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 芳
如果说幼儿园生活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开始,那么小学生活则拉开了他们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序幕。如何让幼儿减少焦虑和烦恼,让他们轻松入学?这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只要认真做好“加减乘除”,就能轻松实现“幼小衔接”。
我们曾做过“关于幼小衔接重要性”的相关调查,调查发现,有部分教师认为: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必然会有一些不适应,过了适应期自然就好了。这显然是错误的,也不利于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我们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大量翔实的案例、客观的数据和来自权威专家的报告,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很重要,如果衔接不当会造成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幼儿生理上会出现容易疲劳、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精神不振等状况,心理上则表现出讨厌上学、缺乏自信、情绪低落,社会适应性方面则表现出孤僻、不愿讲话、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等,这些问题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家长都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观点:所谓幼小衔接,就是在幼儿园就提前将小学的知识教给幼儿,有些家长还会给幼儿报各种不同的补习班。其实,这样的衔接效果适得其反,因为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幼小衔接不能片面地追求知识的传授,而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培养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要让幼儿对进入小学充满憧憬和向往。
首先,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幼小衔接,避免盲目。其次,是要坚持全面性原则,从体、智、德、美、劳等多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又有情感的,更有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为幼儿做好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准备。第三,要坚持渐进性原则,从幼儿小班入园接受集体教育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等。到了大班,则侧重于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幼儿入学的基本能力,加强对其学习主动性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幼儿进入大班,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作为教师,应当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并开展一系列活动,为幼儿入小学减少坡度,缩短差距,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入校时间早,上课时间长,午睡时间短。因此,我们督促幼儿早睡早起,准时入园,适当延长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使其能与小学的作息时间相接近。其次,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如要求幼儿背着书包上学,学会使用橡皮、铅笔刀等学习用品,学会整理书包,爱护文具用品等。再次,增强幼儿的体质。到了大班,我们会更加注重幼儿的体育锻炼,帮助他们增强体质,使其具有良好的体魄,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首先,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即将入学的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幼儿获得很多知识重要得多。因此,教师会安排一些环节,要求幼儿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任务,提升幼儿的任务意识;如开展“你说我听”“听听说说”等小游戏,使幼儿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带领幼儿开展阅读和诵读活动,培养幼儿爱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重视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一般来说,3 ~ 6岁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正逐步发展,而小学学习更多地需要有意注意。因此,我们将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如结合我园的办园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象棋特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排除外界干扰,锻炼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性和持久性,发展有意注意。最后,要做好必要的能力储备。我们认为,幼小衔接要避免小学化,但不能过犹不及、因噎废食。在上小学前,我们通常会教幼儿学会书写数字,学会认读、书写自己的名字,学会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学会熟记家庭电话及家长信息,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这些知识能力的储备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自信,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首先,教会幼儿正确与人交往。进入小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幼儿需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小学老师也不会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处处陪伴和跟随,出现问题和纠纷时,需要幼儿学会自己处理。我们通过开展户外混龄游戏和廊道游戏,让幼儿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一起相处,学会协商、向成人求助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逐步提高其谦让、忍耐、协作的能力。其次,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上小学前,教师要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规则,如上课、与同伴活动的要求等,并将“值班班长的产生”“谁先完成任务谁优先”等规则运用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所带来的愉快体验,引导幼儿遵守规则,提前适应小学生活。
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重视做好家长工作,如通过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作息、饮食情况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家长学校”及《家教小报》向家长宣传科学、正确的幼小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家长论坛,让家长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分享成功经验;通过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幼儿园的具体做法以及幼儿的表现,做到在家同步对幼儿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小学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采取“互相串门”的方式,请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了解将要入学的新生的状态,看看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小学有哪些不同。通过考察,小学教师发现:大班的幼儿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如幼儿们都会整理书包,只是有的幼儿速度慢,所以不需要从零开始教,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以前,我们总觉得幼儿们上课时无法专注,现在我们发现只要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游戏化的手段,幼儿们都会很专注、很认真。此外,我们也让幼儿园教师走进小学课堂,让他们了解小学对幼儿能力的基本要求,努力寻找幼小衔接中最重要的环节。做到既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与小学保持联系,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无限的可能。
入学前,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幼儿难免会产生焦虑和彷徨的情绪。因此,要采取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消除顾虑,让他们对升入小学充满向往和渴望,以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大班下学期,我们会开展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活动。如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食堂、电脑房、舞蹈房、中队活动室、厕所等,既能帮助幼儿熟悉校园环境,消除陌生感,又能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兴趣。让幼儿观看小学生上课,看着哥哥姐姐们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幼儿们会十分崇拜他们,并对小学课堂充满向往。
让大班的幼儿自主找一个哥哥或姐姐结对子,听哥哥姐姐讲讲学校有趣的学习生活,坐在哥哥姐姐身边一起听课,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活。
教师还会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开展“小学,我来啦”主题谈话活动,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小学是怎样的,小学生是怎样学习、生活的,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开展“我心中的小学”主题绘画活动,请幼儿结合参观过的小学,画出心中向往的小学;开展“书包整理”大赛、“要上小学了”故事教学、“与小学生联谊”等活动,使幼儿萌发出渴望入学的积极情感。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为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就能帮助他们很好地应对升学这一学习生涯中的重大转折,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