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

2021-12-02 01:00李艳微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育人

包 磊,李艳微

(1.大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佳木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在铸魂育人过程中建立课程思政功能。[1]研究和探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推动这一思想融入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新时代的教育思想能够彻底全面地实践到教材、课堂、教学活动中,新时代教育思想的理论特征和理论品质能够在这一实践环节中被科学地把握和升华,进一步深化教育思想的理论认识和价值判断,因此能够更好地践行新时代教育思想理论。高校英语教学应该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归属感、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从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个人品格和职业素养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合格人才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职责和使命。[2-3]

一、“课程思政”理论综述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1.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观,它本身不是一门特定的课程,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具体目标是实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育人模式,最终达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课程思政列为工作重点,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学校中的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高校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所蕴藏的思想政治元素是隐性的,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推进。教师需要做的是将各自课程中的爱国情怀、真理情怀、人格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挖掘出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渗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树立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社会生活中,结合到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中,做到思政寓于课程,课程承载思政。[4]

2.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

思政课程是一门具体学科,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觉悟,转变学生的思想,是属于培养大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德育课程。课程思政在各类各门课程中增强政治意识和加强思想价值引领,思政课是显性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中进行的隐性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共同目标都是育人。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要求

1.课程思政的目标

高校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价值引领融入到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意识形态主导性与课程多样性相结合。[5]课程思政始终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开展,根据学校办学宗旨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渗透,例如师范院校要对学生渗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教育,研究型高校要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和责任意识。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意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能力,发挥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课程思政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的培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教育中,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符合国际标准的合格人才。[6]

2.课程思政的要求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以及通识课程中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时对思想政治课也提出了育人为本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体现出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想导向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也体现了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过程,将知识灌输和思想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成为学生品性养成、锤炼心志和学习知识的育人基地。课程思政教育要求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有效地灌输和渗透给学生,使课程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特征相融合,有效合理地安排德育教育活动。应该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挖掘思政元素,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实事求是原则、突出重点原则、创新思维原则和注重实效原则。在育人过程中要符合思想工作规律、符合教书育人规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和学科特点。[7]

二、“三全育人”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全面深化“三全育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育人意识,强化工作协同,增强育人合力,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育人机制,彰显育人特色,打造育人新高度。新时代教育思想背景下,课程思政功能应该体现在每一门课程中和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中。大学英语教学具备学科特性和育人强项,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完成课程思政教育。大学英语普及面广、学习时间长、思政责任大等特点,发挥大学英语的学科优势,做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对高校提出了全新挑战,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领域、贯穿教材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各部门都应具备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思路,进而通过建平台、推举措来实现“三全育人”。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背景下,不少高校在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和有效加强课堂教学工作上,加快补齐补强工作短板,努力支撑“三全育人”改革,形成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效。课堂是学生奠定知识、提升素养的主阵地,2020年疫情期间,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利用线上教学优势,专门地设计教学环节,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进而培养青年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线上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大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社区的防疫安全,配合社区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教师可以结合中西方国家面对疫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政策,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白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系统地灌输学生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祖国利益不容侵犯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决心和勇气,同时积极向上地把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的爱国行动。[8]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担当,要通过生动鲜活的方式使其入脑入心、牢牢扎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进行课程思政,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问题导向、任务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比如向学生介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武汉的二七纪念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教育基地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9]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和职业素养

“三全育人”模式中的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生人格养成需要“四位一体”相结合。人格是人类独有的内心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魅力等。教育学家蔡元培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提出,健全的人格可以分为四育: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一个人的品格是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禀承的教育作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通过后天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成果,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能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树立正确的社会风气。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所发展,但由于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存在明显的知行脱节现象。因此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们积极正确引导,强化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积极的个人品格。新冠疫情折射出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生命教育、团结互助等思政素材,这些都可以非常恰当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在抗“疫”期间,那些奋战在前线的医护者们一直在践行他们的使命和职责,将抗疫英雄们的事迹适时地融入到大学英语线上教学过程中,其目的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鼓励他们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未来面对职业所需要的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大学英语线上教学过程中通过抗疫主题讨论会、抗疫小组视频分享互动会、致敬抗疫英雄座谈会等形式将课程思政内容输入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中,有利于陪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自我培养和自我修养,使大学生成为抗压力、抗挫折,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0-11]

