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 钰
助人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一种重要行为。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开始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如何与教师交往,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开始形成各种各样的亲社会行为,如合作、分享、助人等行为。幼儿的助人行为,能使幼儿赢得同伴的欢迎,受到教师的称赞,更能使其体会到助人的乐趣,为其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那么,该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助人行为呢?
现如今,许多父母对幼儿的教育都是从纠正幼儿的不当行为开始入手,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观,但以身作则的父母却是少之又少。父母要知道,自己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产生的分享、合作、帮助、安慰、捐赠、同情、关心、互助等行为大多是在家庭的影响下,在父母的要求与指导中完成的。幼儿的助人行为,也是在与父母的交往中慢慢形成与发展的。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时刻给幼儿树立榜样。
大班幼儿活动水平明显提高,需要更为开阔的活动空间。家长应多带领幼儿参加一些助人活动、志愿者项目活动和慈善活动,如给生活贫困的幼儿赠送玩具,教弟弟妹妹做游戏,在社区打扫卫生,看望孤寡老人……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可以慢慢得到培养。
大班幼儿理解能力增强,是非观念有了明显的提升,喜欢探究发现,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和关注。在每次活动后,家长要多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并对幼儿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每次志愿者活动后,幼儿都会学到一些帮助他人的技巧,也会因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成就感。
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幼儿的助人行为,这样有利于对幼儿的助人行为进行分析,以充分地了解幼儿,并以此来设计教育模式和教育活动。另外,为幼儿提供乐于助人的榜样是培养幼儿助人行为的有效方式。一是要为幼儿树立班级中的榜样;二是通过故事讲述等方式为幼儿树立同龄人中的榜样;三是教师要做好幼儿的榜样。
幼儿园可以多组织一些助人活动,丰富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例如,在“学雷锋日”这天,可以给幼儿讲一讲活雷锋的故事,可以组织大班幼儿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穿衣,可以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里捡垃圾等。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不同情境的活动并引导幼儿参加,如怎样请求别人帮忙,别人求助于你时应该如何面对等。
当面对求助者,幼儿不愿意帮助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移情能力的训练。例如,多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体验不同求助者的情感。在角色扮演中,在真实、直接的情感体验的支撑下,使幼儿明白与他人交往时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别人遇到挫折、困难时该提供怎样的帮助。角色扮演训练也是一种积累助人经验的活动,它能使幼儿体验求助者的内心需求,能促进幼儿在特定情境下产生助人动机和助人行为。
在幼儿园里,教师是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的成人。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助人行为多进行积极的反馈,幼儿可以一直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助人行为的肯定与鼓励,渐渐地,幼儿就会养成助人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助人行为的养成对幼儿自身及他人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助人、学会做人的教育比知识教育和智能教育更为重要。重视社会性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助人行为,使幼儿能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