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基点 聚焦要素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

2021-12-02 10:35福建省屏南县光华小学叶兆芬
青年心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新鲜感词句散文

福建省屏南县光华小学 叶兆芬

2018 年江苏省教育厅对全省五年级语文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的问卷摸底调查中,有两项数据值得关注:对确定教学目标感到困惑的比例达39%,对选择教学内容感到困惑的占30%。调查表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生的学业质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教什么?怎么教?

一、把握基点,考量教学内容

(一)基于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要求阅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包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以及复述故事。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包含三篇课文,前两篇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侧重于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包含简单复述的要求;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则要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基于文体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文体特点在以文章体裁进行编排的单元中尤为明显,比如小说单元、寓言单元、说明文单元等。而有些单元选文的体裁特点相对丰富。三上第一单元中的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儿童散文和散文诗,略读课文为一般记叙文。由此可见,本单元“散文”这一体裁特点相对突出。散文的特点包括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等。我们当然不需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散文,散文应该怎么读,但在教学中,文体意识一定会影响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考量。其实,文体意识本身也存在于教科书的编排意图之中。如第一单元语文要素关注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常常是优美的,用于描绘生动的形象与场景,饱含作者的感情。《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习题中提到的“课文描写的画面”正是作者所描绘的生动的形象与场景;《花的学校》课后题关注文章有特色的语言,句子的表达均富有音乐性、节奏感等。所以,像这样既能体现散文体裁特点又能与单元训练重点相契合的内容通常就是我们要选择的教学内容。

(三)基于单元编排选择教学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尤其注重全局意识。无论是哪一课的教学,都不是“单篇作战”,应将课文置于统编语文教材单元系统之中,通盘考虑,整体架构。

1.找准单元学情起点

三年级的学生并非第一次接触散文,二上第七课《妈妈睡了》是一篇抒情小散文,第十课《日月潭》是写景散文;二下第二课《找春天》、第九课《枫树上的喜鹊》等也是散文。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经验,如《妈妈睡了》课后聚焦“睡梦中的妈妈”这一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生动的表达,这就是有“新鲜感”的语言;《找春天》课后题虽是读的要求,但关注的这些语句无不是将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范例。这些学习体验都为三上第一单元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奠定了基础。

2.研制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三上第一单元时,我们将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为: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迁移表达等实践活动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尝试运用。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3.确定单元教学内容

达成单元目标我们要对单元内容有整体把握,看清楚单元教学内容由“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五个版块组成。

(1)从单元导读中明确核心任务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校生活”,语文要素有:“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教师应围绕核心,逐步深入。

(2)从单元版块中确定教学重点

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是散文体裁,一篇是抒情散文,另一篇是散文诗,表现形式丰富,打开了学生阅读散文的视野。三篇课文以落实语文要素为共同目标,但又各有侧重,分别在课后练习中明确提示。《大青树下的小学》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除了把握课文内容及一些常规教学内容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以课文为载体将语文要素作为专项能力进行教学。本单元的专项能力就是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题“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提示我们三年级的学生阅读文本的新鲜感首先来自对内容的特别感受,即不常见的、不普遍的人或事物,其次才是对文本语言表达上的新鲜感的关注。《花的学校》作为单元第二篇课文,学生已经对“新鲜感”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阅读体验,课后习题除了关注内容,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到文章把事物当成人来写的语言表达方式。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则以更为开放的视角,放手让学生“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并进一步交流对事件的看法。在“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重视学生“自我”的理解与感悟。“交流平台”聚焦“新鲜感”提炼阅读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读的要求,交流平台还提出了摘抄积累,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三篇课文,由扶到放,前一篇重在引领,后两篇尤其是略读课文重在能力迁移,共同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关注并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的阅读方法。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暑假生活”强调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习作“猜猜他是谁”提出选择“他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写下来,同样都是“新鲜感”在单元不同版块中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二、聚焦要素,确定教学思路

(一)分解单元语文要素,促目标达成

对于本单元导读页的描述“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将之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子要素,每一个子要素的目标达成将有效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整体实现。就“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我们结合本单元课后习题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作了如下分解:(1)什么是新鲜感;(2)可以从哪些角度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3)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怎样阅读带有新鲜感的词句;(5)表达时如何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要素与课文整合,找到具体落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作为单元首篇课文,重点聚焦“新鲜感”,教学中可以设置问题:这所边疆小学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我们走进文中的三个活动场景,把你觉得新鲜有趣的地方画下来与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边疆小学与常规小学在学校环境、学生身份、上下课的情景等方面不一样的地方展开交流。除了内容上的特别,在交流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新鲜感,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反复句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句式对比,也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节奏感,这也是散文语言的特点。教师要告诉学生,阅读时除了关注内容上的新鲜,还可以关注作者的语言是不是也同样新鲜有趣。《花的学校》是一首散文诗,兼具散文和诗歌的特点,比如语言的节奏感更强,更多地使用修辞以及一些带有象征意味的表达等。同样是“新鲜感”,与第一课相比,角度有所不同,第一篇侧重不同地域小学不同的风貌带来的新鲜感,第二篇从题目就能看出全文充满了奇特的想象。而这一系列奇特的想象与文章最突出的“把事物当成人来写”的语言表达特点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半扶半放,让学生迁移第一课的阅读经验,自主发现文中给我们带来新鲜感的词句,想一想这样写有趣在哪里。当学生发现作者奇特的想象或拟人的写法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一处,然后以点带面,找一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新鲜有趣的语言,并在小组及全班交流阅读体会。《不懂就要问》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借助略读课文外在形式上的新鲜(关注课题、学习提示、课后泡泡图等),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略读课文及应该怎样阅读,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巩固和运用的功能,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方法,培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本课对于新鲜感的关注角度除了旧私塾与现代教学的不同之外,还应渗透关注课文中蕴含道理的语句,这也是一种带有新鲜感的表达,能给人更多的启发和教益。教学口语交际及单元习作,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选择有新鲜感的内容来说(写),还应鼓励学生用上平时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真正做到由读学写,读写并重。

猜你喜欢
新鲜感词句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KINGSWOMAN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新鲜感
如果不曾有过,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启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