三、“三全育人”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实施策略

(一)师德师风与政治导向相结合

1.师德师风和政治导向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师有领路者、指明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光荣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感情色彩极浓的称谓表达对教师的期待,并提出师德师风建设标准和要求,分别是“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被设置成现代高等院校教育的原则和目标。高校教育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大学英语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功能时应该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传递反动的消极的政治思想以及违背中国共产党方针、路线和政策的内容和言论,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使课堂成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政治理论正能量的主阵地。[12]

2.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政治导向结合促进课程思政功能的发挥

“三全育人”模式要求大学教师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大学英语教师负责的课程有学时多、知识广、沟通多的优势,比较容易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大学英语教师在有效传授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借助课堂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文化方向渗透。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育人心,抓住每一次课对学生进行政治意识引领。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鼓励学生形成明荣辱、辨是非的意识形态,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具有鲜明政治思想,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辩论,让学生将看法和认识能够在大学英语课堂利用英语积极地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特色。

(二)英语学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1.利用文化对比方法促进英语学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三全育人”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政教育是要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文化意识方面的思想引导融入到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学英语是高校公共课之一,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各专业学生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明确自身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在传授西方文化时对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提高青年大学的文化价值辨别力,同时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语言学习的优势,在听说读写译技能养成过程中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在两种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文化价值选择,该方法在大学生形成价值体系建构过程中意义非凡。加强中西方文化对比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英语学习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13-14]

2.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学习中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功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思想必须践行的两个重要元素,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两个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医护英雄的敬佑生命和奉献精神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大学英语教师要剖析各个专业学生的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广泛渗入到中国青年学生的血脉中和他们的社会生活及精神世界之中。课程思政教育是一项凝心铸魂工程,是要在隐性教育中体现出的教育本质要求。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能否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践行是考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标准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与知识传授有效结合,促使青年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信仰的接班人。[15]

(三)理论灌输与实际渗透相结合

1.能动的理论灌输与有效的实际渗透相结合实现课程思政教育

思政理论价值要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就是要融入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去感知、感悟。理论灌输应注重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不能被动填入,引导和启发学生们积极地去接受、理解和吸收。课程思政理论的教学实践渗透要目标准、选题精,通过生活实际和虚拟网络等多种方式直入人心,消化吸收。结合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首要目标。通过教学中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将课程思政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完成有效的理论灌输和实际渗透相结合。教师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能动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2.大学英语课堂中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效果

大学英语课堂结合语言学习和语言表达的特点,师生共同开展学习抗疫英雄事迹为主题的讨论会,每人用英语向抗疫英雄表达一句话,表达青年人对抗疫中最可爱的人崇高的敬意。[16]课堂教学因时而变,因材施教,教师将各行各业抗疫英雄的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抗疫先锋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大学英语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大学英语课程可在课外时间举办“我眼中的美”的相关主题活动,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本班学生分享抗疫故事,激励师生争做奋进青年。[17-18]“课程思政”教育功能不是空谈的、单调的、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在社会实际中、各个学科教学中、课堂内外的渗透中发挥出来的,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书育人的理想效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全国高校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将立德树人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首要目标,全面发挥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强大功能。[19-20]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课题实施“三全育人”教学模式,立足学校实际,立足学生实际,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育人艺术,提高育人素质。2020年爆发于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表现出的团结、勇敢、担当给全世界抗击疫情的人民做出了表率,作为高校英语教师要把中华民族的宝贵价值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职业感使命感,教师要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思想入心入脑,不断向学生输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从而推进青年人的使命感责任感等课程思政元素。这一育人大格局,关键在于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方向,核心在于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协调前行,赋予大学英语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