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楚 广东省中山市纪雅中学初三(7)班
故土赠予世人的,是蓝色的感伤,亦是远行的勇气。
月光似水,柔和地照在庭院之间。明天就是清明,我和父亲回了老家。
脚踏在水泥路上,早已没有了小时候脚上满是泥泞时的快乐,一夜无话。
乡村的早晨。远方,山连着山,雾气徘徊;近处,屋顶升起缕缕炊烟,为这幅景象制造了生气。
老屋门前的屋檐滴着水,水落下的地方有一个又一个的小坑。有些年份的木门门脚已经磨圆,上头一块块的红漆让人看出刷过的痕迹。门上还贴着门神,一位是关公,另一位已认不出了。
“这是张飞,我晓得的。”父亲轻声说。每年过年,奶奶都会亲自贴上门神。父亲略显疲惫的面庞上隐约有一丝泪痕。
一个人如果哭泣,并不是软弱,而是说明他坚持得太久。
跨过门槛,一阵青草的清香扑鼻而来。屋子很小,但很温馨,足可以遮风挡雨。一切都那么陈旧,又那么亲切。缺了边的瓷碗、陈旧的桌椅……小院里,一棵槐树随风摇动,槐花满地香。
这是奶奶为我种下的,那是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槐”用我们家乡话读“回”,一般是老人种下。这个心愿是只为看子女最后几眼。
但是到生命的最后,父亲依然没来得及赶到。他握着奶奶仍有余温的手,看着一旁还小的我,放声大哭。
我想,草籽枕头,奶奶和泥土路,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太爷爷逝去的那天,我舞勺,他耄耋。”父亲说。这又是另一个尘封的故事。
岁月极美,美在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我和父亲跪在奶奶面前,泣不成声。
回到城市,在灯红酒绿中,在余音绕梁处,许多人在归途中徘徊。
【老师评】
小作者的这篇文章通过描绘自己与父亲回乡的所见所闻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奶奶对子孙后代的满怀期待寄托在亲自栽种的槐树上,临终依旧没有见到父亲的无奈,父亲握着奶奶有余温的手,涕泗横流,那遗憾无以言表。我和父亲成长了,尤其是对生命的理解:岁月极美,美在它必然的流逝。那是对生命富有哲思的思考,所以释然。小作者立意高远,层次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