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广播电视大学 刘 帅
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小学生在获得知识、增长技能的同时,也应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培养与情感的塑造。然而,当前的小学教学以教师、教室和书本为中心,教师通常采取以单向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单纯以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从而忽视和排斥情感教育,或是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知识教育的辅助工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下降、思维呆板僵化、情感脆弱、人际交往困难以及缺乏爱心和责任心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寓情于教,不能做到情理交融,那么很难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情感体验。
小学生身心的各方面发展都不太成熟,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等特点,情感内容不丰富,情绪调控能力较弱,因此小学生更需要他人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如果不能对其施以恰当的情感教育,不能为其提供情感正常发展的方法和机会,很容易导致其失去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产生焦虑、自卑、退缩、厌学等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不仅影响小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生活状态,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小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和发展空间是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满足学生恰当的情感需要,消除学生的不良情感,将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情感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是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离开认知活动,学生的情感活动很难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学习的意志品质是否持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和兴趣,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极大地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个体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师生之间情感的表达与交流能使双方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从而在突发性的课堂事件中更能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学生建立对教师的信任,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进而以饱满的精神来对待学习。学生对教师的爱能唤起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能极大地满足教师的职业心理需求,对于教师的课堂发挥有积极作用。
我国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科教学向学生传递有关国家政治、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在对这些知识的深切感悟中萌发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深厚情感。此外,培养目标还规定要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文中已经提到,情感因素能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学生良好情感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特别是在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化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更是要求教育培养认知技能和情感素质兼备的新型人才。素质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未来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包括自主、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善于自律并能协调与他人的关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人类、对他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更高的道德品质;应学会学习;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特长。这些都是以情感为基础和原动力的,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加强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学校应该调整课程结构,在课程设计中应体现情感教育的目标,将健康情绪、情感培养渗透到各类课程中。学校课程可以引入如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活动课程。杜威主张以生活化的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通过这些活动使儿童的校内、校外生活统一起来,从而既能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又能满足学生体验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需要。同时,可以在小学尝试开设一些选修课,选修课的授课内容应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数外等文化知识的同时选修一门自己感兴趣并契合自己特长的选修课学习,这样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
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因此,学校的选址应该尽可能远离闹市,以减少对学生课堂听课的干扰。校园内及教室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学生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保持身心愉悦。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也应发挥重要作用,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1.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艺术品,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应该反对两种偏向,一种是“教师中心”,另一种则是“学生中心”。这两种思想都否定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原则,忽视了课堂上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热爱学生,把对学生的爱、对教学事业的爱融入讲课时的一言一行中。同时,教师也应无条件信任学生,适当地向学生吐露心声。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最明智的教育规则。
2.灵活多样地使用教学方法
教师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灵活多样地采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情感学习,这样不仅能通过增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创造民主、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才能被唤醒,学生的潜力才能得以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充分调动。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3.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掌握规范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在讲课时应融入饱满的感情,并随时注意语调的起伏变化,使自己的语言配合恰当的表情动作和适时操作教具,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形象描述和逻辑分析,引起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其次,教师应以公平的态度对待班级所有学生,要认识到只要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教育时间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学生都能对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具体来说,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对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以轻视的眼光看待他们,也不能一味指责他们的错误,要注意使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对他们进行感化教育。
在编写教科书时,专家及学者要在字里行间有意识地融入情感因素,如在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和语词旁边配上有趣的图画和文字说明,语言使用应注意灵活多变,切不可机械单调,以及对一些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等知识,要用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通俗字词来阐述。此外,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能在课堂中运用丰富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教学内容的情感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带着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深厚的兴趣探索知识,发展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