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究[1]

2021-12-02 06:55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思政

苏 娜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3]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2 期,第50-58 页。课程思政不是对思政课程简单的补充,而是对思政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是让显性的思政课程内容在其他课程中得到隐性的贯彻和落实。各学科教师们与思政课程教师一道,密切协作,同向同行,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高等教育》2016 年第24 期,第5-7 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把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2020 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 年6 月)。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要性和可行性

刘清生曾指出,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各类矛盾交织、多元价值碰撞、社会环境复杂,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依靠思政课远远不够。[6]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江苏高教》2018 年第12 期,第91-93 页。迫切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发挥不同学科优势,实现全体教师、全课程、全课堂、全方位育人。

高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综合素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面向除英语专业以外其他所有专业的学生,其授课周期一般长达两年。公共英语这种涉及面广、授课周期长的特点为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共英语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更容易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此外,公共英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让他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国情。其教学内容也会涉及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师生在借鉴西方文明和智慧结晶的同时,不盲目地推崇西方的理论和文化,而是要坚定立场,坚持“四个自信”,提升家国情怀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公共英语课程不但要实现课程的工具性目标和人文目标,即增强学生英语语言实用技能,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还要达成课程的思政目标,即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法治意识、道德规范、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要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具体来说,公共英语课程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基础,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引入思政教育元素,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教学路径设计,强化思政元素与日常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发挥公共英语课程优势,把对学生本身的关怀和思想政治引导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让公共英语课程真正承载起育人的功能,切切实实“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7]前引[4],吴晶、胡浩文,第5-7 页。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路径

(一)完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和课堂目标。课程目标明确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目标和获得的成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课堂目标描述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或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和教学结果。要保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既要完善课程目标也要完善课堂目标。

公共英语课程目标一般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词汇、句型和语法等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具体实践技能;并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王觅曾指出,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强调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8]王觅:《大学英语智慧教育中的思政渗透研究》,《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年第2 期,第74-78 页。笔者认为,在“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公共英语教学应该在上述三个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增加课程的思政目标,即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政目标应置于课程目标之首。在思政目标的引导下,英语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英语技能训练任务当中,适当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和思想教育。

课堂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对课堂教学的运行起到了引导、调节和评价等诸多功能。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和“课程思政”改革的真正落实就必须要完善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不但涵盖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贯穿一条思政教育主线,把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品德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以课程思政目标为基础,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任务,设置具体的课堂思政目标,使学生在思政目标的指导下,能够获得具体的学习成果,将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内化于心。

以笔者所教授的《新职业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第8 单元为例。该单元围绕主题career 展开相关的听说教学。笔者以该单元教材内容为中心,结合课文的思想政治要点,为学生补充关于职业道德的英文文章和英文视频,把思想政治素材自然地融入教学中,有效地达成对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和引领思想政治价值导向的单元教学目标。该单元的课堂教学目标如下:一是学生掌握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句型和表达;二是学生会撰写英文简历并掌握基本的英文面试技巧;三是学生会用英文模拟面试场景;四是学生会用英文交流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对未来的展望,并就职业道德展开讨论。上述课堂目标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学会思考人生,规划职业生涯,明晰职业道德,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关键的桥梁纽带作用。[9]前引[3],王学俭、石岩文,第50-58 页。教师素养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教师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引领学生成长。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触动学生心灵,点燃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热情。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求和憧憬。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加强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升英语教师的思政理论素养和传统文化修养。

英语教师要加强思政意识,夯实理论素养。由于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思政理论素养是公共英语教师的短板。思政教学实践方面也尚存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思政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因此,要保证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利进行,首先就要加强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和理论素养。英语教师要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党情国情,也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高运用相关理论、立场和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应当组织英语教师开展学习研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的内涵和意义,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过程和标准,并将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常态化。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成果展示、案例探讨等方式进行教学研讨,充分意识到思政元素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而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植入思政教育。

英语教师要提高传统文化修养。教学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为和知识积淀的过程。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及时充电,阅读经典,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和践行先哲圣贤的教导。通过读书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英语教师要努力在内心播下一颗思政的种子,对它日日精心浇灌,使它生根发芽长成根深叶茂的大树。英语教师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成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养性,提高内在修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保证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良师益友,教师身上的家国情和报国志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到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才会有成效。

(三)拓展教材内容

推进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思政内容和学科内容相叠加。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也不是要向学生直接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课程思政建设就要在各门课程教学中挖掘“人文素养”元素,其中重要的是人文精神,即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10]前引[3],王学俭、石岩文,第50-58 页。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要让公共英语课程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充分发挥公共英语课程的教书育人作用,凸显其人文精神,使公共英语教学不仅包括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地把英语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公共英语课程真正承载起育人树人的功能,同时使教学知识内涵更加丰富,能力培养更趋务实。

