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彦慧,谭利霞,达珍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卫生服务需求逐渐增加,我国护理人才短缺现象日益严重[1]。护士职业规划不明确[2]、职业认同削弱[3]、职业倦怠加重[4]、离职意向增高[5]等进一步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发展。护理本科生作为护理专业未来的中坚力量,是护理专业高级人才资源储备的重要保障,需培养其护理职业兴趣,树立其职业目标,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和最佳职业决策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制约因素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而确定行动的目标、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6]。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积极有效地培养护生剖析自我、设定目标、实施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等职业规划能力,形成个体的核心职业竞争力,对增加护生护理职业投入、减少护理人才流失和加快职业领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护理本科生的调查,了解其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从业者实施个体化、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模式提供依据。
2019年7月至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西藏大学医学院267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国家统招;②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项目中途退出者。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设问卷,内容包括民族、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或班干部、选择护理专业初衷、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习经历及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工作等。
1.2.2 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 由万美玲[8]编制,包括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就业信心、职业生涯定向、自我规划5个维度,共27个条目,按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问卷得分范围27~135分,得分越高表示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越好,其中得分>108分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好,81~107分为一般,<81分为差。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69。
选取各年级班长共4人作为资料收集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资料收集人员在问卷发放前使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确保资料真实性,问卷填写采用匿名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2份,回收有效问卷267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267名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均分为(66.53±10.53)分,整体情况较差。职业生涯规划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得分情况(n=267,分,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班干部、选择护理专业初衷不同、有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习经历、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工作、对护理专业整体不同满意度在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单因素分析(n=267)
以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变量(性别、年级、是否班干部、选择护理专业初衷、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习经历、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工作、对护理专业整体满意度)做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
表3 自变量赋值表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选择护理专业初衷、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工作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习经历是护理专业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职业生涯规划水平43.7%的变异量,见表4。
表4 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次调查中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为(66.53±10.53)分,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较差,与张静等[9]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其中,职业生涯定向维度条目均分最高,自我认识维度条目均分最低,表明学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职业范围有一定思考,但对个人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认知不足。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开展较早,拥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培训方式,而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较晚,虽发展迅速,但仍处于探索阶段[10]。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对职业规划学习兴趣较低,职业规划能力尚有不足[11]。此外,西藏高校毕业生大多通过西藏自治区公招考录的形式进入各公共单位实现就业[12],护理专业尤为明显,就业途径相对固定导致护理专业毕业生缺乏就业危机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因此,教育者应充分了解学生个人与专业特点,开发多层次、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职业规划关注度。同时,加强高校就业政策宣传,鼓励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规划职业的积极性。
3.2.1 性别 本研究显示,性别差异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状况有影响,女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优于男生。护理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职业,这种刻板印象与护理的发展密切相关[13],患者对护士角色期望更倾向于女性,性别差异导致男性在护理工作中角色紧张,角色压力增加,职业认同降低,从而阻碍了他们对护理职业的追求[14]。护理教育人员应该对职业性别相关问题更加关注,积极引导,以便能够制定消除男护生职业规划障碍的有效措施。
3.2.2 年级 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级越高,得分越高,职业规划情况越好。低年级学生处于本科学习探索阶段,较多时间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较少考虑个人职业发展;高年级学生尤其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专业专科知识更加丰富,对职业内容的认识也更加清晰,职业规划投入增加。随着年级升高,专业知识也会改变,这会影响学生对其学业和未来职业的承诺[15],学生根据新的职业取向调整个人职业规划。因此,教育者应尽早开展职业规划培训,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开展相应层次的职业教育。
3.2.3 选择护理专业初衷 选择护理专业原因不同的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主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优于因其他原因进入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学专业的选择和职业发展道路是影响一生的决定。许多学生决定进入护理行业是由于稳定的工作发展和较好的收入[16]。遵循自己的职业目标来选择大学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加明确,更清楚如何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然而,个人、社会、家庭、教育等因素也会影响他们的专业决策过程[17]。本次调查中,15.4%的护生基于父母或亲友的愿望和建议而非本人的意愿和兴趣来选择专业。基于父母期望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易缺乏在该方向上发展长期职业道路的强烈兴趣,甚至可能离开护理行业[18]。
3.2.4 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工作 毕业后计划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生较毕业后计划不从事护理工作或不确定职业方向的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好。职业生涯定向明确,更利于学生设定职业目标,并努力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护生的专业价值观和职业满意度[19],培养护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树立正确职业定向,积极投入护理事业,促进护理事业稳固发展。
3.2.5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习经历 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习经历的护生的职业规划优于无此学习经历的护生。必要的职业指导,会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目标,寻求职业发展支持[20]。职业规划培训应确保学生能充分接触职业规划资源,提高职业指导的效率和广度,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综上所述,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较差,受性别、年级、选择护理专业初衷、毕业后是否从事护理工作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习经历影响,需要个人根据环境变化,动态及时地进行自我评估与目标调整,不断提升职业储备能力,实现职业成长和个人价值。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评估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选择的期望和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意识,提高职业决策能力,顺利实现护生到护士的转变,增加护理职业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