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形成沟通障碍和严格控制状态,让鲜活的生活化课程变成机械的生活训练,无视幼儿的感受与自然萌发的生活学习兴趣,不能让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防控方法根植于幼儿内心,更不能让他们自然地接受疾病预防知识和防护技能。

(三)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保教分离”问题

保教结合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保育员和教师应各尽其责、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幼儿以健康为基础的全面发展。但现实中,“保教分离”“重教轻保”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国家对保育员未出台相关的职业准入标准,加之幼儿园管理者对保育工作的认知偏差,认为保育工作就是简单的清洁、消毒与照顾幼儿,导致招聘保育员的门槛非常低,入职前仅进行以卫生消毒为主的简单培训。由于保育员缺乏卫生、营养、心理、教育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教师又普遍忽视自己的保育责任,缺乏保育方面知识的储备和学习提升,传染病健康教育单一化,没有构建适合小、中、大班幼儿的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更无法关注和干预传染病发生后幼儿的心理问题,对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缺乏科学性和持续性。

同时,保育员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日常工作以清洁消毒、生活照顾为主,工作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多数保育员认为传染病防控中卫生消毒的检查力度比较大,所以很多工作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而进行机械性的重复,忽视了保育工作是建立在对鲜活生命的培育之上,更无法以幼儿身心健康为中心,将保护、保健与教育相结合,对幼儿进行日常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引导与培养。

三、新健康理念下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让一日生活环节中的保育成为润物无声的健康教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蕴含着丰富的健康教育内容,除集体教学外,保教老师应抓住每个环节的教育契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培养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卫生常识和生活技能,将七步洗手法、咳嗽、打喷嚏礼仪、一米线、用公筷、少聚集以及喝开水、吃熟食、勤换衣服等疾病预防常识,还有其他如安全、生活技能的学习贯穿于一日生活。同时拓展到教学中,积极探索传染病防控中的五大领域,让幼儿了解传染病相关的科学知识,与同伴和老师探讨生活中的防控方法,并能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呈现在主题墙或主题活动中。与此同时,要让幼儿感受到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抵御疾病的民族精神,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以教助保,以保促教,强化他们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对健康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意义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行为习惯中,在最自然的生活状态下,以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方式成为自己健康的小主人,从而提升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平衡发展。

另外,要改变一日环节中“教育为主、保育滞后”的现状,需要从管理者入手,重视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建立保育工作规范和保育质量评价体系,让保育质量成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一部分,既可以提升教师的保育水平,也可以提高教师对保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管理者要减少教师不必要的书写和与幼儿无关的活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保育工作,在一日生活中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幼儿、观察幼儿、帮助幼儿成长。

(二)提升保育员职业素养与自我价值

幼儿园的环境卫生状况与幼儿的健康息息相关,卫生与消毒是集体环境中阻断传染病的基本保障。《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指南》对保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指导,有利于促使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促进保育员卫生消毒技能的提升。保育员是卫生消毒的实施主体,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常用的消毒方法和操作技能,也应加强保育员对卫生知识系统性的学习,了解各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潜伏期、传播途径、早期表现和临床症状,及时发现传染病,并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在缺勤儿童的管理中,要能有效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早发现传染病相关信息,科学指导家长防控方法并及时报告,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保育员要了解消毒液的安全使用方法和对人体的危害,在消毒过程注意避开幼儿,自身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危及幼儿及自己的身体健康。更要时刻谨记“慎独”,以“慎独”的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严格执行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并能充分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和神圣感,不断提升自我价值。

(三)保育员的职业准入是提升保育质量的关键

保育员不等同于“保姆”,国家应该推进保育员专业化制度建设,尽快制定出保育员职业准入制度和标准,让保育员能够掌握幼儿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熟知幼儿生活和教育中的保育要点,了解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要点,学习保教管理制度和规范以及幼儿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让他们与教师一样持资格证书上岗。只有将幼儿园的保育员和教师置于同等的地位,才能使保教真正融合,解决“重教轻保”的现实问题。

另外,近年来很多幼儿园采取“三教轮保”的模式,非常值得借鉴。班级三位教师分别轮流承担保育工作,每位教师具有保育、教育双重身份,既可以增进教师对保育工作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的保育技能,也可以发挥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满足幼儿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是当下解决“保教分离”,实现“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国家教育方针,较易实施且较为科学的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保育员职业准入难题,从而提高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

幼儿的健康成长有赖于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协调一致,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担负着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得以科学有效实施的重任,保育工作质量又是评价幼儿园卫生保健质量的重要指标。面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只有不断提升教师和保育员的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建立起“预防为主,健康先行”的高质量保育保障系统,为幼儿提供卫生、安全的成长环境,让幼儿在宽松、愉悦、规律的生活化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强化他们的卫生习惯,建立持久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其抵御疾病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保育员传染病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