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下扬州市高校学生知信行调查

2021-12-01 00:48吴超君熊彦闫硕周倩雯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知晓率扬州市高校学生

吴超君,熊彦,闫硕,周倩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数据显示,年龄在20~29岁的确诊患者占全国确诊病例总数的8.1%[1]。大学生这一群体思维活跃,情感不稳定,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面对应激情况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2],而及时了解公众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和健康教育策略的调整至关重要[3-4]。有关扬州地区高校学生COVID-19防控的知、信、行文献较少,因此对扬州市2所高校1 297名学生进行防控知识、行为和心理状况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21年6月6日至6月11日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扬州市2所高校在读的大专生、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问卷,所有调查对象均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共发放1 297份问卷,全部收回,全为有效问卷。

1.2.2 问卷设计与内容 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6]以及学校COVID-19防控技术方案的核心知识要点为依据,自主设计《高校学生COVID-19防控知识、行为、态度的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及COVID-19防控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所有问题均为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单选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得1分,选错不得分;不定项选择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个正确选项选出得1分,未选出不得分。健康知识和行为(主要内容为戴口罩、手卫生等)部分共51分,其中,健康知识总分为25分,得分≥20为具备预防新冠肺炎健康知识,总知晓率=(健康知识总得分≥20的人数/调查人数)×100%,单题知识知晓率=(答对人数/调查人数)×100%;健康行为总分为26分,得分≥21为具备预防新冠肺炎健康行为,总健康行为具备率=(健康行为总得分≥21的人数/调查人数)×100%,单项健康行为的具备率=(答对人数/调查人数)×100%。COVID-19防控态度题不设分值,包括对新冠疫情关注与担忧的程度、对COVID-19预后的态度、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程度、学校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否过度、是否影响校园生活等。

1.3 质量控制

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对调查问卷修改完善后,按照自愿原则开展网络调查。所有数据严格保密,不收集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数据质量控制通过以下2条标准剔除实现:填写时间<60 s;重复填写(IP、基本信息、健康行为完全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运用单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 297名调查对象中,大专生1 233人(95.07%),本科生28人(2.16%),硕士研究生36人(2.77%);男371人(28.60%),女926人(71.40%);医学专业734人(56.59%),非医学专业563人(43.41%)。

2.2 COVID-19防控知识知晓率

COVID-19防控知识总知晓率为84.98%。知晓率低于90%的题目由低到高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58.13%)、“目前尚无特效药”(65.61%)、“佩戴棉布口罩不能有效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72.32%)、“接触野生动物可能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7.4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80.88%)。见表1。

表1 大学生COVID-19知识知晓情况(n=1 297)

2.3 COVID-19自我防护行为

2.3.1 口罩佩戴情况 ①不同场合口罩的佩戴:91.67%(1 189人)的大学生乘坐公共交通时每次佩戴口罩,仅47.50%(616人)走在校园里或上课期间每次佩戴口罩,详见表2。②口罩类型:前三位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57.13%(741人)、医用外科口罩24.75%(321人)、N95医用防护口罩16.96%(220人),详见图1。③佩戴习惯:76.10%(987人)的大学生佩戴口罩时能压紧鼻梁,88.82%(1 152人)的大学生能分清口罩内外,50.19%(651人)的大学生同一口罩重复使用,详见图2。

图1 扬州市大学生口罩佩戴类型

图2 扬州市大学生口罩佩戴习惯

2.3.2 手卫生 调查不同情境下学生手卫生情况,如厕后、处理垃圾后洗手行为执行率较高,达95.00%以上,但仅57.29%(743人)的大学生在触摸头发/耳/鼻后进行手卫生,见表3。

表3 扬州市大学生手卫生情况(n=1 297)

2.3.3 其他健康行为 疫情期间,高达95.00%以上的大学生能做到在宿舍定时开窗通风、减少亲友聚餐、打喷嚏或咳嗽时会遮住口鼻以及每日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83.42%(1 082人)的大学生能每周运动3~5次,见表4。

表4 扬州市大学生其他健康行为分布情况[n=1 297,n(%)]

2.4 知识来源途径

调查COVID-19防控知识健康宣传获取途径,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社交工具1 227人(94.60%)、电视1 017人(78.41%)、搜索引擎798人(61.53%)、社区宣传材料782人(60.29%)、广播721人(55.59%)、政府机构或专业机构666人(51.35%)、报纸杂志626人(48.27%)、其他407人(31.38%)。