目前大部分的公共英语教材主要突出英语语言学习的功能,一般摘录外文书刊的原文或者采用经过改编的英文文章,很少涉及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谭苏燕、章庆娥曾指出,“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平均约占教材总内容的2%”。[11]谭苏燕、章庆娥:《课程思政背景下国家认同感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 年第9 期,第97-98 页。高职英语教材存在同样的问题。在高职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所占比例甚至更低。因此,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保持高职英语课堂“语言专业属性”的同时,植入民族文化、道德价值和理想信念相关内容,突出其思政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认真选择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巧妙地将思政教育目标融入到公共英语的整体教学目标当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找准每一单元中的语言文化知识与思政教育之契合点,以此作为突破口展开思政教育。

以笔者所教授的《新技能英语》为例,第一册第五单元Make Every Minute Count 讲的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课文里和教辅材料中引用的名人故事都来自国外。对此,在教学设计中,笔者按照课程思政理念,设置课程的思政目标,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Time Management 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珍惜时间,管理时间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并且以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故事为例。鲁迅先生不但要读书,而且要跑药铺、当铺,还要帮母亲干活。为了顺利完成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他的一生,都常常工作到深夜。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跳出课本,放眼中国,找出更多古今名人惜时的故事。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一段段激荡人心的励志故事把同学们带入到璀璨的中华文化当中。在本单元的拓展学习中,笔者设置了经典诵读环节,组织学生搜集中国传统经典中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将这些名言警句翻译成英文,让学生大声诵读。这种将民族情感和中国故事融入教学内容的做法,使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呈现出中国风格和中国元素,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经典的认可,也提升了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四)优化教学方法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当中,使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能够落地。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加深对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新闻播报,开展角色扮演,分析学习相关案例,并通过具体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实践所学习的思政教育内容。

以新闻播报法为例,在笔者所授的公共英语课上,正式上课前每次都会留出5 分钟的时间安排一名学生进行英语新闻播报,并就新闻内容组织学生讨论。这就需要学生课下关注新闻资讯,关注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和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等国家英语新闻媒体,了解国内外时事新闻,并对新闻进行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英语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模式,5 分钟的英语新闻播报也转为了线上。学生录制好语音或者视频,通过课程微信群或者“职教云”教学平台和班里同学分享。播报内容主要围绕国际国内疫情防控,涉及防疫知识、抗疫典型先进事迹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主题。在学生英语新闻播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升华主题,让学生看到在全球抗疫背景下中国的大国担当,看到像钟南山一样的共和国脊梁们的责任与担当,看到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的无私奉献,也看到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通过在教学中引入鲜活的思政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为国家的疫情防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深化评价改革

“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公共英语课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为了对学生的发展和思想政治素养进行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公共英语教学评价需要进一步深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的改革。

在评价主体上,评价主体应该全面和多样。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公共英语评价应当以英语教师为主,思政课专业教师、辅导员老师和学生本人为辅,通过不同评价主体间的合力开展,形成综合系统的评价结果。其中,英语教师主要对学生在公共英语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思政课专业教师主要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情况;辅导员老师则可以关注学生课后的英语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参与校园英语活动和其他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评价方法上,应该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课堂即时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课堂即时评价包括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及时反馈、学生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教师要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和思想成长需要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蕴含思政内涵的课堂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即时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的必要引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相互交流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自主性,不断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学生的英语技能与思想水平获得同步成长。档案袋评价包括教师档案袋和学生档案袋。教师档案袋包括教师对课堂情况的观察记录、课堂教学情况的反思、课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学生档案袋则包括学生的课堂录音及个人日志。个人日志记载自己的学习经历,技能变化及个人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等。通过这种课堂即时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思想发展状况,随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监督,学生也可以对自身的英语学习和思想状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内驱力。

(六)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肥沃土壤,林迎熹认为,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格,让学生受益终生。[12]林迎熹:《校园文化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1 期,第153-156 页。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结合本校特点,打造丰富科学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建多彩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并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首先,打造校园英语广播台。校园英语广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思政教育融入英语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校园英语广播可以播放时事新闻、名人故事、名人演讲和诗歌朗诵等,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其次,创办英语角。在英语角开展和中西方文化相关的诵读、交流等活动。活动内容积极向上,渗透核心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对比使学生既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汲取到西方文化的精华。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组织英语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英语协会或英语团体的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例如,举办融入思政内容的主题英文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征文比赛和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以更加开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养的培养。学生在活动的准备和参与过程中,既提升了英语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思想。

三、结语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良好专业技术和思想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学必须注重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和情感思维方式。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师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融入到英语课程中,通过完善课程目标、提升教师素养、拓展教材内容、优化学习方法、深化评价改革和丰富校园文化等路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高、思想熏陶及价值引领的相互融合。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