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宪泽
摘 要:人们常说:数学源自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由此可见,数学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生活实际,应当与生活巧妙融合到一起。并且,数学属于小学教育当中的重要学科,其有着抽象、复杂的特点,若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难以理解数学概念。而打造出有效的数学生活情境,不但会使数学教学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同时也可以转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实现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的巧妙融合,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育教学;应用策略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但是数学知识通常比较抽象、难懂,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都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与成人相差甚远,根本无法理解枯燥的数学知识。由此,有些教师开始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构建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中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一、在技能的训练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学生学习完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以此来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记忆以及印象,同时在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时候检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最终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当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拓張生活情境的范围,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拓张的情景之中巩固学习成果。数学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水平进行深入的了解,借助在学生生活中的融入数学知识,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兴趣以及热情有效提高。、
二、构建生活画面,导入数学课程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生活画面的方式来导入新课程,并以此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如在讲解“总价=单价x数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展开课堂教学,如:“东东去超市买棒棒糖,每只棒棒糖5角,东东一共买了4支,请问他应该付多少钱?”通过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得出要付2元钱的答案。然后教师可以拿出购买四只棒棒糖的购物小票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询问学生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用数学知识该怎么解释呢?然后在引入“单价x数量=总价”的公式。又如:在讲解“平均”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拿出6支铅笔,分给班长和学习委员,分给班长1支,学习委员5支,班长就会说不公平,为什么我只有一支啊?然后教师从学习委员手里拿出一支放到班长手里,班长还是说不公平,直到每人手里分到3支铅笔时,才认为公平,在此情况下,再将“平均分”这一概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借助以上实例来导入新课程的学习,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为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供有利条件。
三、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就需要老师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老师需要对数学教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与掌握,然后结合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来引入生活实际,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中,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从中学习到知识。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一般都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在这一教学中也没能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枯燥且乏味的,让学生们的兴趣一降再降。针对这些现象,老师需要对其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们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为学生们打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一环境中尽情的思考、探索数学知识。
四、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在教学中使用生活情境这一方法时,虽然这一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但老师也应当注意要为学生们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深入了解数学教材,融合生活情境这一方法为学生们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让学生们深入到课堂中积极思考,认真探索,使得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当然,老师不应只局限在这一中教学方法中,还有嘘许许多多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注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多样能力,象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同时还需要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中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让其得以全面发展。另外,老师还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生活情境的设立更加的鲜活具体,使得学生们能够快速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进行学习。
五、课后实践作业生活化
完整的数学教学流程还包括课后作业,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一般都是布置练习题、试卷,所有的作业形式都是动笔类型,很少有教师设计生活化实践作业,导致学生对数学作业有一定的讨厌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导致课后教学成效大打折扣。反之,在生活情境教学背景下,教师用实践作业代替传统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例如在学习完“梯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找一找家里有没有类似梯形的物品,或者是在学习完“面积”之后,让学生回家计算自己家客厅和卧室的面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课堂学习内容,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斟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训练思维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技能的训练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计算题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学生培养解题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数学思维,继而将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泽君.以生活情境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微视频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311-312.
[2]孙爱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282.
[3]王正巧.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农家参谋,2019(2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