2.5 心理情绪状况

结果显示,86.82%(1 126人)的大学生比较关注疫情;65.54%(850人)的大学生担心疫情进展;56.28%(730人)的大学生认为疫情对专业知识学习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在COVID-19预后方面,49.81%(646人)的大学生完全相信现代医疗技术,22.36%(290人)的大学生认为学校防疫过当,见表5。

表5 扬州市大学生对COVID-19关注度、担忧度、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度及学校防疫程度的评价[n=1 297,n(%)]

2.6 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是否为医学专业、有无实习、不同培养阶段的大学生对新冠肺炎防控下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是否为医学专业、有无实习、不同培养阶段的大学生的新冠肺炎健康行为具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生的行为具备率高于男生,医学专业和已实习的学生行为具备率分别高于非医学专业和未实习的学生,且行为具备率随学历层次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01),见表6。

表6 扬州市大学生新冠肺炎防控下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1 297,n(%)]

3 讨论

3.1 高校学生COVID-19防控知识的知晓率高但缺乏深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扬州市高校学生COVID-19防控知识知晓率较高(84.98%),高于张钰怡等[7]的调查结果(67.50%),可能与调查地区及内容的侧重点不一致有关;调查对象对于发热、咳嗽等症状知晓率较高,但对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知晓率较低,提示应加大对COVID-19非典型症状的宣传;对于防护措施、潜伏期等问题知晓率较高(90.00%以上),但对于易感人群、有无特效药、是否可以接触野生动物、戴棉布口罩的防护作用等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知晓率略低(低于80.00%),提示应开展多样化教育,科普必要的专业知识。

3.2 高校学生COVID-19防控行为的规范化与专业化仍面临挑战

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能有效防止疫情的流行与蔓延[8]。戴口罩和手卫生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9]。本次调查不同场合口罩佩戴情况中,乘坐公共交通时戴口罩比例最高(90.00%以上),这与政府要求在公交等人流聚集场所必须佩戴口罩政策有关,而走在校园或马路、亲朋好友聚会等场所口罩佩戴比例略低(低于70.00%),同时存在佩戴方式错误、口罩处理不当及重复使用的情况(均低于80.00%),提示口罩佩戴宣传力度仍不够,学校可开展COVID-19相关课堂,进行定期学习打卡和测试;触摸头发/耳/鼻后洗手不足60.00%,可能与手卫生无人监管,良好习惯未养成有关,学校应采取以教师为引导、宿舍为单位的监督式管理,在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洗手间等活动区域配备手消毒剂等,方便师生洗手;女生新冠肺炎防控总健康行为具备率更高,可能是女生较男生性格温和、细心、听话,也更注重个人卫生;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由于掌握比较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相较其他专业更能具备良好的疫情防控行为;已实习的大学生健康行为具备率高于非实习的大学生,原因可能是实习生具备情绪稳定、社会阅历及责任感强、执行率高的优势;健康行为的具备率随着学历层次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谭静等[10]、赵娜等[11]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本研究中本科生(28名)、硕士生(36名)样本量过少存在偏倚有关。

3.3 高校学生需要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

大学生对于疫情的关注度很高,更多是通过网络社交、电视、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提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主要是通过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大众媒体快速传播[12]。另外,疫情的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在一定程度上对调查对象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冲击,因此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也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开设心理讲堂、心理健康测试,指导正确情绪宣泄方法等[13]。22.3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疫情防护措施过度,可能与学校封闭式管理影响日常校园活动有关,这是出于对学生生命安全的考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会逐渐恢复。

3.4 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中存在不同类别样本量分布不均现象,尤其是学历以大专生为主;问卷设计仅邀请了本区域专业技术人员讨论设计且未开展问卷效度、信度的调查与评估;调查区域局限化等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互联网调查,基本了解扬州市高校学生预防新冠肺炎知信行情况,为后期学校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基础,也对当地采取特色疫情防控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知晓率扬州市高校学生
扬州市深化“红丝带”经验做法推进有奖举报工作
扬州市新举措助力新安法 新矩阵打造好氛围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南朝古道场 淮东第一观——记江苏省扬州市大明寺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上海市某区交通警察健康知识及相关行为调查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